招聘只看第一学历?教育部:没有“第一学历”这个概念!
2021/10/3 12:07:00 民生周刊

    

     关于“第一学历”,明确了!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一直都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网上报名将于10月5日启动,不少考生备考之余也在困惑着:若本科学校不好,研究生毕业后会不会受到“第一学历偏好”影响……事实上,每到毕业季,求职季,有关“第一学历偏好”的话题常常引发热议。

     什么是“第一学历偏好”?这种偏好为何存在?到底有没有“第一学历”这个概念?

     什么是“第一学历偏好”?

     所谓“第一学历偏好”,指的是在劳动力市场中,一些用人单位将求职者的第一学历毕业院校是否属于“双一流”或者“985”“211”高校作为筛选门槛的现象。

     从“唯学历论”到“第一学历偏好”,

     一份好工作的招聘条件层层加码。

     学历歧视有违就业公平宗旨,

     可为何却依旧存在?

     这首先源自一些用人单位从“提高招聘效率”层面的考虑。在招聘阶段无法对求职者进行深入考察的情形下,有些单位为图省事,干脆“一刀切”,把学历作为刚性筛选标准之一。而且,长久以来社会上一直存在的唯学历论,也加大了用人单位的学历崇拜,迷信高学历、名校生,盲目将学历与能力划等号。

     中青评论 夏熊飞

     到底是否存在“第一学历”这一概念,

     教育部明确了!

     近日,教育部针对网友提问“专升本(非成人高招专升本)毕业后的第一学历是专科还是本科”进行答复。

     学历是指人们在教育机构中接受科学文化教育和技能训练的学习经历,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相关政策及文件中没有使用“第一学历”这个概念。我们在管理过程中所说“学历”通常指的是个人获得的最高或最后的学历。

    

     其实,早在2014年,

     教育部就曾对“第一学历”的问题作过回应:

     “如果一定要强调‘第一学历’,

     小学、中学也是学历。”

     2014年8月,教育部在答复“我高中毕业后参军,在部队考上中专军校成为干部,请问我的第一学历是高中还是中专”的提问中回复:学历是指人们在教育机构中接受科学文化教育和技能训练的学习经历,我们在管理过程中所说“学历”通常指的是最高或最后的学历,没有使用“第一学历”概念。如果一定要强调“第一学历”,小学、中学也是学历。

    

     学历本属于过去完成时的一纸证明,

     它指向的是过去而不是未来,

     不该由它来完全掌控人们的未来命运。

     人社部、教育部联合发声:

     评职称要破除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倾向!

     9月7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化实验技术人才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健全制度体系,实验技术人才职称设初级、中级、高级,初级分设员级和助理级,高级分设副高级和正高级。完善评价标准,把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放在实验技术人才职称评价的首位,破除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唯奖项、唯项目倾向,着重考察实验技术人才对所在单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实验安全、技术开发或学科专业发展等方面做出的贡献和支撑作用。

     “第一学历偏好”、“唯学历论”,

     这些学历崇尚怎么破?

     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用人单位在选人用人的时候

     应切实考察应聘者的实际能力

     与工作岗位的符合程度,

     而不是只看学历高低、出自何校。

     名校接受研究生的时候

     也需要更多精细的评估,

     使这股风气得以降温。

     让学历回归学习经历证明的本真,

     而非成为能力的代名词!

    

     出品: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体编辑部

     封面图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李杨诗宇

     责任编辑:刘烨烨

     主编:崔靖芳

     “人民名品”

     了解不一样的“人民”国货,打造非凡的民生“名品”。

    

     “人民旅游”

     分享你的游记与攻略,展示你的美景与美食,代你体验不一样的风景与风情。

    

     “民生周刊”

     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 ,中国唯一专注民生的新闻周刊。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民生周刊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