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城市适合步行吗?
2021/10/24 12:24:30 民生周刊

     《民生周刊》全媒体记者 赵慧

    

     中国城市越来越重视改善慢行交通道路环境,慢行交通系统建设积极的城市,其街道步行设施改善也较为明显。

     2013年,深圳深南中路与华强南路交叉口,路口无地上过街设施,行人过街便利性低,无法满足大量自行车、推车过街需求,违章过街比例高,存在安全隐患。

     到2020年,同一个街口,增加人行横道,设置过街中岛等地面过街设施,同时,设置自行车专用通道,在空间上将自行车与行人分流。

     通过改造,行人过街安全性和路口利用率提高,对老弱等难以实现一次过街的人群较为友好,保障各方过街安全性,街道出行友好度大幅提升。

     从2013年起,自然资源保护协会开始关注中国城市街道步行友好性,通过评价、评分、案例介绍倡导街道步行环境的重要性,发布过4期报告。

     近日,第五期《中国城市步行友好性评价》发布,对全国45座城市的街道步行环境现状和近年来的改善状况进行评估。评价报告发现,中国城市近年来越来越重视改善慢行交通道路环境,各级政府出台了不少政策、规划、街道设计导则。慢行交通系统建设积极的城市,其街道步行设施改善也较为明显,显示了政策引导的重要作用。

     步行设施改善明显

     第五期评价报告由自然资源保护协会与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城市大数据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龙瀛团队合作完成。

     研究团队选取了45个案例城市,基于可获得的网络地图信息,在城市建成区随机选取了2.5万多个街道点位,对比每个点位近几年过街设施、专用自行车道、机非隔离设施、街道家具、机动车占用步道等10项指标的改善情况。

     研究团队发现,自2013年后的3到6年里,所有45座城市都采取了提升步行友好性的道路设施改善措施。改善最多的是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的物理隔离、步道修缮和过街设施,改善最少的是街道绿化、独立自行车道和设置座椅等休息设施。

     因数据可得性的限制,有些城市可获得信息的时间区间为3~4年,有些为5~6年。

     在获得信息为3到4年间隔期的城市中,深圳、淄博、呼和浩特、青岛、徐州得分名列前五。在获得信息为5到6年间隔期的城市中,前五名依次为北京、长春、武汉、兰州、郑州。这说明上述城市在街道改善、提升慢行道路系统质量方面做出了较多努力。

     值得注意的是,得分靠前的城市,大多在过去几年出台了针对慢行系统建设的规划。

     诸多改善措施中,比例最高的是增加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的物理隔离,占观察到的总改善数的29.1%。其次是街道步行道路的维护和修理,减少了失修状况,比例为21.4%。再次是改善了过街设施,以方便行人,比例为16.2%。

     排在第四的改善类型是建设了较连贯的路边建筑物,比例为9.1%。研究团队认为,这些变化的发生显然不是城市道路管理机构能够决定的,反映出许多城市还处在快速发展、扩建过程中。

     排在第五的改善类型是原来长期占用步道的情况在减少,这种变化占比为7.3%。

    

     ▲过街设施、机非隔离、步道无长期占用等指标对步行体验影响较大。图/杨东儒

     城市现状

     需要强调的是,研究采用的10个评价指标都是关于有助于步行体验的街道物理元素,不包括路网密度、兴趣点分布、道路尺度等对人们步行出行意愿影响大的因素。

     基于常识,过街设施、机非隔离、步道无长期占用、有步道、步道不过窄等指标,直接影响人们的步行体验,因此权重较大。

     评价报告发现,首先,行人过马路如果需长距离绕行,就会加大步行困难,或增加违规过马路可能性。在提供方便的过街设施方面(包括人行横道线、过街天桥、地下通道),成都、上海、深圳、北京、杭州、武汉、苏州、大连、郑州、厦门名列前十。

     其次,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适度隔离,会让步行者感受更安全的氛围,增加步行舒适性,厦门、北京、武汉、深圳、西安、上海、郑州、苏州、杭州、淄博得分靠前。

     最后,步行道路被占用,曾是很多城市街道的普遍现象,让行走变得费神费力,且因行人外溢至行车道而产生交通安全隐患。近年来很多城市在这方面改善明显。研究显示,得分前十名的城市为兰州、上海、长春、淄博、青岛、广州、南京、苏州、烟台、北京。

     可以看到,以上3项得分都在前十名内的城市为上海、北京、苏州,两项进入前十名的有深圳、武汉、杭州、郑州、厦门、淄博。

     慢行系统

     “排名不是目的,研究的目标是为城市决策者提供参考,让城市互相借鉴好的做法,改善步行环境。”自然资源保护协会中国城市项目主任潘支明说,改善步行环境是提高绿色出行意愿、培育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举措。目前,许多城市都在开展城市体检工作,从生态宜居、健康舒适、安全韧性、交通便捷等方面,系统梳理城市建设与发展中的短板,包括步行环境在内的慢行环境是城市体检的重要内容之一。城市应借此机会加强对街道环境和设施的定期追踪。

     近年来,积极发展和改善城市慢行交通系统成为我国城市的主流共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建设自行车道、步行道等慢行网络,表明国家对绿色出行的重视。

     过去几年,北京、上海、厦门、贵阳等城市出台慢行交通系统规划,在建设连续无障碍、与公交系统有便捷联通的慢行交通系统、推行绿色出行、改善居民出行状况的同时,将慢行交通系统与旅游资源、园林绿道等相结合,推进经济与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评价报告认为,未来城市可以在三方面进行探索。第一,加强对步行数据的收集与分析,如步行道路设施和环境状况、步道连通性问题、步行出行的行为特点,步行、骑行、公交的混合利用趋势等,从而对城市步行友好性建设精准施策。

     第二,在智慧城市建设中,面向公众开展城市慢行交通出行设计的可视化展示,倡导市民践行低碳出行。

     第三,城市在加强步道系统硬件建设同时,了解居民对步行出行的体验和建议,鼓励公众参与城市发展,及时获得街道“用户”反馈,增强城市精细管理能力。

    

     出品: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体编辑部

     原文刊载于2021年第21期《民生周刊》杂志

     原标题:《你的城市适合步行吗?》

     □ 《民生周刊》记者 赵慧

     责任编辑:刘烨烨

     主编:崔靖芳

     “人民名品”

     了解不一样的“人民”国货,打造非凡的民生“名品”。

    

     “人民旅游”

     分享你的游记与攻略,展示你的美景与美食,“代”你体验不一样的风景与风情。

    

     “民生周刊”

     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 ,中国唯一专注民生的新闻周刊。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民生周刊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