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背后往往是家庭教育缺失,“依法带娃”明年起施行
2021/11/18 18:16:16 民生周刊

    

     家庭监护缺失或教育不当,是产生“问题孩子”的一大原因。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社会和学校教育的基础。

     孩子们的生活习惯、道德品行、谈吐举止等一系列的成长轨迹,都会不断受到家庭教育给予的指引和影响,并会潜移默化地伴随他们的一生。

     然而近年来,“问题”儿童折射出的部分家庭教育中的诸多漏洞,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11月15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全国妇联、中国关工委三部门联合印发《在办理涉未成年人案件中全面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典型案例》。以此引导各级检察机关、妇联组织、关工委充分认识全面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的重要意义,学习先进经验和做法,不断推动涉未成年人案件家庭教育指导工作高质量发展。

     《民生周刊》记者查阅最高检官网发现,

     案例相当引人深思

     此次发布的5起典型案例,包括聚焦引导树立科学教育观念,源头预防家庭暴力犯罪案件;聚焦构建规范化工作机制,有力解决未成年人失管问题案件;聚焦提高家庭教育指导针对性,推动严重不良行为未成年人矫治案件;聚焦督促监护与家庭教育指导有机结合,促进落实家庭保护责任案件,以及聚焦整合优质资源,推动家庭教育指导专业化发展案件。

    

     案件之一:李某涉嫌抢夺罪被不起诉案——提高家庭教育指导针对性,推动严重不良行为未成年人矫治

     犯罪嫌疑人李某,男,作案时14周岁,初中肄业。2021年4月12日,李某驾驶汽车,搭载两名成年犯罪嫌疑人林某、杨某,尾随驾驶二轮摩托车的被害人吴某,伺机夺取财物。

     在林某伸手抢夺过程中,被害人吴某因失去平衡与李某驾驶的汽车发生碰撞后倒地受伤,随后三名犯罪嫌疑人逃离现场。经鉴定,被害人吴某属轻微伤。因李某未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人民检察院于2021年5月21日对李某依法作出不批准逮捕决定。

     典型意义:

     未成年人犯罪通常与成长环境及教育失当有着密切关系。对于因未达法定刑事责任年龄而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未成年人,其父母应切实承担起监督管教的责任。

     相关部门通过家庭教育指导提升父母监护能力、改善家庭环境,是帮助严重不良行为未成年人回归正轨,预防重新犯罪的有效手段。不同家庭情况千差万别,家庭教育指导应坚持因人而异、对症下药。

     相关部门在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时,应针对具体问题、契合家庭实际、照顾个体特点,确保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家庭教育究竟有多重要?

     专家们这样说……

     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在所有的问题儿童身上,都可以找到他们家庭的原因。家庭教育才是我们整个教育链的基础的基础,关键的关键。

     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顾明远:社会是一个有机体,家庭则是社会的细胞。有了细胞的健康,才会有整个有机体的健康。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治理社会环境,必须抓好家庭环境的建设。

     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志勇:家庭教育的基石是什么?孩子是可怕的模仿者。如果你想养育一个富有爱心的孩子,首先就要成为富有爱心的父母。你无法帮助他们形成这样的习惯,但可以言传身教。我们必须要把家庭教育这块基石奠基在一个良好的、健全的、健康的家庭之上。孩子的焦虑和不安全感,情绪的波动,往往都与家庭环境直接相关。所以如果我们希望能够真正地引领家庭教育,就要建设一个和谐的家庭、文明的家庭和进步的家庭。

     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

     《民生周刊》记者还注意到,

     前不久,

     我国首次就家庭教育进行专门立法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了新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新法将于2022年1月1日起施行。

     明确责任: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负责实施家庭教育。

     强化支持:

     国家和社会为家庭教育提供指导、支持和服务。

     呼应“双减”: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合理安排未成年人学习、休息、娱乐和体育锻炼的时间,避免加重未成年人学习负担,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

     家长“依法带娃”,

     有助于形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与社会教育的合力,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如此,家庭教育就具备了法律的强制性。一方面《家庭教育促进法》划出了底线,不论父母或其他监护人采取怎样的方法、教授怎样的内容,都不能与之相悖。比如,不得因性别、身体状况、智力等歧视未成年人;不得实施家庭暴力;未成年人的父母分居或者离异的,应当相互配合履行家庭教育责任,任何一方不得拒绝或者怠于履行等。

     另一方面,《家庭教育促进法》作出了一些引导性规定。比如,教育未成年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养家国情怀,培养其良好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意识和法治意识;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加强亲子陪伴,寓教于日常生活之中,言传与身教相结合等。这些对于提高家长家庭教育的能力,提升公众的道德水平、法治意识具有重要作用。

     人民日报 丁雅诵

     法律的生命在于执行,

     解决家庭教育问题,

     立法迈出了关键一步,

     接下来要切实抓好落实。

     相信随着家庭教育促进法的

     落细落实,家庭、学校、社会各方

     将会更好地形成合力,

     为未成年人全面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出品: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体编辑部

     编辑:姜玉函

     责任编辑:刘烨烨

     主编:崔靖芳

     “人民名品”

     了解不一样的“人民”国货,打造非凡的民生“名品”。

    

     “人民旅游”

     分享你的游记与攻略,展示你的美景与美食,代你体验不一样的风景与风情。

    

     “民生周刊”

     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 ,中国唯一专注民生的新闻周刊。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民生周刊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