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广电集团深化改革,广电转型的时间窗口已经不多了!
2019/2/19 17:36:37墨林 媒通社
“这么多年来,涉及两个以上省域的广播电视改革几乎是不可能的。‘以省为界,画地为牢’是广播电视依赖政府保护的必然代价。”——《广播影视产业支柱性转型发展研究》
作者 | 墨林
来源 | 媒通编辑部
如果说2018年是报刊集团的整合元年,那么2019年将会是广电集团的急遽变化之年。毫无余地,在互联网的咄咄攻势下,留给广电改革的时间窗口已经不多了,中国的“大彩电”正拖着严重过剩的躯体行至最危险的时刻!
2019年的春节刚过,厦门广电集团内部的一些变革消息便传出,涉及频道变更、栏目撤销、人员调整等方方面面,具体包括:
2019金鸡百花奖落户厦门,地面频道中原3套“生活频道”改为“电影频道”;部分节目停止,涉及事业板块的新闻中心(下属评论部、专题部等部门)、节目中心等,例如《十分关注》等新闻专题类栏目,3月1日前停止采编播,部分人员待岗培训,结束后或转至融媒体中心;融媒体中心策划生成具有网络传播属性的早间、午间、晚间新闻节目……
作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的首批试点单位之一,厦门广电集团的此番调整可以视之为此前体制机制改革、资源整合的延续,也可作为全国广电系统微观层面的供给侧改革的参例之一。爬梳既有广电系统的整合调整,厦门广电集团从单一的采编、传播加速向融媒体中心建设转型是整个广电行业转型的缩影。
目前,地方广电集团的整合调整取得了一些进展,以中央三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电视台))的合并、总台成立为高潮,整合大趋势在全国广电系统自上而下层层传导。至去年年底,框架层面的全国省级广电大合并已基本完成,并因势利导,铺展开来。
但是,客观地讲,广电整合的效果欠佳,存在的痛点难点依然较多,主要包括:体制机制问题、本身实力有限、行业存在垄断、内部发展不平衡、用户流失严重等。其中,用户流失是最常被提及的现象,也就是说“大彩电”越来越没人看了;而体制机制改革和内部结构调整则是广电供给侧着重强调的两点。
学者魏文楷在其著写的《广播影视产业支柱性转型发展研究》一书中就指出:
在我国,按照行政区划,广播电视市场被天然分割成了30多个相对独立的地域市场,这之间难以形成市场化的开放性合作与有效性竞争。因此,这么多年来,涉及两个以上省域的广播电视改革几乎是不可能的。“以省为界,画地为牢”是广播电视依赖政府保护的必然代价。
由之可见,体制机制改革任重道远。
而针对此次厦门广播电视台的系列调整,就有员工反馈称:“苦日子要来了。”这其实也反映了一部分广电媒体人对体制机制改革的态度。对于多数市、县级台来说,原有体制是“护身符”,提供了铁饭碗,而改变则像是“催命符”,将到手的饭碗一一打碎。这些现实因素既构成了悖论,也意味着阻力。
至于内部结构调整,频道停播、人员分流和融媒搭建几乎成为必经的三大步骤。宏观层面,传播方式的迭代和大众审美的变迁早已对广电内容产业和机构的调整形成倒逼之势。“关停并转”的逻辑不仅适用于纸媒,也契合广播电视台的转型需要。可以说,此类调整的背后是中国广播电视频道、频率在总量上的严重过剩。
微观层面,梳理各省广电系统,上有省级卫视,下面有各种非上星的省级地面频道,例如最普遍的××经视。再往下到市一级,县一级,还有五花八门的频道与栏目。一些县级电台和电视台,甚至沦为了卖假药的宣传阵地。立足于互联网时代,从内容上甚至编制上给广电“瘦身”,实乃基础性策略。
长期以来,我国广播电视行业未明确区分经营性产业和公益性事业;媒体报道逻辑强调免责和不犯错,内容生产受到制约;事业单位人才的自我提升意识薄弱,甚至出现人才断档局面……这些问题都构成了挡在广电系统转型路上的阻碍因素。要盘活整个行业,非一家一户一人的积极作为能实现的。
“苦日子”也确实要来了,在行业性的危机面前,没有谁的饭碗是铁的,2018年发生的多起广电系统拉横幅讨薪事件证明了这一点。但“好日子”不是捱出来的,而是拼出来的,广电的未来也正在于每一家一户一人的积极作为。
昨日获奖名单:李镇国;king,请联系(微信:18813057059)获取礼品。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媒通社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