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追踪 | 视频里的女歌手到底是不是复旦的呢?
2019/5/26 16:27:34璨璨老湿 媒通社


如果所有的质疑都需要如此严密的证据,那这个社会还会有质疑的声音吗?
来源 | 璨璨老湿
作者 | 璨璨的影像世界
ID | cancanphoto
视频里的女歌手到底是不是复旦的呢?
答案在下面,
如果你不急,且从头看。
1. 关于流量
昨天起床上厕所时看到朋友圈里的视频,
立刻就涌上一股强烈的写作冲动,
提起裤子像排泄一样畅快的写完,
却发现没有地方发。
只能找出几年前用过
但好久没有更新的旧公号,
发出之后习惯性看了看阅读量,
只有1次,
嗯,应该是我自己点开的这一次。
写完文章自然想让更多的人看到,
但这个只有 “1” 的阅读量
实在让人没什么希望,
就转到几个群里,也不再管了。
只是拜托了公司的编辑帮我照看一下后台。
再回到家,是晚上23:00,
后台的数据显示阅读量超过了60万,
6个10万+
虚荣吗?
当然。
但6个10万+是我的初心吗?
不是。
我偶尔会写文章,
但我写的每一篇文章都是因为冲动在写,
写的目的不是为了流量,
通常是为了讲明白一个道理。
一个我认为正确的道理。
我有这种强烈的冲动是因为,
如果大家都不发声,
那正确的价值观如何输出给下一代人呢?
大家都不发声,
就把下一代交给学校吗?
现在的学校能教给他们什么样的价值观呢?
当然,我假设的前提是我的价值观是正确的。
我自然不敢说我的价值观就绝对正确,
但我相信,
坚持做自己觉得正确的事情,
总比你抱有绝对正确的价值观
却什么都不做要强。
我不是一个靠写字为生的人,
一篇爆款文章带来的流量对我有多大的意义?
没有。
我过去从来没有靠写字赚过一分钱,
未来也不需要。
我的公号从来没有开通过赞赏功能,
根本没想过,
我不缺这个钱。
既然已经实现了10万+,
现在流量对我来说,
就连虚荣的意义都不存在了,
所以还是回归到讲道理本身,
把我的想法讲明白,回答部分网友的质疑吧。
2. 关于我是不是要黑复旦
有评论说我一定是交大的吧?
……
你的心胸是又多狭窄?
如果你仔细看我的文章
你会发现我的重点根本不在复旦,
我列的四个小标题,
每一个都是在说“中国的大学”。
(想再看一遍请点文末“阅读原文”)
发生在复旦的这一幕,
只是一个缩影,一个截面,一个隐喻,
而已。
3. 关于复旦的名誉对复旦校友的影响
复旦和复旦人是两个概念,
就像中国和中国人是两个概念一样。
我们应该为母校争光,
这是我们的义务,
但是母校不能自己丢脸啊!
如果母校丢脸了怎么办?
替母校申辩遮羞?
还是挺直腰杆,用正义和明辩,
告诉世人,
复旦的荣光活在每个复旦人的肩上?
我周围有很多复旦的朋友,
我一边在各种群里接受他们的声讨,
另外一边,不断的有复旦的朋友加我的微信,
说我写的对,要请我喝酒。


后面这批人赢得了我的尊重,
我在他们身上看到了复旦的希望,中国的希望。
争光,
不是靠护短。
4. 关于我的逻辑思路
有人批评我,
怎么能通过这2分钟
就得出中国的大学已死的结论呢?
当然不能,
这不是我的论证链条。
我的逻辑思路是,
首先已经有结论了,中国的大学已死,
这是我全文的第一句话。
然后我带你去这个现场,
因为从这个现场,可以看到大学的死相。
这是死亡的证据,
但也只是无数的证据之一。
你当然会问,
你是怎么得出中国的大学已死这个结论的呢?
我只能回答你,
这是常识。
5. 关于2015年的视频是否可以拿出来说事
我认真想过,
但想来想去,
百度还是那个百度,
大学还是那个大学呀。
不管这个视频是在魏则西事件之前还是之后,
大学应该以这种姿态去向一个企业家献媚吗?
再说,
如果美国总统被发现几年前的丑闻,
还是会被追责以致道歉甚至下台的吧?
难道因为事情过去了几年,
就不能批评了吗?
好像不是这个道理。
6. 关于是否应该求证那个歌手的身份
这是很多媒体专业人士批评我的重点,
尤其是“歌手不是复旦大学生”的消息出来之后。
这种批评越发的理直气壮,理所当然。
仿佛我因为没有做这个核实工作就全盘皆错。
你们说的也许有道理
但我很想问,
你们在批评我之前,
自己是否核实过那个歌手是不是复旦学生吗?
真相如何,那是后话。
我们先说说这个核实。
核实听起来理所当然,顺理成章,
但核实是有资源壁垒和成本的。
如果我是一个专业媒体,
我应该做的更严密一些,
我可以用记者的身份和资源去核实所有的细节,
甚至采访到这个歌手本人。
但我只是看了一段视频发表一些看法,
也要这样的要求我,
那我还敢发表看法吗?
如果所有的质疑都需要如此严密的证据,
那这个社会还会有质疑的声音吗?
如果所有人都能够掌握这些证据,
那还需要专业媒体、公检法机关、
以及律师这些行业吗?
有没有更好的寻求真相的方法呢?
我认为是有的。
我发表我的质疑,
复旦大学去调查核实,发布结果并附带证据。
我如果认可这个结果,
承认我质疑错了,我可以道歉。
我如果不认可,可以继续质疑,
复旦大学继续解释,并发布进一步的证据。
这样不是更能一步步逼近真相吗?
而且更具有可操作性吧?
更何况,
在我的逻辑链条里,
这个歌手是不是复旦学生一点都不重要。
是不是发生在复旦校园?
场馆里坐着目睹这一切乱象的是不是复旦学子?
背景板上写着的“李彦宏与你面对面”
当中的你是不是指复旦学生?
舞台前方是不是有复旦校徽?
如果这些都成立,
那歌手是不是复旦学生很重要吗?
我不觉得我有做这个核实的必要。
7. 关于复旦的声明
在复旦发表官方声明之前,
已经有一些消息被放出来了。


然后是复旦的官方声明。

这三张截图放在一起说明什么?
我就不下结论了,免得找我要证据。
但是百度的公关部门不一定愿意接这个锅吧?
当年那么谄媚,现在甩得一干二净,不地道啊。
我没有说前面两张截图是复旦官方发布的,
官方肯定没有发布,
但第二张截图的内容
在我的微信留言中出现了无数次,
分别是由不同的人贴在评论区,
这是事实。
8. 关于真相
不得不说,
复旦的声明很聪明,
只说了是商业公司策划了这次活动,
并没有直接甩锅给百度,
也没有直接说明歌手是不是复旦大学生。
当然,也没有道歉的意思。
我虽然对百度也不是那么有好感,
但为了进一步还原真相,
以及回答全网流传的
关于“歌手其实不是复旦学生”的质疑。
我还是用百度做了一些搜索。
以下是一些当时的专业媒体的报道
和晚会的全程实录,
应该能说明一些问题。



全程实录太长,
我只选了开头以及最重要的部分:


真相如何,大家自己去判断就好了。
至于歌手的真实身份,
为了保护她不受过度的干扰,
这里就不展示了,
我之前就说了,她是无辜的。
9. 关于重立大学之风
之前说了那么多废话,
都是为了回应质疑,
如何重立大学之风,
才是我写这两篇文章的重点的初心。
然而我又哪里是能具体做这个事情的人呢?
即便想提几点建议,
也发现千头万绪,无从提起。
不如就从如何写一篇好的声明开始吧。
别把智慧和心思
都用在遣词造句这些雕虫小技上,
有所担当,
敢于正视和直面自己的问题,
别把“立德树人”这四个字只写在纸面上,
而是放在每一个育人者的心中。
当然,
要先学会写这个“德”字。
能把这些做好,也就是一个好的开始了。
写到这里,
本来要收笔,
思绪却不由自主地飘回了
1993年的狮城舌战,
那年我在一个小县城里上高二,
这是我第一次听到辩论,
也是第一次听到复旦大学的名字。
一辩姜丰、二辩季翔、三辩严嘉、四辩蒋昌建
这四个如雷贯耳的名字
成为了我无法抹去的青春记忆,
这才是我心目中的复旦大学。
尤其是蒋昌建在总决赛上的最后一句话: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而我要用它去寻找光明”
至今回荡在耳边,
这才是我心目中的复旦大学。
这场辩论赛当中展现的家国情怀
和闪耀着的理想主义光芒,
极大地影响了我的价值观,
这才是我心目中的复旦大学。
百年复旦,
你本有着无上的荣光,
寄托着无数的期望,
为什么就不能挺直了胸膛,
堂堂正正地做人啊!
这个国家的未来,要靠你呀!
以上。
查看昨天复旦一文,
请点击左下角的“阅读原文”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媒通社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