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票房不好,旅游不行,这锅我背了!
2022/10/9 19:40:52 木蹊说

     01

     最近看到两个数据,不胜感慨。第一个是国庆档的电影票房,近8年来历史最低——14.96亿元。作为对比,2019年是44亿,2021年也是44亿。第二个数据是十一黄金周的旅游收入。官方的说法是:全国国内旅游出游4.22亿人次,同比减少18.2%,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60.7%。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872.1亿元,同比减少26.2%,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44.2%。

     这段话可能比较绕口,我找了个直接点的表格,大家自己体会就好。

    至于我本人,甚至都觉得这个表格有些乐观了。

     旅游业,占我们国家GDP总量的11%。

     电影占比多少我不知道,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一般人去看电影,很少是单纯的看个电影。

     去电影院要打车,看电影要买点小零食,奶茶,看电影前一般还要下个馆子。少卖两张电影票,就意味着一系列的人没了生意,也就没了收入。

     旅游业也是这个道理。

     不知道这几年旅游行业工作者和电影行业工作者是怎么过来的。

     我作为一个写文字的人,同理心还算比较强,换位思考一下,我觉得他们可能都挺难的。尤其是要还房贷的人,也许有的下班后就要去送外卖吧.....

     当然,他们的辛苦,也有我不消费的责任。

     这个锅,是我的。

     02

     这两年,我几乎很少去电影院,也很少去旅游,上次买火车票、买机票都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尤其是在这个“十一”,我对消费的贡献非常非常少。

     概括来说就是:非必要,不出门。为什么不出门呢?我的理由如下:1 去外地的话需要核酸,我怕排队,怕各种关口繁琐的检查。2 就算做了核酸能出远门,但不一定出去了就能正常回来——鬼知道目的地又是个什么政策?会不会突然出现一个密接?3 万一被隔离了,好几百一天的自费隔离我能不能承受得起?要隔离多久?会不会工作因此就没了?

     想完这三点,我就哪也不想去了。毕竟,一个有贷款的人,一个平凡的打工人,是不能轻易尝试放纵滋味的。而且为数不多的安全景点,肯定人满为患:

    

    虽然生命的意义在于运动。但原地的静默可能更为经济。这不,印证就来了:山西几个城市,没有疫情都要给你静默一波。真就是打破常规,敢于创新。

    我也不知道他们为什么那么敢,那么有责任心。

     但我想,我还是不给他们添麻烦了,就不出门,画地为牢,把风险降到最低,行了吧?

     03

     再来解释一下为什么不去电影院看电影。这个就比较简单了,实在没有感兴趣的电影。今年国庆档主推的《万里归途》、《钢铁意志》、《搜救》.......哈。咱不是说不好看,毕竟我也没看过,但总觉得这类体裁这几年看的确实有些疲劳了。

    我更愿意去回味回味一些经典港片。

     而且戴口罩看电影确实不是一种很好的体验,现在流媒体很发达,在家电视看看,更自在些,还省了下馆子的钱。众所周知,现在菜价、肉价、酱油价越来越贵了,下次看起来不错的馆子,人均就要150往上。难啊,房价降了,房贷没降。少看一部电影,无非精神上压抑一些,还贷日那天银行卡没有足够的钱,怕是得彻夜难眠......

     04

     综上所述,我认为这个“十一”票房不好,旅游数据不行,责任不在别人,全在我自己。

     怪我生来就欠苍天一套房。怪我不够富裕。怪我没有大局意识,消费意识,没有协调好经济生活和防控生活的平衡点。怪我不够躺平,尽然还想着保住工作,和公司共度时艰。

     今天,健康码莫名弹窗了,说是48小时没去测核酸,我打算写完这篇稿子就去。

    

     其实不是我不主动,不配合,确实是于心不忍。那么多基础科学的研究需要钱,那么多大白的工资等着发,美帝又咄咄逼人,世界粮食能源危机也越来越深。

     而我,竟免费测了近百次的核酸!每一次去排队,总觉得又浪费了公共资源,忧从中来,不可断绝。一切都是我的错。

     我希望有人看穿我的逞强,理解我的伪装。-完-激情按压、深情关注

     知乎、微博、新浪、百家、头条ID:木蹊说这是一个不说假话的博主,温和吐槽,让人上头。备用号?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木蹊说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