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的绕,锦州的守,广州的放
2022/12/3 21:57:54 木蹊说

     今天,大量的官媒都在推送,“没有证据显示新冠存有后遗症”,“奥密克戎毒力已明显减弱”等等的科学信息。

    

    

     吹的什么风,已经不言而喻。

     但龙王收雨,总归有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同人群的表现是不一样的。

     比如搞核酸生意的,搞保供的,以及拿高额退休金的,是不咋开心的。而种田的,打工的,做生意的,则是满怀期待。

    

     同样,城市与城市之间的态度和反应,也有所区别。

     其中,柳州,锦州,广州之间的对比,就饶有意思。

     01

     最先火的,是柳州,有篇刷屏文章介绍,疫情三年,柳州累计确诊病例24个。今年下半年柳州的新增病例数是0。

     为啥柳州那么秀,病毒看了绕着走?

     分析是说,因为柳州是唯一不用第三方核酸检测机构的城市,老百姓做核酸要自费。

     没有买卖,也就没有疫情,老百姓纷纷给柳州点赞,称赞其抵制住了“张核子们”的糖衣炮弹。

     但这个说法有个漏洞,柳州好歹也是广西重镇,难道在核酸机构眼里,都成了蚊子肉?

     这时,一组数据映人眼帘——广西负债率超过200%地级市有6个,其中柳州高居第一886.07%

     我想,这可能才是核心。

     不是不想做,确实没钱做了,也不好意思做了,干脆休养生息吧......

     02

     和柳州形成对比的,是辽宁锦州。

     一提这个城市,我就想到了伟人的一个战术——关门打狗。

     当年,我军正是扼住锦州要塞,切断敌人的退路,从而一举解放东北。

     面对政策上的重大转变,此时的锦州依然有着那种死守塔山的魄力——“不应当放弃近十天以来的努力,决定再继续坚守几日,实现动态清零。”

    

     该文发表后立刻热议,尤其是那句:“能清零而不清零,实在是太可惜了!”让人哭笑不得。

     而且,这也不是锦州第一次上热搜了,之前,他们就屡出金句,比如:

     “开展高质量区域核酸检测的通告”

     “全市绝大部分群众一定不会认可让疫情失控,不在乎的只是极少数人。所以这个问题没有争论的必要。极少数服从绝大多数。”

     过往三年,有270万人口的锦州,累计确诊只有29人。虽然因“一刀切”而出名,但依然能得到当地大多数市民的认可。

     这是为什么呢?

     我研究了下,锦州老龄化非常严重,270万人,60岁以上人口比例是28.6%(77万人),14岁以下的少年儿童占10%,18--59岁的劳动人口只有175万人。

    

     在这175万人中,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88.4万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3.8万人。

     大家可以估算一下铁饭碗在在劳动人口中的比例。

     2021年,锦州接收上级转移支付163亿,平掉赤字的同时,还略有盈余。

     并且表态,要争取资金规模位居全省前列。

     这种情况下,我也就理解了“全市绝大部分群众一定不会认可让疫情失控,不在乎的只是极少数人。所以这个问题没有争论的必要。极少数服从绝大多数。”这句话背后的含义。

     也理解了为什么越来越多的锦州年轻人,要背井离乡。

    

     值得欣慰的是,就在锦州发布清零公告的14小时后,突然改变车头,宣布全市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一天之内,举措两变。如此“仰卧起坐”,发生了什么?

     03

     比起这两个城市的保守和阴晴不定,广州人仿佛迎来了自己的艳阳天。

    

     在本轮吹风中,广州无疑是走在最前列的。先是开放堂食,拆除水马,引起阵阵喝彩。

     后来又在发布会上,更是强调本轮16万感染者仅有4例危重症,没有死亡。

     宣传上面,可谓不遗余力。

    

     广州这个城市,非常有意思,在很多历史小说中,这片土地总被中原地区视为“不毛之地”。

     但随着时间的发展,这片“不毛之地”一直在不断进化。

     北宋时期,广州市舶司成为了全国最大贸易海港,到了明清,广州更是中国唯一开放的通商港口,史称“一口通商”。

     同时也是当时世界上的第三大城市(次于北京及伦敦)。

    

     在2000多年的进程中,开放、开拓、创新的精神融入到了每个广州人的灵魂深处。

     我们知道,国父孙中山就是广州南边的中山人氏。

     19世纪末,广州兴起了一大批新式学堂,培育了大量思想进步锐意创新的社会精英,为辛亥革命,北伐战争,以及中国面貌的焕然一新,积蓄了巨大能量。

     改革开放后,广州更是一年一小变,三年一中变,十年一大变。

     今天,广州经济地位已不用多言,它不仅是大湾区的中心城市,更是每年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可谓“广州熟,天下富”。

     而正是因为开放、进取的市民精神,和富庶的经济基础,广州也就有了“迎风”的积极性。

     面对越来越弱的奥密克戎,广州人在12月1日当天,就坐满了茶楼。而没有出现一些城市放松后,家长也不敢让孩子去学校的现象。

    

     官不怕,民不怕。这种信心,是克服一切困难的根本力量。

     此外,广州也有实力去应对“第一轮”冲击。

     全国的前百强医院,一个广州就占到了9家!

     现在的广州平均每10万人口有超过10.6张的ICU床位,接近英国(10.5张)、韩国(10.6张)。 此外,广州也正在兴建方舱医院,床位供应量有24万张。

     床位、医院数量的保障,决定了一个地区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此外,广州也很少曝出层层加码的现象,即便有问题,当地媒体也敢指出,整改也非常及时。

     前段时间,王晓立副书记的答市民问就出圈了:

     “凡是有抬高物价,你不吭气,你给我拍照,我向你保证,有一个我立案一个坚决查处一个!我说了算!”

     “如果我没做到,你拿我是问!”

    

     有精神层面的勇敢,有医疗资源的支持,有为民服务的生态。

     相信这样的广州,一定可以再开天下先。

     04

     这世上,所有的果,都能找到因。

     所有的差异,也都能看出水平。

     唯独让我看不透的,是老胡。

     短短半个月不到的时间,老胡的脸就变了三次,从“不可能”,到“积极推动者”,再到“愿意承受风险”。

    

    

    

    

     我所有的不解,也只能寄予丞相了。

    

     -完-

     激情点赞、深情关注

     知乎、微博、新浪、百家、头条ID:木蹊说

     这是一个不说假话的博主,温和吐槽,让人上头。

     备用号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木蹊说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