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性吕记者”和退休的老胡,他们都有着光明的未来
2022/12/13 18:55:55 木蹊说

     01北京记者小吕火了,颇有江西小周那个味。

     众所周知,现在各地都陆续迎来了“第一波高峰”,尤其是人口密集的北京,医疗资源更是不堪负重。据北京市卫健委消息,光在11日,全市发热门诊就诊患者就有2.2万人次,是一周前的16倍。120急救电话呼入量达到了高峰,24小时呼入量3.1万次,达到常态时的6倍,完全超出急救中心负荷量。

    现在,很多北京市民都在朋友圈询问:哪里可以买到退烧药?值此紧张之际,年仅28岁的北京记者小吕,做了一件自以为鼓舞人心,但又让群众十分恼火的事。

     只见小吕仅仅发烧38.2度,就被收治到小汤山的高级套房,还能拿到各类退烧药,面对镜头,声情并茂地告诉大家:没事!这里很好!

    而在另一边,各大医疗院所都大排长龙,不少人高烧39度。一些长者、坐轮椅者的人,顶着零下的温度排队6小时,也不见得看到医生。

    面对小吕这种感人的鸡汤,群众纷纷表示:“表面为民请命,实际完全利己主义”。

     “呼吁放开躺平,呼吁轻症不要进医院。自己感染上了,马上另外一副嘴脸,只发烧了38.2,是典型的轻症,立即住进了小汤山方舱医院”。

     “大家只是在医院排队几个小时,满大街找药店买不到药而已,人家可是得自己烧水自己吃药呢”。

    

     小吕记者是牛的,她把信心寄予了民众,把方舱留给了自己,把鸡汤泼向社会,把良药灌进嘴里。要知道,过去的电视里,都是干部给病人送药,给群众找病房。

     但现在,她装都不装一下了。在很多老人在挤地铁的时候,她赫然坐在“老幼病残孕”的专座上,笑吟吟地给大家科普:怎么喝肉粥?哦不,是非常暖心的报道:《早高峰时,坐地铁是一种什么体验》?

    

     02群众正面挨了记者小吕的一记重拳,还没缓过神,背后又挨到了老胡一记厅局级的闷棍。胡主编看到小吕喝肉粥的样子,咂了咂嘴,语重心长道:今天的肘子炖得不够烂啊!

    

    按照老胡的这番解释,现在的记者都是“一些经常要熬夜加班、又累工资又不高的老百姓。”那问题来了,为什么老百姓就没和小吕一起,住进带着空调、电视的高档病房?老胡为了证明自己没有优待,还惨兮兮地晒出了六颗退烧药,还说自己有信心。他当然有信心,他的信心我昨天就说了。像胡编这种,没病天天去找病的,世间罕有——一边呼吁大家不要去人群密集的地方,给国家少添麻烦,一边亲自上蹿下跳,主动去找麻烦。

    他图的是什么?是想早点消化掉6颗药吗?不是,是找到流量密码了。眼看小吕的都感染了,他再不感觉一下,都不好意思蹭流量了!假设老胡和普通群众都重症了,都需要病房,你猜这张病房会先给谁?小吕发烧38.2都去高等病房了,胡编这种厅局级的就吃6颗药丸,就算老胡答应,组织上能同意吗?最起码星级酒店吧?

    老胡说,他和大家在同一条船上。

     这句话没错,但不要忘了,一条船上,也有头等舱,一等座,二等座,水手隔离舱。老胡姓胡,你也姓胡?不过,我觉得老胡对小吕的告诫还是语重心长的:小吕啊,以后这种和群众不在一条线上的生活,就不要放出来了。有些事不上秤,没有四两重,上了秤,一千斤也打不住啊!

     03病毒真的不可怕,值此众志成城之际,所有人都在排除万难,争取胜利。但问题在于,谁在排除万难,又是谁在冲在前面争取胜利?谁在真的牺牲,谁在假的感动?小吕的鸡汤不能说是廉价的,因为这碗汤是从众人的苦难里熬出来的。

     而我们之所以觉得廉价,本质上是觉得苦难廉价。我们绝不问苦难从何而来,只问鸡汤有多香浓。毫无疑问,记者小周和厅局级老胡,他们熬出了群众喜闻乐见的鸡汤,也都有着光明的未来。

     但这种光明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一些信条的暗淡:什么“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什么“新闻的价值在于客观的报道事实”......他们的光明,鸦雀无声。这样的暗淡,震耳欲聋!-完-激情点赞、深情关注

     知乎、微博、新浪、百家、头条ID:木蹊说这是一个不说假话的博主,温和吐槽,让人上头。备用号?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木蹊说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