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说,是因为犯不着
2016/11/3 水木文摘

    

     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教养就是不损害别人的利益不是么?对于曾经因逞一时口快而不经意伤害的灵魂,我们该说一句对不起。偶尔的沉默,是我们对世事的忍耐、不争和淡然。适时的沉默,是我们对别人的尊敬、疼爱和等待。所谓的“口下留情”,是在乎别人的感受

     心情音乐

     水木私藏

     作者:冯小凯

     来源:冯小凯(fengxiaokaibeijing)

     http://url.cn/415uNfq

     转载请与作者联系授权

     排版编辑:水木文摘(mweishijie)

     摘要:偶尔的沉默,是我们对世事的忍耐、不争和淡然;适时的沉默,是我们对别人的尊敬、疼爱和等待。

    

     1

     前一阵去看大热的电影《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当故事开始前大屏幕上赫然出现“编剧:张嘉佳”的时候,心里还是五味杂陈了一下。

     2011年,我主持了一档无聊的辩论节目,大概是讲老年人和年轻人在生活理念和习惯上的差异。

     编导分别请了一拨伶牙俐齿的年轻人和一拨广场舞大妈在演播厅辩论,张嘉佳是年轻人的代表之一。

     可整场节目他都没怎么说话,脚本上的台词也是一语带过。编导因他“表现力”不佳很是抱怨了一番。

     当节目最后,老年人与年轻人被安排握手言和并大跳“和谐之舞”的时候,他眼神中自始至终流露的无可奈何终于升级为无声的愤怒。

     当年,在南京的“文艺界”,张嘉佳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落魄的南大才子,偶尔“混迹”在电视台,写些剧本客串个嘉宾什么的。

     如今,才华终于被世人所见。在电影同名畅销书的最后一页,他说,“陈末(男主角)就是我自己。因为沉默。”

     年轻气盛的时候,总喜欢快人快语,肆意恩仇。越长大越觉得,有时候不说比说,更高级。

     2

     我不说,是因为犯不着浪费时间

     以前我带过一个实习生,小伙子看着挺机灵,就是业务能力实在不行,本科毕业了连一篇通顺的稿子都写不好。不过这也没什么,谁天生就是优秀的呢?

     于是我每天一点点地帮他修改用词、断句甚至标点符号。可他从来不看我是怎么改的,也不问为什么这么改,就直接交差走人了。

     后来我发现我每天有效的工作时间都耗费在这些最低级的业务培训上了,而且对方并没有任何起色。

     人力找到我说“这是某某领导的小孩,你要多用心培养啊!”

     我只能很诚恳地说:“对不起,我真没时间,没有人有义务给一个不愿意学习的人学习的机会”。

     最后小伙子提前结束实习,临走的时候我客套了一下,问他怎么这么快就走了,他说,“感觉学不到东西”,我大吃一惊,什么也没说,迅速地在实习报告单上签了字。

     我没有批评这个孩子,更不会“告诫”他什么。不是我世故,而是我说了他也不会明白。在未来更长的时间里,他自会用更大的代价去领悟本该早就领悟的道理。

     职场上的“不说”很微妙。

     有一次,当了多年总经理的好友跟我吐槽,让员工对公司管理提意见的时候,没有一个人发言,后来发了红包激励,大家也只是说些无关痛痒的。

     我说,员工沉默,多半是发声的渠道不畅,要么是曾经的发声被伤害过。若老板一言堂或者小人当道,说了可能弊大于利,一般人都会选择明哲保身。

     当你周围的人对你的任何举动都没有声音的时候,那就是一个需要审视自己的信号。每个人都有表达的欲望,即使是极度内向不善言辞的人,也会通过其它方式“告诉”你。没有人会无缘无故选择闭嘴。

     工作上的沉默,往往是因为失望。

     婚恋中沉默,往往是因为心死。

     到底是多少次的尝试遭遇失败才会让一个人不愿再浪费口舌?到底是多少次的满怀希望终究落空才让一个人断定“不值得”?

     利益权衡之下,说了没有用,就不会再说;解释没有用,就不会再解释。

     因为跟不懂的人说,等于浪费时间,跟不相信的人解释,还不如沉默。

     3

     我不说,是因为犯不着伤你的心

     语言是工具,是学问,是艺术,但更是一把武器。

     父母教会了我们怎么说话,老师教会了我们怎么把话说得漂亮,但遗憾的是,没有人告诉我们,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在什么场景下需要畅所欲言或是缄口不言。我们只能在漫长的人际交往中自我摸索,最后终究是失败者居多。

     不然,怎么会有孩子长大后一事无成责怪父母当初的那一句“你怎么那么没用”;不然,怎么会有被流言蜚语缠累导致抑郁最终选择自杀的明星和普通人。

     语言的威力真的很惊人,它不会一刀见血,却有如埋下了一颗种子,慢慢长进你的灵魂。

     “谁人不被别人说,谁人背后不说人。”语言学家通过长期研究发现,这些话往往沿着一个负面的规律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

     在“议论”别人的话语中,百分之八十都是消极的,而这些判断大多数都是从表面印象得出的,是非常随性的“脱口而出”。

     人们往往更容易将消极的话放在心里。

     十倍积极的肯定才能抵消一句消极的话。

     我的发小在十岁的时候父母离异,当新爸爸进家门,小姑娘的心是敏感又期待的。

     一次她拿着新买的毛拖鞋试探着向新爸爸示好,调皮地将绒面蹭了一下他的脸,新爸爸立即反手一挥,大吼一句“怎么这么没教养!”

     小姑娘害怕极了,从此,那扇脆弱的心门彻底关上了,再也没有打开。继父一路照顾她和妈妈三十年,发小长大后也对继父特别好。

     但她说,“我尝试过很多次,但只能是感恩和尊敬,亲不起来。”我问:“就因为当初的那一句话吗?”

     她说:“在那个无比重要的时间点,一句话足以改变一个人”。

     发小因此导致的过度自我保护和难以信任他人,让后来的恋爱和婚姻都受到了影响。

     也许那时继父所说的“重话”根本就是无心的,也许他刚刚和什么人闹了矛盾或是因工作而心烦,但话已出口,一切都回不去了。

     4

     而让我更不安的,是当有一天意识到,不是只有辱骂、斥责、论断才会伤人。

     以前我有一个特别要好的男性朋友,因为太熟了,每次饭局上需要调节气氛的时候我都会拿他开玩笑.

     从小时候学习不好到长大追女被拒,一个个段子都因我惟妙惟肖的演绎而赢得大家的捧腹大笑,他也跟着笑,就像相声里的捧哏,衬托着我的有趣。

     而我也觉得都是大人了,又是男孩子,即使夸大了那些糗事,他也不会在意的。

     直到后来他结婚生子离开这个城市,几年后再遇到,他才轻描淡写地说:“那些你损过我的话,让我当时真的很没面子,直到现在我都没什么自信。”

     出国的时候,我们常常会觉得老外很虚伪,动不动就表情夸张地来一句“You are so beautiful”“It’samazing”。

     夸奖和赞美已经成了他们的一种语言习惯,稀松平常到没有人会特别在意,但也不得不承认,听了心情真好。

     所以后来,当我觉得好听的话实在难以启齿,溢美之词羞于出口的时候,我会选择至少不说难听的;

     当我不确定我说的难听话可以真正起到“激将”的作用时,我会先不说;

     当我总是控制不住“太直、不经大脑”的言论,我会告诉自己还不如沉默。

     不是要纵容玻璃心,而是别人的自尊心不应该成为我们要抖的包袱或是情绪发泄的出口。若你有一颗豆腐般柔软的心,就不会有刀子一般杀人的嘴。

     所谓的“口下留情”,是在乎别人的感受。

     也许你觉得,我们每天要说那么多话,若顾忌这么多条条框框,也太累了。

     但我们长大了,和小时候最大的区别就是无法随心所欲。我的思想是自由的,谁也无权干涉,但我的语言是与别人发生连接的,怎能不小心翼翼。

     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教养就是不损害别人的利益不是么?

     对于曾经因逞一时口快而不经意伤害的灵魂,我们该说一句对不起。

     偶尔的沉默,是我们对世事的忍耐、不争和淡然。

     适时的沉默,是我们对别人的尊敬、疼爱和等待。

     喜欢哥哥的那首歌,以此共勉:

     是错永不对,真永是真

     任你怎说安守我本份

     是非有公理,慎言莫冒犯别人

     遇上冷风雨休太认真

     始终相信,沉默是金

     作者冯小凯简介:

     冯小凯,北京人,曾为江苏电视台资深记者、主持人,毕业于牛津大学社会学专业,著有畅销书《越出色越疯狂——牛津上学去》。网络爆文《你没权利评判我》、《我的人生没有羡慕》、《像杨绛那样爱别人》作者。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水木文摘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