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欺负时,这句话比叫他“打回去”更有效
2018/3/23 水木文摘

     学会聪明地保护自己,是人生重要的功课。

    

     学会聪明地保护自己,是人生重要的功课。

    

     文/小楼老师

     来源/小楼老师心理课(ID: xiaolouxinli)

     01

     孩子打架,该怎么处理?

     一个朋友是幼儿园老师。

     她说现在当老师真的太难了。

     幼儿园有两个小朋友打架,等老师发现的时候,两个孩子都在哭。

     孩子岁数也不大,问了很久也说不清楚到底谁先动手。

     老师只有两个孩子都批评一下,哄一哄,好不容易哄得不哭了。

     晚上朋友就收到一个孩子母亲电话,因为听说孩子下午被别的孩子打了。

     朋友马上向孩子母亲解释,两个孩子是打过架,不过说不清楚是谁先动手打人。

     老师们事查看过孩子是否受伤,没看见孩子身上有伤痕。

     孩子母亲很生气,朋友安慰了一个多小时,才算是勉强解决了这件事。

     朋友说,现在当幼儿园老师挺为难的,他们总是叮嘱孩子们不要打架。

     可是小孩子怎么可能控制住自己脾气,老师也不能一直都看着每个孩子。

     有些家长鼓励孩子被别人打了就要打回去。

     但作为老师,他们很清楚

     如果被打的孩子还手,

     打人的孩子不仅不会住手,

     很可能会更愤怒,

     再打过去。

     她问我,该怎么办才好?

     02

     要不要打回去?

     我们先看看如果“打回去”可能造成什么后果:

     1、被打的孩子遭到更严重殴打

     往往爱打人的孩子都是特别容易被激怒的孩子,被打的小孩如果还手,很可能进一步激怒打人的孩子,遭到更严重的殴打。

     2、 打人的方式被孩子视为解决冲突的方式

     如果鼓励孩子被打了就打回去,孩子也可能会觉得打人是解决冲突的最好手段。

     孩子很难分辨什么情况下该用这种方法,什么情况下不该用。

     如果他们有弟弟妹妹,

     他们也极有可能在和弟弟妹妹发生冲突时打他们。

     3、两个孩子都受到严重身体伤害

     被打了打回去很可能变成一场严重的打架,谁能保证在这个过程中不给对方造成意外伤害呢?

     但让孩子默默忍受更加错误。

     "逆来顺受"是我们传统思想中的"毒药",如果孩子从小受欺负不敢反抗,或者觉得自己不应该反抗,他会越来越自卑,越来越不知道如何维护自己的利益,在他成长过程中会遭到越来越多的欺侮。

     03

     当孩子被别的孩子欺负时,

     他该怎么做?

     看了那么多对策,我觉得一位香港爸爸的建议最好。

     他告诉孩子,如果被别人欺负,要勇敢、坚定说出这句话:

     你不要再欺负我了!不然我要打你了!

     为什么这句话“比打回”去效果更好?

     孩子做很多事情可能都想不到后果,这句话会让打人的孩子知道,

     如果他还继续欺负别人,

     后果会怎样。

     当孩子考虑后果的时候,他会很快冷静下来。

     即便他不平静,听到突然发出的、极大而又愤怒的声音,大部分孩子会有些害怕。

     而害怕,会让很多小孩停止下一步行动。

     比起打回去,这种方法更容易制止打人的孩子继续使用暴力行为。

     当孩子大声说出这句话的时候,

     也容易引起其他孩子和老师注意。

     如果老师要询问当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别的孩子也可以作证是谁先动手,这样能够让老师事后更容易了解事情是怎么发生的。

     让孩子把这句话背下来,

     然后练习,

     要说得很有自信,

     很有勇气。

     这种应对"被欺负"的方式

     对年龄比较小的孩子有效果。

     随着孩子长大,培养他们适当社交技能、让孩子拥有自信心才是避免被欺负的关键。

     有研究发现,遭遇校园霸凌的孩子具有某些性格特点,比如自卑,害羞,社交技能差,不知道如何与同学建立关系,穿着邋遢等等。

     6-11岁是孩子社交技能发展关键期,在这个时期要让孩子学会协商、合作、增强自控力,增加对自己行为后果判断力。

     学会聪明地保护自己,是人生重要的功课。

    

     推荐一个好看、时髦的公众号

     所有漂亮有气质的仙女都关注了!

     长按识别下图中的二维码

    

    

    

    

     - 作者 -

     小楼老师,擅长儿童发展心理学、婚姻家庭治疗领域。个人公众号:小楼老师心理课(ID:xiaolouxinli), 分享心理学知识在婚姻家庭、儿童发展中的运用。

     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水木文摘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