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夫妻关系,是不把丈夫当男人
2018/11/11 22:30:00点击蓝字关注?? 水木文摘

    

    

     水木君说:

     我们提倡的婚姻中平权,不代表任何一方的霸凌与压制,而是两性间最基本的尊重和最真挚的理解,不从属不依附,彼此独立却又相辅相成。这才是最好的夫妻关系。

     文/关子陌

     来源/有书(ID:youshucc)

     ⒈

     一味要求男人道歉

     是一种性别歧视

     上周,橙子给我发语音,说自己和老公因琐事争吵,已经冷战一周了。

     她始终希望老公可以先服软向她道歉,台阶都准备好了,谁知老公就是不下。

     橙子苦恼地问:“男人哄女人这不是天经地义的吗?”在她看来,夫妻吵架,女人千万不能先道歉,先道歉会显得很掉价。

     我哑然失笑,谁错谁先道歉,这个小学生都明白的道理,到了成年人这里,竟成了无解。

     这让我想起刚结婚时我对老公提出的“矛盾三部曲”:不论谁错都要先哄我,第一步是道歉,第二步是安抚,第三步是承诺表态。

     理由是:因为他是男人我是女人,而女人需要呵护,男人应该包容。

     现在想想当时的确挺作的。

     这种“强制道歉”的行为,单纯以生理性别界定一切,既剥夺了情感关系中女性与男性平等相处的权利,也剥夺了男性享受被体贴、被关爱的权利,其本质上也是一种性别歧视。

     “男人嘛,就应该大度一点,不要和女人一般见识”

     “女人没有道理可讲的,老婆就应该用来宠的”

     ……

     这类安抚男人不要和女人计较的论调,与孔子所言“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如出一辙,满满的都是对女性的歧视与不屑。

     正如《奇葩说》辩手杨奇涵所说:

     男人先道歉,表面上让人觉得这是你的男友在宠爱你。

     实际上,这体现出他并没有把你当成一个独立人格来尊重,而是把你当成一个不讲道理的二等性别,甚至是私有财产来对待。

     一段感情中,如果需要强制性要求对方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执行,那么这段关系从一开始就失去了平衡与基本的尊重,而一段不平等的关系,很难长久维系。

     或许克服了婚姻中的性别歧视,婚姻才将变得不再易碎。

     ⒉

     不以生理性别预设彼此行为

     《奇葩说》辩手席瑞讲过一段小时候的往事。

     他坦言自己很娘,小学时,他很喜欢穿粉色衣服,也很喜欢和女生一起玩跳橡皮筋游戏,因此遭到了很多同学的嘲笑。

     席瑞不解,去找老师,老师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为什么你要和女生去跳橡皮筋?为什么你不可以改变一下自己?

     言下之意是:你是男孩子,当然要有男孩子的样子,不能混在女生堆里,不能喜欢粉色衣服,也不能喜欢女性化的娱乐活动。

     我们从小就被教育,男人应该阳刚女人应该温柔,男人理性克制女人无理感性,却从来没有人告诉过我们:

     在成为男人或女人之前,我们首先是一个人,不论男女都享有同等的权利和自主选择权。

     长大后,男人负责赚钱养家女人负责貌美如花似乎成了天经地义。

     身边人常劝告我们:女孩子嘛,找个轻松稳定的工作能兼顾家庭就好,男孩子才应该胸怀大志、建功立业。

    

     当一个女人选择手执利剑驰骋职场时,就会有铺天盖地的声音质问她该如何平衡好自己的事业和家庭。

     当一个男人籍籍无名、陷于平凡琐碎没什么大志向时,亦会有连绵不断的论调批驳他不配为人夫、为人父。

     事实上,性别大多时候都只是人们逃避问题的借口。一味要求男人强大女人柔弱,就是变相的性别歧视。

     要知道,男人可以在家带娃,女人也可以赚钱养家;

     男人可以敏感脆弱,女人也可以坚强勇敢;

     女人有狂躁的经期综合征,男人也会有压抑的心理“洞穴期”。

     男人并非都是理性的代名词,女人也并非都是感性的代言人,没有谁规定男人就该征服世界,女人就要征服男人,一切都只是世人对男女性别不同所作出的主观预设而已。

     正如社会学家李银河老师所说:

     我不认为男性就是理性的,女性就是非理性的,这没有科学依据。

     生理上的区别是被科学所证明,可心理上的区别则是社会灌输的结果,是刻板印象。

     在婚姻中,若要实现男女间真正的平等,就要大胆突破这种性别预设,不把对方当成自己的私有品去要求对方应该怎样怎样,而是允许彼此拥有同等的权利和选择的自由。

     ⒊

     不论男人女人

     首先只是一个人

     犹记得出嫁前,妈妈对我说的一番话:“嫁过去以后要听话,要乖一点,好好孝顺老人,服侍丈夫。”

     孝顺老人本无可厚非,但要我完全像个孩子一样听从长辈,乖乖顺从,恕我直言自己做不到。

     剧作家易卜生笔下的娜拉原本和许多家庭妇女一样,一生都为家庭、丈夫、孩子而活。然而当她决定出走那一刻,她就重生了。

     因为她明白了在成为妻子和母亲之前,首先必须成为一个人,女人可以和男人一样,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于是她开始重新追寻向往的自由和理想的生活。

     男人们从小就知道,想要什么要靠自己去争取,包括金钱、事业、女人。而女人则长期被灌输着长大要努力嫁一个好人家的思想。

     即便是现如今,铺天盖地的鸡汤鼓励女性要不断改善气质、提升自己,从而遇见一个完美的另一半。

     出发点虽是提升自己,可落脚点还是提倡嫁得好,这其实和裹脚迎合男性审美的文化并无二异。

     许多女孩一边向往势均力敌的爱情,一边又要求男人应该如何如何。

     既提倡男女平等,又不放弃自己的既得利益,总是渴望享受“女士优先”“女性特权”等一系列福利。

     殊不知,“上帝赠送的每一份礼物都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一心渴求嫁得好,最后也许只能经济依附;满心期待被呵护,却又养成了依赖惯性,最终失去了精神的独立。

     这种依附关系一旦建立,便很难再有男女“平权”。

     ⒋

     共同享受作为“人”的基本权利

     作者奥斯特窝头斯基说:

     真正值得尊重的,不是某一个性别带来的权利,而是尊重人的“自由选择”的权利。

     不论男人女人,首先应该获得作为人的尊重和平等权利。

     有人说,《延禧攻略》中的魏璎珞示范了教科书级别的驭夫术。其实哪有什么驭夫术,有的只不过是她对男女平权的追寻与博弈罢了。

     贵为九五之尊的皇帝,在她眼里只是一个男人、她的夫婿。

    

     她对乾隆既没有低眉顺眼的迎合,也没有盛气凌人的压制,有的只是惺惺相惜的平等对话。

     她会怄气等来乾隆的示弱,也会主动示好向乾隆道歉,告诉他:“皇上,我错了。”

     懂得进退,能攻能守,不坚守女人应该如何,也不要求男人应该怎样。

     如同橡树与木棉般相互依存却又彼此独立,共担风雷雨露、共享雾霭霓虹,大概是一段婚姻中最大的平等。

     婚姻是两个个体的结合,不论男人女人都是拥有独立意志的人,婚姻的幸福不应以个人意志的衰减为前提。

     换句话说,那些以个人意志的衰减为前提的婚姻,都不会太长久。

     我们提倡的平权,不代表任何一方的霸凌与压制,而是两性间最基本的尊重和最真挚的理解,不从属不依附,彼此独立却又相辅相成。

     都说相恋容易相处难,如果我们可以放下自己男人或女人的性别枷锁,努力与那个和自己一样拥有独立意志的人相处,那么婚姻终将会是一番鸟语花香的景象。

    

     - 作者 -

     关子陌,有书原创作者。有书,让阅读不再孤单,2000万阅读爱好者都在关注的公众号,关注公众号:有书。本文原创首发于有书。

    

     每晚睡前要点赞分享打卡哟↓↓↓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水木文摘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