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帮助家庭第一代大学生做到“从一到无穷大”?
2019/9/21 20:09:47 麦可思研究

    

     家庭第一代大学生已然成为大学校园的主力军。因家庭文化背景的差异,家庭第一代大学生入学后在学习、人际交往等方面遭遇的挑战,较非家庭第一代大学生稍微多一些。对此,学校该如何站在家庭第一代大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帮助他们顺利度过大学生活?

    

     清华大学2019年的招生宣传片中提到,“2011—2018年全国本科生中70%以上都是家庭第一代大学生,但由于家庭文化资本相对较低,家庭第一代大学生在学校会遇到一系列影响学习质量的问题。”显然,对于家庭第一代大学生而言,仅有入学机会还不够,学校如何帮助这类学生有效适应大学生活,到底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

     数据链接:

     麦可思曾对中国部分高校开展新生研究,选取部分本科院校2017级新生数据,对不同家庭背景的新生在各个方面所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具体来看,在受访本科新生中,家庭第一代大学生出现经济问题的比例为23%,非家庭第一代大学生出现经济问题的比例为14%;家庭第一代大学生出现学习问题的比例为51%,非家庭第一代大学生出现学习问题的比例为44%。

    

    不知道大学怎么学?老师来帮忙

     纽约城市大学布鲁克林学院的老师盖尔·霍洛维茨发现,在她的课堂上,家庭第一代大学生会走入类似的怪圈:他们和其他同学一样努力学习,但表现总是不尽如人意。

     之所以这样,其中很大一个原因是家庭第一代大学生有学习的动力和决心,但往往缺乏学习的技能,不知道如何学习才能取得好成绩。

     例如,家庭第一代大学生比较专注于通过反复阅读和记忆,吸收他们正在学习的东西,而不是运用自我总结、自我检测等类似有效的技巧。而且家庭第一代大学生面对学习问题,通常不太愿意在办公时间找教师或去相关辅导中心寻求帮助。因为他们感觉自己不属于学校,不会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资源,或者根本不知道可以在教师的办公时间寻求帮助。

     霍洛维茨指出,在布鲁克林学院,约45%的学生是家庭第一代大学生,要想帮助他们有效解决学习困难,与学生在课堂内外都有直接接触的授课教师是最佳人选,他们可以试着站在学生的角度传授相关学习技能。由于家庭文化资本的缺失,第一代大学生中的一部分人不仅不会主动寻求帮助,甚至可能不知道自己的问题出在哪儿。

     霍洛维茨建议授课教师把学习技巧写进教学大纲,然后在平时的课堂上付诸实践。例如,如果学生每周花六个小时学习一门化学课,授课教师可以重点提醒家庭第一代大学生,“每周花一个小时阅读,五个小时做题”,因为化学课的学习重点在于解决问题。在以阅读为导向的课堂上,授课教师可以建议学生在读完每一章后,学会自我总结和反思。

     霍洛维茨还建议授课教师在教学大纲中列出个人的办公时间、学校辅导中心的地址和时间,同时解释清楚,学生在这些时间段内可以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学校应该让家庭第一代大学生明白,寻求老师和学校的帮助是正常表现。

     霍洛维茨还提醒授课教师注意,不要对家庭第一代大学生抱有成见,他们只是没有完全适应大学生活。面对家庭第一代大学生的需求,不管是授课教授还是其他教职人员,均需给予更多包容。

    

    玩转学校资源有“指南”

     伊萨卡学院为帮助家庭第一代大学生适应大学生活,于2018年专门成立新生过渡项目办公室,成员来自学校不同部门的教职人员和高年级学生志愿者等。他们积极策划了有别于传统形式的迎新项目——FIRST Look,一个针对即将入学的家庭第一代大学生及其家人的学前培训项目,旨在帮助这类学生提前了解学校资源,以及如何利用这些资源帮助个人取得学业上的成功。

     为此,新生过渡项目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付出了努力:

    

     ●举办研讨会、学术技能讲习班,帮助即将入学的家庭第一代大学生转变学习思维,了解入学后基本的学习技巧,进一步提高个人的学术技能。同时安排教职人员,指导这些学生合理地规划大学生涯。

     ●安排朋辈指导,并在学校网站上提供他们的个人信息,包括所在专业、年级、个人的兴趣、对即将入学的家庭第一代大学生的寄语等。家庭第一代大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配对并申请。

     ●举办丰富多彩的社交活动。例如,举办篝火晚会,为家庭第一代大学生提供与朋辈导师、教职人员进一步交流的机会,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策划“极速前进”,一个类似于照片墙寻宝的活动,帮助家庭第一代大学生提前熟悉校园环境,活动中设置“哪里是最好的学习地点?”等开放式的问题,让学生在校园内搜索个人认为最好的地方并进行拍照,最后将照片贴到照片墙上。

     ●开设家庭课程,举办家庭会议、论坛。家庭第一代大学生新生过渡项目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借由不同形式,帮助家庭第一代大学生家长了解学校环境及相关政策、资源等,同时与其他家庭建立一定的联系。

     FIRST Look项目集中在学生开学的前两天开展,如果家庭第一代大学生想要参加该项目,必须在校园网站提前申请。审核通过之后,学生及家长需要在开学前两天到校,学校会为其安排食宿,学生无需支付任何费用,家长只需支付住宿费。

     除了FIRST Look项目外,新生过渡项目办公室还为家庭第一代大学生制作了名为“六周”的校园新闻简报。

     简报由办公室的家庭第一代大学生志愿者撰写,从家庭第一代大学生的角度出发,结合学生关心的主题,例如校园资源等进行介绍。另外,该简报也接收有家庭第一代大学生经历的教职人员或学生的经历分享。最后撰写好的简报会通过电子邮件共享,每位家庭第一代大学生入学后的前六周都会收到简报。

     之所以是“六周”,办公室的负责人说:“研究发现,新生入学后的前六周经历会对他们适应大学生活并在大学里茁壮成长产生较大影响。”

    

    全校总动员助力学生成长

     本特利大学为帮助家庭第一代大学生提高校园适应性,顺利完成学业,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学校鼓励教职人员反思与家庭第一代大学生的沟通机制,试图提供个性化服务,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大学。

     学校负责招生的教职人员为家庭第一代大学生编制个人信息表,并根据学生注册时提供的信息,邀请家庭第一代大学生参加专门的社交活动。同时,负责学生事务的教职人员会根据家庭第一代大学生的兴趣、学业期待、职业目标等信息介绍相关课程及学术活动,对学生的提问进行针对性解答。

     另外,本特利大学非常重视提高家庭第一代大学生的职业素养。该校就业指导处负责人珍尼特·厄尔说道:“学校不能等大四再考虑学生的求职准备,从学生进入校园的第一天起,职业辅导就该成为其教育经历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所以,本特利大学要求学生从大一开始,参加职业教育课程、雇佣教育计划,接受职业顾问的指导,并通过活动、项目和技术与校外企业建立联系。

     学校在上述行为的基础上,根据家庭第一代大学生入学时注册的个人信息,提供一对一的职业指导服务,同时为了照顾该类学生,就业指导处的教职人员会特别推荐优质资源和活动给他们,提高他们求职成功的几率。

     对学校所作的这些努力,本特利大学多元文化中心主任迈克尔·麦考维总结道,“整个校园将致力于理解‘第一代’意味着什么,并‘更加关注我们使用的语言和我们制定的政策’,这是我们校园文化的一部分。”

     家庭第一代大学生的话题虽是老生常谈,但随着这类学生进入大学的比例提升,国内外大学都在深刻反思“如何站在家庭第一代大学生的角度思考,并有效帮助他们顺利度过大学生活”。因为,这些家庭第一代大学生不仅会遭遇学习上的困惑,而且在人际交往、个人经济、职业规划等方面均会面临挑战,这些都是影响他们学业上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主要参考文献:[1] Will Jarvis. "'Why Do We Have So Many Freaking Acronyms?!' Some Colleges Target Jargon in the Name of Student Success". The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 JULY 31st, 2019. Web.[2] 本特利大学网站、伊萨卡学院网站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麦可思研究编辑部(微信搜索18602824882)

    作者 | 麦可思 张静编辑 | 麦可思研究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麦可思研究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