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一天你会明白,能撑起一个家的向来都是女人!
2023/3/14 19:14:30 第一心理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从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时期开始,顺着历史的脉络延续下来的“男主外、女主内”的封建思想传统就一直将男人视为一家之主、一个家庭中当之无愧的顶梁柱,而女人则一直是“夫为妻纲”,始终扮演着一个默默付出不求回报的幕后角色。但以我个人的亲身经历来说,似乎从我记事时开始,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妈呢”,小的时候离不开妈妈,哪怕只有一会找不到妈妈也会感到强烈的分离焦虑。谁能想长大成人了之后对母亲的依赖更加强烈,几乎就是我的精神和情感寄托。
相信很多读者朋友也都有过类似的经验或者是感受,之前忘记在哪里曾经看到过一句调侃的话:“父爱之所以如山,是因为当父亲的人就像一座山一样,矗着一动不动。”这句话让我们在调笑之余,相比也会引来很多男同胞们的不满,很多男性会认为如果没有我在外面拼死拼活地工作挣钱,你们有什么资本能够在家里做做家务、风吹不着雨淋不着的呢。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但其实换个角度想想,真正能够撑起一个家的,可不仅仅是金钱。
女性在婚姻当中付出的成本和价值大多是隐性的,家庭、社会对于母亲的要求通常也要高于父亲,很多女性在结婚之后会主动或被动地放弃了事业、社交、兴趣爱好,而将自己的全部精力和时间投入到打理家务、照顾家人的生活起居、教育孩子上面。但除此之外,更为奇怪但是普遍的现象是,家庭当中的每一个成员,包括自己的爱人和孩子似乎都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的,甚至会倾向性地否定女性的辛苦和付出,好像难以接受男性作为家庭当中的挑大梁者,付出的还没有女性多这个事实。因为有女人在背后的默默付出,男人在可以心无旁骛地去打拼事业,去实现社会价值。所以在我看来,其实真正撑其一个家的往往都是女人,因为有女性的存在,才能将本来是一地鸡毛的生活打理的井井有条,甚至是鲜活生动。可惜的是,这个道理很多男人并不明白,婚姻对于男人来说主要是经济上的成本,似乎一切都可以量化成为金钱来计算,因此他们会认为撑起这个家的,无非就是自己的钱,世界上也没有用钱解决不了的问题。
但婚姻对于女人来说,付出的代价却是人生。青春、美貌、健康、事业、气质、性格,哪一样都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很多女性在步入婚姻之后不幸遇到了丧偶式的另一半,每天的生活就像是个保姆机器人,白天工作、下班了照顾孩子、孩子休息了之后做家务,在这样过度劳累的环境当中,会使得一个人快速地衰老和暗淡下去,再也找不回曾经那个神采奕奕的自己。
之前我曾在网上偶然看到过一个新闻,大致讲述的内容就是一位结婚已经十多年的已婚男性,某一天早上起来突然发现自己的老婆不见了,只在桌上有一句留言:“对不起老公,我不欠你的了。”
这位男性遍寻不得,最后只好报警,经过警方的协助和调解之后,找到了他的老婆,但对方还是坚决地表示自己不会再回去了,在她最后和老公通话的过程中,她说了一句:“我现在很好,只是这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其实看到这个新闻,让我感觉到很心酸,这位女性如果不是攒够了失落和绝望,也不会采用这么极端的方式离家出走吧。我身边有一些男性长辈总是会说女人还是太贪心了,在家里不愁吃不愁穿,当全职太太,却还是总有抱怨和不知足,其实我想说,能够撑起一个家的,从来都不是金钱和物质,而是真心的爱和无微不至的照顾。
当然,在这里,我们不是想要声讨男人的不负责任,也不是想要消解和抹杀男人在婚姻家庭当中的付出。家庭分工本来就在全球范围内存在不同的合作模式,只是在亚洲国家当中,出于社会文化认同、生理和心理的原因,大多数女性选择放弃工作、回归家庭。而婚姻的终极目标,也从来不是方寸之间的那一个房子,而是一个充满人情味,能够给人以疗愈、鼓励和支持的避风港。共同撑起一个家,需要的是彼此之间的默契和理解,是不去计较得与失的付出和常怀感恩之心的尊重和爱。- The End -作者 | 孙荣编辑 | 不下雨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参考资料:Bruk, A., Scholl, S. G., & Bless, H. (2018). Beautiful mess effect: Self–other differences in evaluation of showing vulnerab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5(2), 192-205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第一心理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