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套房、100万现金、天天跑滴滴,没有安全感:中等收入群体悲哀
2023/3/14 19:14:30 第一心理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经济学界理想的经济结构模式呈橄榄形,即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相对较少,中等收入者占大多数。也就是中产阶级人数最多,中产阶级也就是心理学鉴定当中,能够基本满足底层与中层需求的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认为底层需求包括“生存需求与安全需求”,中层需求包括“爱与归属感的需求与尊重需求”。而最顶层的需求则是对于“自我实现的需求”,顶层需求大多是那些高收入人群才能够达到的。

    除此之外,中产阶级还可以按照消费能力和投资能力来区分,中产阶级家庭一年的基本支出会占到总收入的50%左右,在一线城市当中家庭平均年收入大概在30万。

     二线城市的家庭平均年收入大概在20万,也就是说一线城市的中产阶级年基本支出大概在15万,二线城市的中产阶级年基本支出大概在10万。根据国家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在我国家庭基本年收入在6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家庭为中产阶级,这个数字看起来似乎能够让人们充满希望,自己也有望成为中产阶级,但生活并非如此简单,生活总是会给人们迎头痛击。

    社会当中的中产阶级因为处于中间位置,所以应该是最稳定、最庞大的群体,并且应该为社会的发展和建设做出最大的贡献。中等收入群体的困境:三套房、100万现金、天天跑滴滴,无安全感。但是根据我国现在的现实状况而言,大多数中产阶级的家庭还挣扎在温饱线上,每天都在为了吃穿住行而奔波,反而生活得更加繁忙和焦虑。我国的中等收入家庭甚至比低收入家庭更加焦虑。这样的现实状况让所有人不禁感叹,即使人类社会发展至今,物质生活决定人们幸福感的时代依旧没有结束,且前路漫漫。

    随着全世界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深入发展,我国的中产阶级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虽然中产阶级并没有明确的划分标准,因为所有标准都需根据当地消费水平、地域差异等方面影响上下浮动。但是根据《经济学人》杂志当中的统计数据显示,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至今为止,我国的中产阶级人数已经到达了7亿左右,一线城市当中的中产阶级年收入达到36万左右,二线城市的中产阶级年收入达到18万左右,三线城市的中产阶级年收入达到12万左右。

    根据这组数据我们得知,如今我国中产阶级家庭并不占少数,而我国的经济结构似乎也达到了经济学当中的理想结构模型:橄榄形。

     然而原本应该作为社会中流砥柱,享受美好人生的中产阶级,却难以在现实生活当中,享受应有的安全感和幸福感。中产阶级的年收入也接入了一个残酷的现实,物质社会还没结束。很多人对于中产阶级的收入表示:“三套住房一套商铺,年收入在200万左右,但是钱根本不够花,每天都要辛苦奔波,为了赚钱而精疲力尽,面对上有老,下有小的现实状况,这点资产根本没有任何保障。”

    更有网友表示:“自己在他人眼中是个成功人士,但是只有他自己知道,即使现在自己年薪过百万,但是需要为了赚钱,而在下班之后跑滴滴。”相信身处于中等收入群体当中的人都有深切的感受,自己的每一分钱都是自己辛苦打拼换来的,每天不停地工作,还要面对社会的更新、职场的末位淘汰以及层出不穷的优秀年轻人,自己看似光鲜亮丽,但这背后的辛酸只有自己知道。心理学家指出:“个体的预期经济收入,生活幸福感之间呈正相关关系。”换句话讲对于中产阶级人群来讲,他们更容易产生焦虑情绪。

    因为相对于高收入群体而言,他们会更加担心自己会陷入经济危机,暂时的手头宽裕,并不能缓解他们内心的焦虑。中产阶级在面对经济危机的时候几乎没有任何抵抗手段,因此他们才是社会当中最没有安全感的群体。大多数中产阶级都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从低收入群体摸爬滚打过来的,因此非常害怕再次回到那样的生活。站在心理学的角度上来讲,中产阶级既代表着经济地位,也代表着一种心理状态。不安全感会降低人们的生活幸福感,即使他们的收入高于低收入群体,但是他们在生活当中的幸福感远不如低收入群体。

    综上所述,中产阶级应该尽量在焦虑不安当中找到一套合适自己的价值体系,并且在其他方面寻求内心的安全感,以提高生活的幸福感,做到不被物质束缚,追求精神上的愉悦感。- The End -作者 | 汤米编辑 | 不下雨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参考资料:Bruk, A., Scholl, S. G., & Bless, H. (2018). Beautiful mess effect: Self–other differences in evaluation of showing vulnerab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5(2), 192-205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第一心理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