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中国的发展,早已步入畸形!专家:怪不得穷人的戾气越来越重
2023/3/17 20:36:56 第一心理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对于“戾气”这个概念,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在汉语语境下,这个词汇的含义为“暴戾之气。即一种残忍,凡事要做得狠,偏向走极端的一种心理或风气。”在历史悠久的中医研究领域当中,戾气这种说法也是存在的。崇祯十五年壬午(1642年)成书的、由吴又可编纂的《瘟疫论》当中,戾气指的是和正气相反,和邪气相对应的。总而言之,戾气代表一种人们身上显示出的、由内而外的消极情绪,可谓是坏情绪和浮躁表现的源头。
我们如果评价一个人“戾气重”,那么势必是此人做了一些不太符合日常逻辑的事情,或者是发表了一些出格的言论。总而言之,一个人如果过于有戾气,那么不但不利于社会交往,也是不利于自己身体健康状态保持的。
但当下的社会之中,人们的戾气似乎有点重。
人心浮躁,戾气频生为什么说如今人们的戾气重呢?这自然是有迹可循的。总所周知,现代社会的网络十分发达,便捷的通讯和网络能够让无论何时发生的事情,都几乎在很短时间内就为人们所知晓。
几乎只要早上起床时浏览一下网页,就能够大概知道过去的24小时国内外发生了什么。
所以通过网络,我们就可以发现,近年来的各种十分骇人听闻的事件层出不穷。比如2023年三月份发生于我国香港地区的恐怖案件——蔡天凤案。生前作为“名媛”而存在的蔡天凤,其碎尸被警方在大锅当中发现,甚至几天之后才找到头颅,死状之惨令人不寒而栗,这也不禁令人好奇——多大的仇能下此毒手。除了杀人案,各种冲突也是层出不穷:因为交通问题而发生车祸、因为占座问题而吵架推搡、因为小的口角就爆发拳脚等等......如今的人们究竟是怎么了?为什么常常因为一些小事就动起手来呢?
寻根:戾气从何而来?俗话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简而言之,就是社会的物质发展水平和社会当中人们的精神发展水平之间是成正相关关系的,古代的灾年和昏君容易引发暴乱,盛世更会出现精神食粮就是因此。毫无疑问,我们如今的物质生活水平是有着极高水准的,根据经验来看,我们社会当中的精神文明状态也应该有着较高水平才对,戾气重的行为按理来说不应该存在的。其实不然。
因为古代时人们的生活方式是基于农业的,人们的生活空间与耕地高度绑定,同时在一个“君—臣—民”的框架之下,社会大致处于一个稳定状态,所以物质发展水平成了影响精神文明水平的唯一变量。但我们现在所处的社会相较于当时有着比较大的变化,首先,人们的生计方式更加多样,农业仅仅是一部分;其次,人与人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不会存在什么固有的等级制度;最终,影响人们生活状态的因素更多,经济就是其中比较重要的。
所谓“有钱男子汉,没钱汉子难”,尽管自古以来人们就深知经济对于个人生活的影响,但几乎没有任何一个朝代的情况能够于今日相比。
飞速的经济发展以及高度同质性的全球化,使得经济、资本、财富等成为了全国乃至全球都能够“行得通”的一种能力。“有钱万事足”似乎更有道理了,从某种程度上来看,人们的生活几乎被与经济收入“绑定”了。不信你可以思考:每天起床开始通勤,是为了挣钱;中午思考吃什么时,也是为了节约开支;晚上睡觉前拿出手机娱乐,想的同样是为了身体和精神状态好一些,愉悦一下自己,否则要生病影响工作。
加之“新冠”疫情多年,全球都处于一种经济负增长或者是亟待增长的状态之中,很多人的生活都是以挣钱为目的的。我们平时看到不断奔波的身影基本上都是为了生计,不得不去忙碌的。所以在这样的前提之下,人们的压力原本就会比较大,处于一种比较紧绷的状态之中。其次,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方式更多由线下转移至线上,很多人甚至开始变得“社恐”,不擅与人交往。所以当人们面对面时,难免会感觉到不适应,很轻易的就展现出自己的真实情绪。多种因素相叠加,就如同“干柴烈火”,很多人都是“一点就炸”戾气重也是难免的。
希望人们在交往时多一些耐心,再克制自己一些。The End -作者 | 汤米达编辑 | 万安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参考资料:Jean Piaget Biographie. (2020, January 29)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第一心理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