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桂梅校长为什么不招男生呢?并非歧视,直指厌女社会羞耻一幕
2023/3/18 18:13:02 第一心理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大家认识张桂梅吗?一个传奇的人物。我第一次听说这个人,是在看新闻的时候,看到了一起让我难以理解的事。讲的是一个女学生毕业后做了全职太太,为了报答母校的养育之恩,带着自己的丈夫和孩子回到母校,并且捐赠了两千元的人民币。但是让人没想到的是,校长张桂梅不仅没有接受这两千多元的捐款,还把这个女学生大骂了一顿。

    按理说,向母校捐款,怎么看也是一件美事,怎会落得这个结果呢?我不得其解,但随着我对张桂梅更加深入的了解后,也明白了她为何会如此。张桂梅是谁?1957年6月,在黑龙江牡丹江市出生了一名女婴,她叫张玫瑰。很小的时候,她的母亲就病逝了, 在她17岁的时候就随姐姐来到了云南,支援边疆。在她26岁的时候,第一次当了老师,后来靠着自己的努力,考进了丽江教育学院中文系,并邂逅了自己的丈夫。他们毕业后双双进入了教师行业并结了婚,但好景不长,没过几年,张桂梅心爱的丈夫就因病去世。

     张桂梅难以接受,便来到了偏远的山区教书,试图忘记悲伤,而此举影响了她的一生。她在山区看到了这些孩子求学的不易,爱的本能让她扎根于此。从此以后张桂梅就把自己奉献给了教育事业。在2008年,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成立,张桂梅便是校长。这是中国唯一一所免费的女高,是靠着张桂梅一分一分祈求来的,这个女子中学来之不易,可以说是张桂梅全部的心血。那她为何只创办女子中学而不收男生呢?张桂梅曾经遇到过一件事,她去一个女学生家中家访,这个女学生家里还有一个读初中的儿子,而这个女学生正值高三。

    家里却把高三的女孩子留在家里干活,把读初中的儿子送去县城补习。张桂梅非常生气,当时就指责道“你姑娘是高三要高考的,你不送她补习,你反而送儿子去补习?”,得到的回答却是:“因为他是儿子。”当时张桂梅就觉得,办这个女高是应该的,就算是把命搭上都应该办。从这件事,我们所能看到的是,在贫困山区,女孩子受教育的机会要比男孩子少得多,绝大部分家庭认为稀缺的资源应该给予男性而非女性。在传统社会下,男女是不平等的,总体来讲女性是受剥削的。

    女性在各个方面都会受到限制,首先在关于家庭分工上面,传统社会要求男主外女主内,所以对两性的培养方向就不同。女性就该相夫教子,不需要受到高等教育,但是必须会做饭,会打扫家务。而男性就该获得更多的教育资源,以及工作机会。尽管是在大城市,这些隐形的性别歧视就随处可见,更别说是张桂梅那个时代的山区了,只会更甚之。除此,在对于外形上,传统社会对女性的外貌要求普遍较高,人们甚至可以随意评价一个女性的身材相貌,在关于女性外貌上。

    我们经常会听到各种评价:太胖了减减肥吧、太瘦了对吃点、太黑了、体毛重等等,却鲜少有人去评价男性的啤酒肚、胡茬、还有几天不洗的衣物。“女性天生就更爱干净,更爱打扮,男性天生就是不关注外貌”这种言论,其实也是一种隐形歧视,无意中在对女性做要求,女性也会因为花更多的时间在外貌上,当然并不是说这是不正确的。只是这样的认知在无意中就会剥削女性,女性天生爱干净,爱打扮,那么就会把家务活包揽在女性身上,就会让女性不知不觉花更多的时间去打扮自己,尽管有些女性并不爱打扮。

    

    最后一点便是在工作上,现在是2023年了,男性的就业机会依旧比女性大得多,有些岗位甚至直接声明不要女性,真的是女性做不了吗?当然不是,只是单纯限制女性。之前听别人说过一句话“各行各业的顶端任务皆为男性”,可他们却不知道,女性在各行各业所做的各种贡献通常会被抹去,或者将她的贡献冠予其他男性。女性无法成为行业顶端,或为社会对于女性的限制所致。张桂梅深知,女性本就是被压迫者,更何况是山区的孩子。

    她竭尽自己的能力把这些孩子送出大山,摆脱被“歧视”的命运,便是她最迫切的愿望。也希望各位女性不被剥削,不被定义。The End -作者 | 汤米达编辑 | 万安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参考资料:Jean Piaget Biographie. (2020, January 29)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第一心理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