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授肺腑之言:再这么搞下去,我们是出不了一流科学家的
2023/3/18 18:13:02 第一心理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相信“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样的话是大部分家长都会对自己子女所说的话,这也反映出他们对于自己孩子的期望几乎就是这抽象又大致的要求——好好学习。但是如果你去询问他们,究竟“好好学习”指的是什么,相信大多数人都没有一个明确的回答。或者是回答“考试成绩好”“在班里名列前茅”等比较浮于表面的话。实际上,对于学生本人、学校以及学生家长这三个教育主体而言,所谓“学习”所指的内容是否一致呢?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因为出发点不同,主体的需求自然也各不相同。所以无论我们作为哪一种主体,不妨先反思一下我们的学习观念。

     学习观:各有所长/专精一门其实在中国人的观念当中,学习这件事本身的意义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被固化了——在很长一段时间当中,“学习”是专门指学生在校园当中接受的专门教育的,而对于成年人而言,甚至是对于在接受高等教育学生而言,“学习”的存在都是比较模糊的。实际上,如果仅从字面意思来理解的话,指的是人们在社会生活过程当中通过各种方式提升自己对于外界认知水平的广义过程,对于吸收知识者的年龄、吸收知识的方式等。

     均未作出绝对的定义,所以其实对于社会当中的几乎每一个人而言,学习的过程都是长效且持久的。但就像是这一概念被局限性理解一样,对于学习的目的,人们也有着一定程度上的误解:就拿“学习好”这一形容词而言,同样的吸收某个领域的专门知识,一个学分绩点很高、保研重点大学、通过了雅思托福考试的学生,与一个能够熟练操作数控机床、精通电子零件装配、对机械结构十分了解的学生相比,相信很多人都会毫不犹豫将前者视作是一个“好学生”,对于后者,不但会吝惜自己的赞美,甚至会质疑其能力。

    专门的知识和综合的素质都是需要通过学习去提升的,并没有高下之分。

     这也就是为什么如今教育部门要发布诸如“中考分流”“增加专科院校数量”这样的政策,目的就是为了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人们的这种观念——学习本身没有高下之分,只要能够在某个领域当中做到最好,其实就是取得了好的学习效果。

     教授:再这样下去难以培养科学家太原理工大学的郑强教授可以说是著名的“网红”学者,除了其斐然的学术能力与成果,还有其敢于表达自己意见的性格。

    郑强教授在许多场合当中都直言不讳,针砭时弊,将自己观念当中,国内教育存在的问题和盘托出。在一次演讲的过程之中,郑强教授就表示:在国内教育体制下,许多人接受教育和培养学生的目标并不是让他们有更好的学术发展,而是有其他的各种期许。有的人是为了培养自己“门下”的弟子,让自己熟悉的学生们能够壮大自己的力量;还有的人则是为了让人才为自己所用;当然,对于大多数学生和家长来说,他们想要的效果,是看到一个通过教育之后,成为自己心目中“全面人才”的学生出现,而不是真正有能力在某个领域做到最好的顶尖科研人员。

    其实在很长的时间里,人们对于受教育程度的看法都是充满了功利性的,比如很多家庭送自己的子女出国留学、读研、读博,一方面是让子女有高的学历,从而有机会找到更好的工作。另一方面也是让自己的家庭在他人眼中更加体面,毕竟“孩子在国外读研”这样的话说出来,一定程度上还是比较能够让自己“脸上有光”的。但无论是如今愈发壮大的研究生群体,还是那些家中条件不错,将孩子送到海外读书的家庭,对于学生自己的学习状态,甚至是其所学的专业,很多家长都并不了解,更不必说让自己子女成为顶尖科研人才了。

    这其实是一个现实问题,因为对于很多为人父母的人而言,他们并不了解高等教育体系,也不太能够深入钻研专业相关的各种职业现状。但如果人人的目的都是这样,让学生空有一个高学历的名头,而不去实际的追求科研目的,那么对于我国的教育体系而言,只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待业高学历人才,各个领域亟需的专家人才却越来越少。The End -作者 | 汤米达编辑 | 万安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参考资料:Jean Piaget Biographie. (2020, January 29)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第一心理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