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情倪萍:如果有来生,我既不要爹娘,也不要孩子,也不要家庭
2023/3/19 22:15:42 第一心理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在1999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赵本山在其与宋丹丹共同出演的小品《昨天今天明天》当中那句:“倪萍就是我的梦中情人,爱咋咋地。”让台下和屏幕前的观众捧腹大笑,也让倪萍作为彼时家喻户晓的优秀节目主持人火遍了大江南北。无论是时下最火的娱乐节目《综艺大观》,还是自1991年起连续十三届春节联欢晚会的现场,你都能够看到那个笑容舒展得体、落落大方的倪萍站在台上。

    但在经历了半生风雨之后,时隔多年,年逾55岁的倪萍在一次节目访谈中这样评价自己的前半生:“如果有来生,我既不要爹娘,也不要孩子,也不要家庭。”倪萍的成长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这个个性爽朗的山东姑娘出生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当中,在童年时期父母都没有对倪萍给予过太多的关心和照顾。幸运的是,有外婆陪伴着倪萍长大,倪萍在专业上的刻苦努力加之其本就不俗的天赋,让她成功考取了山东艺术学院,毕业后进入了山东话剧团,在工作中崭露头角、大放异彩。

    随后她来到北京,与陈凯歌相识相恋,并最终携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在婚后,倪萍几近放弃了自己的光辉与事业,全身心地投入到家庭当中,为陈凯歌洗衣做饭、一心支持他事业上的发展。但真情总归被辜负,在两人结婚的第五个年头,陈凯歌出轨了当红女星陈红,抛弃了倪萍去拥抱新欢。此后,倪萍陷入了感情和人生的低谷期,此时她结识了一直苦苦追求她的王文澜,被伤过的心总是更容易被打动,倪萍和王文澜很快开启了新的婚姻,并生下了儿子虎子。

    但倪萍终究还是难逃命运的捉弄,儿子被诊断患有先天性白内障,如果不加以治疗将随时有可能失明。为母心切,倪萍为了治好孩子的疾病不惜放下一切,她毅然离开曾经热爱的舞台,并于2004年带着全部身家领着孩子去美国治病。与此同时,老公王文澜认为已经无法治愈儿子,两人因为意见不合而选择分道扬镳。天不负有心人,倪萍最终在美国将儿子的失明治好了,在听到儿子基本已经痊愈的时候,倪萍几乎难以抑制内心汹涌而复杂的感情。这一路风霜雨雪走来,倪萍有过辉煌、有过失意,品尝过爱情的甜蜜,也领略过背叛的酸辛。

    如今在电视屏幕上看到倪萍风尘仆仆的模样,让我感到岁月不饶人的同时,猜测倪萍是否在内心也真的对婚姻、对爱情失望乃至绝望,才会说出:“如果有来生,我既不要爹娘,也不要孩子,也不要家庭。”这样的话来,其实在当代年轻人的心目当中,对于婚姻的神圣早已祛魅,对于婚姻的期待也早已不复从前,有些时候仔细想想,如果真的对婚姻完全失望了,倒也不失为一种洒脱。从精神分析和社会心理学的层面来说,在当今不婚和丁克主义盛行的背景之下,很多人面对与另一个人“绑定”产生联结的婚姻是心存质疑和恐惧的心理的。

    加之思想观念的开放和包容,允许个体在生活时有更多元的选择和对于自由和独立更执着的追求,丁克主义有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生活的备选项。也有很多年轻人就像上文中倪萍老师的感情经历一样坎坷非常,过多的负面的情感经历让他们在内心中积压了痛苦和不信任感,盲目踏入婚姻可能会对他们造成更大的伤害。除了早年间的情感经历让丁克主义的年轻人不再对婚姻抱有期待和憧憬以外,在幼年时期父母离异、目睹了父母之间恶劣的相处模式、父亲或者母亲一方有出轨、家暴等原则性问题,都会让他们想要将婚姻排除在自己的人生计划之外。

    而从心理学上来说,不敢去追求、不敢去期待,其实就是深刻失望的创伤后表现,而越是对爱情、婚姻的纯洁和神圣有着完美幻想的,这种梦想破碎的落差感就越大,自然内心中受到的伤害也就越大。

     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的权利,对于丁克一族来说,他们可能更加注重的是个人的成长和事业的发展,而非婚姻所带来的家庭陪伴和情感价值。我们不能说哪一种孰优孰劣,但我们知道无论是否想结婚,都一定有其背后的原因的理由,而我们要做的,也无非是尊重他们的生活和选择。- The End -作者 | 孙荣编辑 | 不下雨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参考资料:Bruk, A., Scholl, S. G., & Bless, H. (2018). Beautiful mess effect: Self–other differences in evaluation of showing vulnerab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5(2), 192-205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第一心理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