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女子当普工,熬夜倒班显沧桑:苦读12年不过是“社会边角料”
2023/3/21 21:29:13 第一心理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自古以来,中国人就秉承着诸如“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样的思想观念,以及自先秦时期就出现的“士农工商”社会阶层,包括贯穿我国历史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都体现出了人们对于知识——起码是官方认可的知识的重视。在这样的影响之下,无数寒门学子在十载辛勤之后踏上进京赶考的路,试图通过掌握知识去改变自己的命运,所谓“寒门出贵子”。
一直到二十一世纪之后,我们已经进入现代化社会很久,类似的现象仍然存在,连高考、考研、考公这样的大规模公开考试,其实也是对科举制度的一种沿袭。然而就在近十年左右,人们会突然发现,掌握知识,或者说通过掌握知识去改变自己的命运这种预设,也许已经不再行得通了。因为传统观念的存在,与现代化社会的发展之间,或许已经出现了明显的矛盾。比如接下来的这个例子。
案例:大学生进厂“打螺丝”:谁的悲哀?在某短视频平台上,一位来自贵州的女生晒出了自己的动态,她表示自己是一所普通“二本”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
在离开校园之后,等待自己的并不是合适的工作,而是虚无缥缈的择业状况:像她这样的情况实在太过普遍,在就业市场当中根本没有什么优势可言,甚至没有单位愿意接收她,投出的大量简历要么就是石沉大海,要么就是“对不起,您不符合我们的需求”。于是迫于生计,这位女生只能到电子厂去打工,去从事那些几乎没有任何难度的重复性劳动,只为经济独立甚至是补贴家用。这个选择的后果自然也导致了一些负面现象:一天工作十二小时的“连轴转”生活让这位女生身体状况急速下滑,无法像其他同龄女生一样穿衣打扮、随心化妆之余,脸上甚至还长出了青春痘。
这位女生,苦不堪言,发问:自己多年接受大学教育,为什么最终等待自己的会是这样的结果。
学历预设与现实情况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在接受高等教育之前,对于自己毕业之后的生活都是有所憧憬的,由于自己还尚未经历,所以只能通过自己的见闻以及身边的事例去“幻想”自己之后的结局。众所周知,直到2010年,甚至是2015年之前,我国社会当中的学历还是比较“值钱”的,这一情况通过考研人数的变化就能窥见一斑:2022年,报名全国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数多达457万人,而这一数字在2010年时,还是140万。
仅仅十二年的时间,考研的人数足足翻了三倍。而这一数字在2001年时,还只是39.2万。我们能够从数据当中得出的解决是:想要提升学历,并且有能力提升自己学历的人已经比以前多太多了。相应的,等到这些人走入社会之后,原本能够具备一定竞争力的学历和岗位,势必会处于“劣势”,我们可以称之为“学历贬值”。作为学生,或是已经进入社会的工作人员,对于这一点应当正视。
社会发展与未来趋势那么也许有人会好奇:如今学历都“不值钱”了,凭借自己的努力还能怎样过上安稳的生活呢?对于生活在社会当中的人而言,一个重要的能力就是紧抓社会发展的脉络,跟上时代的步伐。我们其实可以从社会发展的趋势当中看出一些“端倪”:2021年以来,教育部门连续发布通告:包括以“双减”为代表的针对课外补习机构的政策、以“中考分流”为代表的学历平等行为、以及部分院校带头进行的高等教育机构改名等等......
一个显著的趋势就是,在不久的将来,与“学历高低”挂钩的传统学历观念,也许将要转变为“学习一门手艺”的专门学历观念,人们不再会通过接受教育的程度去判断一个人的能力,而是会根据其所掌握的专业技能而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对于诸多学生和家长而言,也应该正视一点:学生的能力并不是“卷”出来的,而是依据一定的培养,兑现自己天赋的过程。所谓“因材施教”,不同的个体有不一样的天赋和悟性,如果都只是为了选拔考试,去进行“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竞争,那么势必会导致人才集中在一个领域内,大部分领域缺乏关注。
想要改变命运,先从改变观念开始。
The End -作者 | 汤米达编辑 | 万安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参考资料:Jean Piaget Biographie. (2020, January 29)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第一心理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