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你这一生会爱上什么人,和什么人做朋友,6岁时已注定
2023/3/24 17:30:02 第一心理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科学发展后,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相信人定胜天的道理,不愿意轻易向命运屈服。毕竟从我们过往的人生经历来看,很少有人能够准确预知出未来将要发生的事情,似乎我们的人生总是存在着无数的可能性,我们能做的只有把握好当下的生活。可近几年有不少科学家都逐渐放弃了这一说法,反而认为每个人的命运都是有规律可循的。

    自从我们降临在这个世界上,我们这一生会爱上什么样的人,或是与哪些人交朋友,都成了已经确定的事情。

     可以被确定的世界科学家们之所以会提出这样一个看起来令人匪夷所思的话题,是因为他们在研究宇宙的过程中,意识到那些看似无法被掌控的事情,实际上也会遵循着某种逻辑来发展。我们目前所生活的宇宙同样需要遵循这一套逻辑,因此自宇宙或人类诞生以来,宇宙间的万物便产生了联系。最初诞生的粒子会互相影响,在那些无法改变的逻辑与规律的运作下走向新的结局。他们在运动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力,确定了下一批变量的发展方向。

    这个理论与蝴蝶效应有一些类似,也为我们研究宇宙与人生提供了新的方向。倘若我们能够发现这些物质运动过程中所需要遵循的规则,我们就能借助数学或物理方面的计算,推导出未来会发生的所有事情。毕竟这些事件的走向,早在宇宙诞生之初就已经被确定了。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显然无法脱离这一规则的约束,“一个人的命运是固定的”其实是一个十分科学的结论。如果我们用相对通俗浅显的方式去理解,这句话同样是合理的。

    就像目前我们普遍认可的那样,一个人在童年时期所拥有的资源、经历过的事情,都会直接影响他们后续人生的发展。我们诞生之初所拥有的家庭关系,以及自己能够掌控享受到的资源情况,会在我们六岁之前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闭环,帮助我们形成独立的思想与人格。随后我们在生活过程中所做出的种种决定或是经历的事情,都是对先前人生的一种重复。我们在成长过程中所接触到的思想观念,逐渐成为潜意识中的一部分,并操纵改写我们的人生。拥有不同性格或观念的人在遇到同一位朋友时,显然会摆出不同的处理态度,走向截然不同的人生结局。

     内在关系模式的影响心理学家们通过对潜意识的研究发现,一个人在这一生会遇到什么样的朋友与爱人,更多是受到了自身投射的影响。投射这个概念是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的,他认为一个个体会,根据自己目前内心或生活上的需要,将自己的一部分特征投射到其他人身上。我们在和朋友恋人相处的时候,总是会不自觉将我们的关系转换为自己与父母的关系。这样的模式被称为内在关系模式,它是我们后半段人生循环往复的基础。我们与其他任何人建立起亲密关系时,都会试着套用内在关系模式的相处之道,用自己已经习惯的方式去和其他人相处。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人生是完全无法改变的,命运或运气仍然是一个会时刻发生变化的东西,我们可以在自身能力范围内去调整自己的运气。

     要使你希望自己今后的人生能够过得更加轻松幸福,拥有更好的运气,就可以试着让自己的整体气质向那些运气更好的人靠拢。这样的人通常有开朗外向等特征,他们更愿意享受生活,能够看到生活中隐藏的美好,并不会出现太多焦虑、嫉妒等负面情绪。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也有人定胜天、逆天改命的说法,可见只要我们能够摆脱原生家庭带给自己的印象,用更加包容乐观的心态去看待人生,我们的命运就会走向不一样的方向。

     性格决定命运综合来看,最容易影响命运发展的因素是我们所拥有的性格。那些在我们看来生活幸福的人,通常也有着令人舒心的良好性格,能够在大部分人心中都留下不错的印象。倘若你觉得自己和某一个性别的人始终无法和谐相处,就需要考虑一下自己是否在与父母相处这一问题上存在矛盾。同时我们也需要意识到,不同个体的生活方式与内在性格并不是完全相同的。在和朋友、亲人相处的过程中,我们并不能够强迫对方按照自己已经习惯的内在关系模式去生活。

    拥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夫妻未必能够过得幸福,没有太多文化的乡村夫妇却有可能找到生活的真谛。我们应当学着在进行人际交往的过程中不断去改变自己,摒弃那些不好的性格与思想,并试着调整自己的心态。这些看似复杂的关系,实际上就是我们命运的织机。在生活中多拥有一个知心的朋友,你就又多了一份改变人生的可能。- The End -作者 | 汤米编辑 | 不下雨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参考资料:Bruk, A., Scholl, S. G., & Bless, H. (2018). Beautiful mess effect: Self–other differences in evaluation of showing vulnerab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5(2), 192-205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第一心理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