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适龄单身女性突破1亿:没人要的背后,是传统性别分工的没落
2023/3/27 17:30:20 第一心理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世界上不存在两片一模一样的树叶,当然也不存在两个一模一样的人,哪怕是双胞胎兄弟或姐妹,他们的性格也总有差异化的一点。与亲生的兄弟姐妹相比,陌生人之间的不同之处就更多了,可为何我们明明有那么多彼此相异的地方,却还是能在同一个空间内和谐共处呢,这就要说到人类的社会性本质了。卡尔马克思强调,由于不同领域中的资源有着不同的占比,所以各个阶层由此诞生,而促进社会不断前进的动力恰恰是阶级之间的矛盾与争斗。
从这一点来看,各个击破各个阶级的人的确无法相容,然而马克思韦伯却认为,组织行政的专门化会让个体意识在社会中出现整体大于个体的情况,这也就意味着个体要优先服从于整体,为满足整体的和谐与融洽,个体势必要做出部分牺牲,以此为公众营造出一个和谐有序的空间。埃米尔涂尔干的想法颇具创新意味,他认为人们之所以能和谐共处,主要是因为各自有着不同的社会分工,而这种分工又诞生出了各大组织,然后让社会以组织集体化的形式存在,如此一来,人与人之间就变得和谐有序了。
社会分工这个概念不是近期才存在的,早在几千年以前,中国社会就已经出现了男女分工的状态,这在许多历史故事中都有所体现,比如男性负责耕地,女性负责织布,男性外出打仗,女性照顾家园等等。在传统的封建社会,男女的不同分工可以让社会的资源分配更有序更高效,因为它考虑到了男女双方体力和耐力上的差异。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如今的人们却渐渐发现过去的分工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当下的状况了,尤其是工业化进程加速之后,人们更是对当下的社会分工极为不满。
3,800万剩女难道是谣言?在当前社会上,妇女儿童作为弱势群体,她们都处于同一场事件中,也就是婚姻。婚姻中的主体包括女性,而女性又将在婚姻中生下孩子,从这一点来看,所谓的妇女儿童问题不过是婚姻问题的另一种体现。自二〇一三年开始,中国的适龄青年出现了不愿意结婚的意向,这一点从结婚率的下降便可以看出,当年的全国结婚率只有9.9%,5年后的二〇一八年甚至下降至7.2%。再来看一下人口头口普查的相关数据,根据第7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可知,中国男性为72334万人,女性为68844万人。前者占据了总人口的51.24%,而后者占据了48.76%,两相对比为105.07,男性人口足足比女性多出了3000多万人,而非女性多出3000多万。
明明男性人口多出了那么多,可女性的单身人群还是异常的庞大,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中国适龄单身女性数量已突破1亿,所谓的没人要,其实是传统性别分工的没落。女性成为剩女的原因很复杂,首先,当代年轻的人都不愿意进入婚姻了,女性的自我意识逐渐觉醒,她们渐渐发现实现个人理想远比步入婚姻更具有幸福感,于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女性群体中的很大一部分都打算过着独身生活。在很多地区内,重男轻女的糟粕思想仍旧存在,它对女性的欺压和迫害更会深切地影响到女性对婚姻的向往。
职场中的习以为常。一直以来,人们对女性的期待就只是希望她相夫教子,在家当一个全职太太,至于她在事业上的梦想,则完全持以否定的态度。相信大家一定听说过这样的话,女生找一个普通的工作就好了,不用太注重事业,干好不如嫁好等等。这种想法不光会让人们认为女性本身就不具备好好工作的能力,同时还会让更多的女性逐渐滑落到深渊中,再也不愿意鼓起勇气走入职场。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思想让她们就算想在职场上大放光彩,也要顾及着亲戚朋友的议论,最后只能一边承担着工作中的责任,一边把家庭照顾好,而两份压力压在肩膀上无疑是很疲惫的。
总而言之,中国适龄单身女性突破1亿的原因其实是传统性别分工的没落,当女性都意识到了传统分工模式的不合理,也就没人愿意继续遵循了。- The End -作者 | 汤米编辑 | 不下雨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参考资料:Bruk, A., Scholl, S. G., & Bless, H. (2018). Beautiful mess effect: Self–other differences in evaluation of showing vulnerab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5(2), 192-205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第一心理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