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越有钱的人寿命越短?曲黎敏道破人性玄机:都是憋死的
2023/4/8 18:10:06 第一心理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前不久,北京中医药大学曲黎敏教授在访谈中语惊四座地谈道:“去ICU里面转转,你们就会发现,越有钱的人寿命越短。他们花费常人所不可及的天价去花钱治病,享受着最顶级的医疗资源和看护服务,结果却反而适得其反。”曲黎敏教授作为中医养生领域的业界知名人士,她的这一番话无疑会让不少人感到骇人听闻以及费解。

    毕竟在普罗大众的印象当中,一个人所占有的财富资源越是丰裕,抵抗疾病、守护自身健康的能力也就越强,哪怕不幸患病也能够为自己和家人配备最优质的药物、最专业的医护人员以及最顶尖的医疗服务。

     越有钱的人寿命越短,曲黎敏教授向我们解释背后的原因一言以蔽之就是:“都是憋死的。”要验证曲黎敏教授的这个观点,我们不妨先一起来看看统计数据,根据2022年英国《经济学家》刊文表示,全球目前共有2189位亿万富豪。

    而这些富豪们,所占有的总资产已经超过了10万亿美元,平均下来,每个人的财富,都不低于10亿美元。

     这是一个令人乍舌的数字,动辄10亿美元的财富,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今生今世都难以企及的财富。但英国的财富报道同时也公布数据显示,在近8年的时间里,有72名亿万富豪离世,而因疾亡故的亿万富豪们,平均年龄仅为48岁。这个数字在我们来看是十分反常的,因为伴随着医疗技术地不断进步和医疗水平的提升,放眼全球的人均寿命,都已经达到了70岁的高龄。这些坐拥几近全人类80%财富的亿万富豪们,生命的进程竟然仅在48岁就英年早逝,让人不禁扼腕叹息。

    抛开这些冰冷的数字,在我们身边也不乏有着活生生的例子在时刻敲响警钟,在2004年,前均瑶集团董事长王均瑶在38岁因癌症去世,彼时的他坐拥35亿资产,生前辛苦打拼才赢来的名与利,却因为早早离世而无福消受,也为家人留下了无尽的痛苦与悲哀。同样如出一辙的是,贝壳集团的董事长左晖身价拥有2220亿,身患癌症之后曾赴美治疗,然而依然没有逃过死神的魔爪,与2021年5月20日离世,享年49岁。曲黎敏教授评价有钱人英年早逝的原因在于:“都是被憋死的。”

    当我们透过现象去刨析本质,从心理学的角度去思考曲黎敏教授给出的答案,我们会发现这其中不无道理。

     精神分析大师拉康受萨特曾经有这样一句名言将人类心理学的深层规律表达的淋漓尽致,他说:“无意识是他者的话语。”解释这句话,“他者”就泛指的是社会以及他人,我们总是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受到“他者”的支配和控制,选择出演我们自己人生的剧本。而在我们目前所处的社会环境当中,评价一个人是否成功最简单粗暴的标准就是名声、地位和财富。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讲,这样的评价体系会极大地刺激人们对于追求财富的内心热望。而对于一些有钱人来说,无论他们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小有成就,意欲攀登更高的山峰,还是那些含着金汤匙出生,为了争夺家族财富或赶超父辈而焦头烂额的人,社会对他们赋予了期望和使命,所谓能者多劳,大众的期望和需求不允许他们停下。但这种心态一旦长期占据在心头,就会导致焦灼。他们将会鲜少有时间去气定神闲地享受生活,像是旋转的陀螺,越转越快,最后只能崩溃。

    事实上,集众多财富于一身的富豪早早离世的现象,并不是近年来才频发的,只能说是经由信息网络媒体的发达,让这一现象更加便捷、集中地呈现在了我们面前而已。“伦常乖舛,立见消亡;德不配位,必有灾殃。”过度的财富压身,有时反而会成为一把双刃剑,因为社会、家庭、他人乃至是自己加诸于身上的负担和枷锁,让自己害怕失败,只能谨小慎微、兢兢业业地活着,日积月累必然会在身体健康方面有所体现。

    古人言:刚强易折。越有钱的人寿命越短只是外显的一个方面,在此之前一定还有身体机能的早衰、被各种身心问题击溃、内心感知快乐和满足的能力丧失等等,这些都值得我们引起重视。

     - The End -作者 | 孙荣编辑 | 不下雨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参考资料:Bruk, A., Scholl, S. G., & Bless, H. (2018). Beautiful mess effect: Self–other differences in evaluation of showing vulnerab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5(2), 192-205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第一心理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