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大多数家庭,都已深陷资源投入的“无底洞”
2023/4/27 17:26:22 第一心理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随着现在人们生活物质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中的很多事情投入都逐渐增高,不管是在衣食住行这些地方的需求上面支出有了很大的提高,人们在追求精神世界的提升方面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一、现在的人们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我国自古以来都是一个非常重视教育的国家,可能在以前条件比较困难的情况之下,我们在教育这个方面的支出不是很高。也出现了有不少人,没有钱去读书的情况,造成了我国入学率低。

    但是改革开放几十年过去了,我国的教育现状有了很大的改善,现在的人们基本上,读个大学已经不再成为一个难题。

     自从读书已经不再成为一个难题之后,在教育上面的竞争就会越来越激烈,而且我国教育的每一个阶段基本上都是采用淘汰制的方法,不可能让每一个人都能够拥有高学历。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能够赢在起跑线上,很多家长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就非常注重对于他们的教育。

    权威的专家指出,当下我国国民对于教育的支出,已经超过了正常的水平,特别是在资本介入了教育市场当中,只会让,中产阶级以及以下的家庭,掉进了教育投资的无底洞。二、现在孩子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所以我们现在其实也能够看出来,在当今社会出生的孩子,他们从很小的时候就已经被迫的卷入到各种各样的竞争当中。其实,不仅仅只有孩子在努力,父母也在为他们,尽力的提供最好的环境和资源,大部分孩子其实都会懂的,自己之所以能够享受到这么多的学习资源,很大程度上也是依赖于父母的努力。

    但是深陷在竞争当中的学生已不断努力为孩子提供资源的家长,或许他们都没有意识到,在这种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之下,其实获得利益的并不是自己的孩子。可能很多家长,都不能够理解这一番话的意思专家之所以提出这些意见和说法。并不是因为他们没事找事干,是因为他们身为知识分子,身上有一种提醒世人的责任和义务。知识分子是在这个世界上具有极高话语权的人物,他们见多识广,视野广阔,能够观察到,平时我们观察不到的问题,也能够帮助我们思考社会发展的方向。虽然很多,的专家学者都是借着专家这个名号去胡说八道,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也有一些非常具有知识涵养的知识分子,他们正在用自己的力量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

    一个真正对社会有用的知识分子,是要利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成为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的力量。要是把自己的所学都利用于为自身获得利益这件事情上面,那就是古代人们所说的犬儒。当知识分子不再服务于于社会的时候,那么他们就不会被人们信任和信赖,而知识分子本人也会对于世界上大大小小的事物感觉到麻木和无动于衷。所以北大的渠敬东教授对于我国现状的发言,能够看出来,他是一个非常具有责任感的人。

    三、重视教育本身他可以直面当前我国教育现状显露出来的缺点和劣势,不畏强权,这是他作为一个知识分子,身上所具有的勇敢和良知,也体现出了他丰富的知识涵养。但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媒体为了获取人们的眼球,把一些信息不完全的表露出来,从而歪曲,事实原本的真相。比如说之前就有一些不良的媒体将教授的发言没有完全的报道出来,从而让教授所说的话与原本的意思完全不一样,不仅仅是不尊重教授的体现,更加使得关注新闻的人们陷入一种畏惧的情绪之中,这是一种新闻道德沦丧的体现,所有的新闻工作者都需要反思。

    教授所言的,并不是要人们担心和焦虑,当下教育的现状,而是希望人们把对于孩子的教育真正的关注到教育本身这件事情上面,而不是让孩子抱着一种功利的心态去学习。那么,对于学生和家长来说,怎么样做才能够回到教育的本身呢?教授对于这一个问题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那就是始终要与国家政策保持一致,把教育的重点放在教育本身上面。其实,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教育的本质从来都没有变过,只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可能有了很大的改进,但是目的是一直没有变的。

    家庭都是孩子的第一间学校,父母也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所以家庭和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孩子的教育,要坚持以家庭教育为主要,以学校教育为辅要,同时,尽量的削弱应试教育对于孩子的影响,更加注重对于孩子的启蒙式教育。教育的目的从来都不是为了取得一个好的成绩,而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内涵和气质,让自己成为一个有价值,独立思考,理性判断的人。而家庭作为一个重要的教育重点,应该首先就要做出改变,正视对孩子的教育,让孩子成为一个真正的有用之才。- The End -作者 | 汤米编辑 | 不下雨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参考资料:Bruk, A., Scholl, S. G., & Bless, H. (2018). Beautiful mess effect: Self–other differences in evaluation of showing vulnerab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5(2), 192-205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第一心理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