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牙科社会工作的发展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2021/3/16 11:09:00 医学与哲学

引用格式
孙振军,陶毛毛,朱慧敏,等.美国牙科社会工作的发展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医学与哲学,2021,42(03):41-46.
18世纪20年代,牙科(dentistry)从外科中独立成为专业性科学,奠定了近代牙科的发展[1]。随着社会福利制度的建设,医疗保健渐渐成为公民的权利,牙科保健的公共援助得到发展。与此同时,人们的牙科保健意识逐渐增强,牙科保健行为也发生改变。20世纪以来,社会工作一直被运用在医疗环境中,包括医院、疗养院和其他公共卫生机构。随着现代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医疗模式的转变,医疗团队逐渐完善,牙科领域也不例外。社会工作者作为牙科医疗团队中的一员,考虑更多的人文主义,关注患者的心理社会需求,在口腔健康的优先照顾和不平等问题的解决中发挥着关键作用[2]。
近代口腔医学技术传入我国开始于19世纪,其后牙科诊所、医院牙科部门和牙学院相继成立,推动了牙科临床实践与教育培训的发展。1949年,时任北京大学医学院牙医学系主任的毛燮均教授,提出发展牙科为口腔医学的主张[3],其后一年,教育部和卫生部两部门决定将牙医学改为口腔医学[4],把牙医学专业教育的范围从牙器官扩大到整个口腔器官,将口腔医学从原有的十几个分科归为口腔颌面外科、口腔内科学和口腔矫形科学三大专业为主体的口腔医学教育体系和服务体系,其涵盖范围比其他国家更为广泛,使得我国口腔医学教育与西方传统牙科教育有着显著区别[3]。此后我国各大医院的牙科也更名为口腔科。本文以牙科为切入点,借鉴美国牙科社会工作的发展脉络与实践经验,并基于我国包括牙科在内的口腔科社会工作的本土实践,为我国口腔科社会工作的发展与完善提出建议。

1 美国牙科社会工作发展历程
医务社会工作起源于英国,发展于美国。伴随着医务社会工作的发展,美国牙科社会工作也紧跟着发展起来。最初,美国牙科社会工作发展于牙科诊所,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提供牙科保健服务。20世纪10年代~50年代,牙科诊所开始设立社会服务部门,招聘社会工作者,为牙科患者提供心理社会需求评估和服务转介等个案社会工作服务,并将慈善资源运用于贫困家庭。1917年,牙科社会服务项目的创始人乔治·伊斯曼在罗切斯特牙科诊所(Rochester Dental Dispensary,伊斯曼牙科中心前身)设立社会服务部门,利用经济情况调查将慈善资源用于贫困家庭[5]。20世纪30年代,芝加哥大学沃尔特·佐勒纪念牙科诊所(Walter G. Zoller Memorial Dental Clinic)招聘社会工作者,主要对儿童及其家庭进行心理社会评估,评估其是否做好准备参与牙科预防项目,促进患者行为改变和遵守治疗方案[5]。1953年,韦克斯勒(Wexler)和麦金利(McKinley)将芝加哥大学佐勒纪念牙科诊所社会工作者的职能确定为评估牙科患者是否有能力满足诊所的治疗方案要求,尝试解决评估中发现的问题,并在适当的时候将患者转介给其他专业人员[6]。
20世纪60年代,伴随着医务社会工作实务和教育培训的深入发展,牙科社会工作开始介入牙科教育的开发、教学和研究。1960年,布莱克比(Blackerby)提议在牙科学校内建立社会牙科系[7],首次提出牙科教育需要牙科社会工作[8]。同时代,随着社区牙科的出现,马里兰大学牙科学院包括社会工作在内的多学科教师为牙科学生提供教育和培训、为患者提供直接服务[5]。1967年,该学院社区牙科系的索布尔(Soble)描述了社会工作者在牙科教育中的作用,包括教学、咨询、规划、提供直接服务以及联络患者、牙科学校人员和社区机构[6]。
20世纪70年代~80年代,牙科医学院或者医院牙科部门与社会工作通过跨学科合作,开发社会服务项目,设置社会工作岗位,开始关注发育障碍者(the developmentally disabled)和社区。在此过程中,社会工作也逐渐融入牙科教育培训、临床服务与合作研究。1975年,旧金山锡安山医院(Mount Zion Hospital)和医疗中心的牙科部门响应社区社会工作者的请求,利用社区和医院的社会工作服务开始实施发育障碍者牙科保健项目[7]。同年,宾夕法尼亚大学社会工作学院和牙科医学院的院长提出跨学科合作的理念,开启了该校的牙科社会工作[9]。在这一年,索布尔分享了马里兰大学社区牙科系开展的两个预防保健项目,阐明了社会工作在牙科预防中的作用[10]。20世纪70年代末,华盛顿大学牙科学院开发了项目,将社会工作纳入牙科学校的教学、临床与研究。1980年,利维(Levy)等[6]在论文中描述了社会工作在牙科培训、临床服务和研究的角色和作用。1981年,拉奥(Rao)[9]描述了社会工作在牙科领域的实践,探讨牙科社会工作的服务模式。同年,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Stony Brook)牙科医学院和纽约智力迟缓与发育障碍办公室(Office of Mental Retardation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合作开发发育障碍者牙科保健项目,将兼职社会工作者纳入临床服务和教学培训,为所有年龄阶段的发育障碍患者提供全面的牙科保健服务[8];旧金山锡安山医院和医疗中心的牙科部门在同年也开始课程开发项目,聘请社会工作者培训社会工作学生和全科医生,为发育障碍者提供牙科保健[7]。
20世纪90年代以来,牙科社会工作实务不断发展,已经形成多种社会工作服务模式。经过社会工作和牙科的不断合作,社会工作和牙科呈融合发展趋势,牙科社会工作实务、研究、教育和专业发展逐渐成熟。1993年,伊斯曼牙科中心与罗彻斯特大学医学中心社会工作部合作开发一种社会工作保健模式,设置社会工作岗位。经过15年的发展,社会工作逐渐融入牙科教育、项目、社区健康促进和研究[5]。1999年,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牙科医学院和社会工作学院合作开发了咨询、倡导、转介、教育和服务项目(counseling,advocacy,referrals,education,and services,CARES),解决阻碍获得牙科保健的经济、心理和社会问题[11]。近年来,随着循证理念和社会工作研究方法的发展,牙科社会工作与牙科医疗团队合作开展证据为本的研究,通过随机试验研究、单组前后测设计等方法评估社会工作干预的成效。
2 美国牙科社会工作服务
美国牙科社会工作发展至今已有百年历史,在牙科诊所、医院牙科部门、牙科医学院等不同场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回顾历史发现,在牙科与社会工作两个学科的共同努力探索下,美国牙科社会工作不断发展成熟,关注的重点从最初的牙科患者个人到社区服务,从牙科患者的疾病治疗到预防治疗与康复等全病程,从牙科临床服务延伸至牙科教育与研究。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发展,美国牙科社会工作在服务、教育与研究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值得参考与学习。
2.1 心理社会评估
牙科社会工作者与牙科患者进行面谈,收集相关数据信息,筛查出需要牙科保健的患者,诊断评估患者的需求和资源。收集的数据为社会工作干预和转介提供参考,也为牙科医生提供相关信息、建议和转介资料。通过制定面谈计划表(standardized interview schedule)[6]和健康状况筛查表(health and wellness screen),识别影响牙科患者保健的因素和其他影响患者生活的问题,评估牙科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需求。其中,面谈的内容主要涉及患者的牙齿不适和疼痛症状;过去的经历和对牙科保健的期望;个人、家庭和心理社会史;饮食习惯、健康问题、行为问题和环境障碍[9]。而健康状况筛查表则包括日常生活技能、社区活动能力、社区社会服务帮助、生活状况、经济状况、健康状况、家庭关系、照顾情况,以及向社会工作者寻求帮助的意愿9个问题[11]。在面谈收集数据的过程中,牙科社会工作者为患者提供即时安慰(immediate reassurance)[9],让患者感受到被倾听和被理解,促进建立专业信任关系。
2.2 社会工作咨询与服务转介
在评估患者的需求和资源的基础上,牙科社会工作者制定个案管理指南(case management guidelines)[9],提供经济援助、交通帮助、健康教育、身心健康保健、住房帮助、法律援助等基于牙科保健障碍的社会工作帮助以及咨询转介服务[11],促进患者接受牙科保健和牙科治疗,并为在态度、行为、情感、身体或环境方面对牙科治疗有障碍的患者制定个性化的临床管理计划(separate clinical management plan)[9]。当个人或家庭被转介给牙科社会工作者时,社会工作者会系统地了解患者对当前问题的看法、问题的发展历史与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治疗障碍、家庭系统排列、社会支持、资源、其他健康问题(医疗、牙科、行为)、学校和就业、地理位置、其他相关机构等信息[5],对患者进行心理社会评估,提供社会工作服务。社会工作者既接受服务转介,又进行服务转介。当遇到更深层次问题、更复杂情况,社会工作者会将患者转介给适当的机构或服务提供者。
社会工作者还为牙科医生提供必要的咨询,主要涉及医患关系及冲突的处理、价值观(平等接纳等)的澄清、特殊患者(牙科焦虑症、慢性病、残障患者等)的管理、社会环境对患者的影响[9]。社会工作者与牙科医生一起回顾患者的病史,并基于对牙科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的初步评估,把握患者的医疗、心理和社会问题,尽可能全面地了解患者,并将这些信息整合到患者的治疗计划中,增进牙科医生了解患者的需求、优势、家庭关系及其所在社区的资源,也有利于扩展牙科医生的专业责任,将患者转介到其他医疗、教育和社会服务机构。牙科社会工作者还为不熟悉转介服务的牙科医生编制信息转介包(information-referral packet),方便其为患者提供资源支持。转介包主要包括社区服务(如医疗、牙科、精神健康诊所、经济和交通服务)以及为残疾人、老年人或少数民族等特定群体提供的服务[12]。
2.3 特殊患者的服务与支持
特定群体的牙科患者是牙科社会工作的关注对象,他们往往在获得适当的牙科保健服务方面遇到多重障碍。一是发育障碍患者,主要包括精神障碍、脑瘫、癫痫和自闭症患者。牙科社会工作者通过制定接收表(intake form),了解和收集发育障碍患者的医疗信息、生活安排、日间项目(day program)和庇护工厂(sheltered workshop)、功能水平、任何不适应行为、负责患者及其保健的人员信息以及其他信息[8];为发育障碍患者的家长、寄宿照料机构负责人和其他个人提供咨询和教育,为严重残疾的患者安排住院治疗,与社区中的机构和其他资源进行合作,共同为有发育障碍者提供服务[7]。二是牙科焦虑患者(highly anxious patients)。牙科社会工作者与牙科医生、心理医生共同为牙科焦虑患者提供心理治疗,有时心理治疗也与镇静或全身麻醉下的牙科治疗一起提供;协助安排住院、确保随诊(follow-up),并为心理医生的心理治疗提供补充咨询服务[7]。三是医疗受损患者(medically compromised patients),包括患有严重心脏病的患者、正在接受各种癌症(如头颈癌、白血病)治疗的患者、严重糖尿病患者、酒精中毒患者、艾滋病患者和需要慢性肾透析的终末期肾病患者,牙科社会工作者促进各种卫生保健工作者、家庭成员和照顾者之间互动和协调,共同为医疗受损患者服务[7]。四是老年患者(geriatrics)。牙科社会工作者为老年患者提供诸如经济、交通和牙科保健重要性等问题的咨询;联络牙科和其他老年保健专家,为其提供健康评估、信息和转介、针对体弱老年人的日间健康项目以及家庭保健等服务,构建广泛的老年卫生保健服务网络[7]。
2.4 社区外展与健康促进
首先,牙科社会工作者确定潜在的社区资源,如老年服务中心、教会团体、康复中心、老年午餐项目和老年住宅聚集区[13],通过联系社区资源中的相关负责人,协调社区资源与牙科保健之间的联结。在社区项目、社会福利机构、健康交流会(health fairs)或设置的检查站点,筛选患者的牙科需求,并向相关人员提供足够的信息和反馈,教育社区成员牙科保健的重要性以及提供牙科保健的途径[12]。其次,社会工作者随访牙科患者,为其安排预约,提供就医相关的信息[13];对牙科患者进行家庭访视,评估牙齿问题、生活状况、日常活动和交通需求[7],并培训志愿者,为牙科患者提供交通工具和临时托育服务(occasional baby-sitting)[10]。社会工作者被认为是在家访期间对学龄前寄养儿童开展口腔健康项目的理想干预者[14]。其三,牙科社会工作者参与牙科学院与社会组织合作开展的创新性社区外展口腔健康促进项目,为儿童及其家庭进行心理社会评估,提供个性化的家庭咨询服务,帮助儿童及其家庭克服社会经济障碍,增加儿童获得牙科保健的机会,改善口腔健康和减少口腔差距[15]。其四,牙科社会工作者培训公共福利家庭助手(public welfare family aides)[10],为患者家庭开展牙科健康教育;协调社区健康教育活动,并陪同牙科医生参加。社会工作者为政府部门儿童保护专员、社会服务项目负责人、诊所工作人员和患者、妇幼保健项目负责人开展口腔健康教育,促进口腔健康[5]。
2.5 社会工作的社会倡导
倡导是社会工作者在医疗保健领域的重要角色。社会工作者定期参加牙科教师和工作人员的会议,参加质量改进会议,成为社区咨询小组成员,撰写赠款和专业演讲,解决与患者牙科保健相关的重要问题[5]。社会工作者是牙科质量保障委员会的成员,提交给委员会的许多问题涉及患者、家属、医生和牙科人员之间的互动。社会工作者对这些互动中所涉及的心理和社会问题的独特见解,对于分析事件和开发服务系统以改善患者保健质量非常有价值[7]。此外,牙科社会工作设计和管理项目,利用牙科健康项目顾问解决低收入儿童和家庭的需求,促进儿科牙科诊所内的服务提供,改善儿科初级保健和牙科保健系统之间的沟通,并加强合作伙伴关系[5]。
3 牙科社会工作教育与研究
3.1 牙科社会工作教育
牙科学院和社会工作学院通过跨专业的方法开展合作性教学和临床工作,将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纳入牙科课程,创新牙科教育,促进课程改革[16];将生物、心理、社会方法应用在牙科教育环境中,参与牙科医生和学生的教育教学和专业培训。
在牙科医生的教育方面,牙科社会工作者一是参与教学内容的设计与培训,通过设计社区为本的教育体验部分,提高牙科医生对贫困家庭生活压力和社会背景的敏感度[5],通过培训使其考虑患者的社会、心理和生理因素,在患者病例中记录影响患者牙科治疗的信息[7];二是为新入职牙科医生开展年度在职培训,通过培训识别和评估儿童虐待和忽视以及亲密伴侣暴力,帮助医生根据儿童福利政策和程序、卫生基础设施、卫生保健融资、现有和潜在资源以及以往经验的知识做出决策[5]。
在牙科学生的教育介入方面,牙科社会工作者参加牙科学生的教学课程和临床培训。一是作为教员与牙科医学院的教师合作增补和解释教材,引导课堂讨论,批改作业,并向学生反馈学习过程[6]。二是通过培训会(orientation)和培训课程、个性化指导和总结研讨会开展临床培训,为牙科学生提供指导、建模、反馈和咨询的机会,提高牙科学生的评估和转介、记录患者信息、对患者特征敏感、行为管理技能等多项能力[6]。
广泛的教学、临床实践和研究经验也为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学习与应用社会工作知识和技能的机会,以提高牙科患者保健服务的质量和范围。一方面接受社会工作教师的现场督导,提高自身的临床服务技能,另一方面参加牙科的临床和课堂、牙科学生的会议,学习基础牙科实践知识,适应牙科学院和牙科专业,了解其他专业学生对社会工作的看法[6]。
3.2 牙科社会工作研究
牙科社会工作者在开展牙科相关的研究项目具有独特的优势,因为社会工作者受过良好的教育和技能训练,能够为牙科教师主导的研究项目提出切实可行的假设和想法,协助牙科医学院选择、开发和实施研究项目;熟悉医疗中心和社区内的广泛资源网络,能够协助联系研究相关的合作伙伴、场所和导师[5]。社会工作者还与牙科医学院、牙科医生、卫生保健部门合作开展研究,关注特殊群体的口腔健康状况。具体来说,包括研究退伍学生的口腔健康状况及其对心理和身体健康的影响[17];分析寄养过渡青年的口腔保健需求[18]以及低收入美国成年人的牙齿差距[2];关注美国华裔老年人的口腔健康状况,并探讨社会工作在华裔老年人口腔健康促进项目的作用[19];在养老院等护理机构为老年人提供干预服务,探讨增加长期护理机构口腔卫生保健和口腔癌筛查能力和机会的干预措施[20],改善老年人的口腔健康等。
4 我国大陆口腔科社会工作的本土实践与发展展望
美国牙科社会工作的内容主要包括牙科社会工作服务、教育培训与科学研究,在这些内容中可以发现牙科社会工作的主要角色包括诊断评估者、咨询教育者、干预治疗者、社会倡导者、资源链接者、关系协调者、实务研究者等,这也为我国大陆口腔科社会工作的角色定位提供了参考。近年来,我国大陆口腔科社会工作已获得初步发展,正在探索本土化口腔科社会工作实践,但对照美国牙科社会工作的发展经验,仍需继续完善。
4.1 口腔科社会工作的本土实践探索
我国大陆口腔科社会工作的临床服务发展较晚,但是已有研究显示社会工作尝试介入口腔预防保健、口腔疾病治疗与康复全病程。医院社会工作部(或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与医院口腔科(或口腔医院)合作设计开展了诸如亲子护牙课程[21]、儿童口腔医学体验日、口腔医务人员义诊咨询、小小牙科医生职业体验等口腔预防服务项目,形成口腔预防社区教育模式[22]或口腔保健社区化模式[23],促进口腔卫生保健意识的提高,帮助患者及其家属管理口腔健康行为,提升口腔健康素养。口腔社会工作者还介入牙科焦虑患者以及唇腭裂、口腔肿瘤等口腔颌面外科疾病患者的口腔疾病治疗与康复。针对不同患儿需求制定特色服务方案,加入口腔绘本阅读、模拟真实治疗场景,制作术前教育舒缓口袋书、引导医护沟通等方式,运用综融取向的社会工作方法,逐渐形成富有成效的儿童牙科畏惧舒缓治疗模式[24]以及就医支持服务模式[25]。通过开展“重生行动”社会心理支持服务项目(民政部、李嘉诚基金会与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合作实施)和唇腭裂患儿健康俱乐部(上海第九人民医院),为唇腭裂患者及其家长提供社会心理支持。此外,还通过成立口腔肿瘤康复俱乐部(上海第九人民医院),搭建互助交流服务平台,为口腔肿瘤患者及家属提供医疗信息支持、心理健康咨询及人文关怀服务。
近年来,我国口腔科社会工作也开始介入口腔医学教育,发展专业组织,增强口腔医务人员和医学生对社会工作的认知,促进医患沟通,提高人文关怀的素养。从2017年开始,上海第九人民医院连续三年举办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将社会工作专业特性融入口腔医务人员培训体系。2019年,成立上海市口腔医学会医务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工作专委会(以下简称“专委会”),填补了上海乃至全国口腔医学领域医务社会工作专业组织发展的空白。专委会定期开展口腔医学人文系列讲座,探索口腔疾病患者的心理社会需求,协助口腔医生在口腔健康、口腔疾病综合序列治疗以及口腔疾病康复、口腔医学人文关怀等方面充分发挥作用。
4.2 大陆口腔科社会工作发展的未来展望
4.2.1 培育口腔科社会工作专业人才
人才队伍建设是口腔科社会工作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医院应设置社会工作部门,设立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完善职业发展路径和福利保障,推动部门建设,推动口腔科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发展。通过医院社会工作部门和高校社会工作系的合作,开展口腔科社会工作的教育,提供口腔科社会工作理论和实务的教育和培训,培养理论与实务兼备的专业人才;健全口腔科社会工作岗位培训以及继续教育培训,提高在岗口腔科社会工作者的专业水平和能力,加强工作规范和行业发展,探索本土口腔科社会工作发展的路径。对于社会服务机构的口腔科社会工作者或社会服务项目中的口腔科社会工作者,应嵌入到口腔医疗服务体系,发挥自身专业角色和优势,运用专业社会工作方法,开展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或特色服务项目。
4.2.2 完善口腔科社会工作的服务体系
社会工作的专业优势,最核心的地方在于助人自助的价值观念、科学艺术的工作方法和理性务实的服务风格[26]。作为跨专业口腔医疗团队中的一员,口腔科社会工作者应将生物、心理、社会方法运用到社区服务、课程教学与研讨会、临床咨询与临床保健,在口腔健康预防、疾病治疗与康复等全程中发挥社会工作的专业优势,促进社会工作者在医疗质量管理中发挥专业角色。目前大陆口腔科社会工作刚刚起步,为更好地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优势,需要完善口腔科社会工作的服务体系。一是制定标准化的生物、心理、社会筛查工具,收集口腔科患者相关的信息资料,方便准确诊断和评估其生理、心理和社会需求、优势和资源。二是要熟悉社区资源和社会资源,建立资源转介库,方便为口腔患者及其家庭匹配合适的资源或转介至匹配的社会服务机构。三是需要根据中国的文化语境与现实条件,开展基础理论研究和实务研究,注重开展循证为本的实践,探索本土化的口腔科社会工作实务,在此基础上积累实践智慧,总结实践经验。四是要不断探索制定口腔科社会工作服务标准,规范服务内容,以专科专病领域社会工作发展为导向,如牙科、唇腭裂、口腔肿瘤等口腔疾病,不断评估和研究所开展的实务,提升服务质量。
4.2.3 跨学科合作取向的临床、教育与研究
社会工作者应与口腔科合作,参与口腔科的临床、教育与研究工作。首先,可以将全人理念贯穿至口腔科医生和社会工作的临床服务中,向口腔科医生提供有关口腔科患者的心理社会资料,协助医疗团队以“全人”的视角为患者提供诊断与治疗。同时,还可以面向口腔科医生、医学生开设社会工作相关的课程、继续教育项目和其他服务项目,参与口腔科的课程和培训方案的设计与教学,提高他们的能力来评估口腔科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需求、转介至医疗和社会服务机构、记录影响患者治疗的行为和社会问题、管理患者不良行为。对口腔科医生和学生开展培训和咨询,使其了解患者口腔健康行为的影响因素、患者的口腔治疗态度以及医生对待患者的态度;在口腔科手术中考虑患者的身体、精神损伤、家庭关系等,促进患者得到有尊严和尊重的对待。与此同时,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也可以参加口腔科专业的课程和培训,与口腔科学生共同学习基础的口腔实践知识,分享彼此的技能和经验,提供不同专业的视角和思考。此外,社会工作者还可以协助口腔科开发和实施研究项目,利用自身的广泛社会网络优势,为其确定研究相关的合作伙伴及场地;也可以与口腔科合作开展研究,将社会工作的干预研究与口腔科的相关研究进行结合,共同解决与口腔实践相关的研究问题。
4.2.4 完善口腔健康政策,激活社会资本
现代医疗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要求完善社会福利政策与健康保健服务体系,为口腔科患者提供“全人”健康服务。首先,构建口腔科患者的医疗救助体系,为有需要的口腔科患者提供医疗补助、社会捐款等经济援助,为特殊口腔科患者提供健康营养支持、心理社会支持。其次,打造口腔科患者相关的家庭服务和社区服务体系,完善家庭保健服务、家庭咨询与治疗服务以及包含社区健康、社区照顾、基本医疗、生活保障、社区娱乐、社区日间照料、上门送餐等在内的综合性社区服务。第三,完善老龄委、残联、妇联、退伍军人服务部等特殊群体福利系统,开展多样性、公益性的社会支持服务,减少口腔保健的障碍;加强民政部、财政部、交通运输部等多部门内部及其与其他福利系统之间的合作,完善特殊群体患者的服务体系,满足其口腔保健需求。第四,扶持多种类型和不同性质的社会福利机构,优化专业配置,形成优质的社会资源和广泛的社会资本,强化口腔科与社会福利部门之间的联系与互动,促进服务的转介与合作。
4.2.5 构建关系为本的口腔科社会工作
关系是社会工作的核心内容,在口腔科社会工作领域中同样如此。口腔科社会工作者应处理好患者与口腔科医生、患者支持系统之间的关系,社会工作者自身与患者、医疗团队、社区、社会机构之间的关系等。首先,口腔科社会工作者应注重医患沟通,关注动态的医患关系,建立相互参与的医生—患者—家庭的关系,发展和谐的医患关系与家庭关系。医患关系的性质不仅决定患者的健康行为,还决定患者对口腔保健的接受程度。基于此,引导患者与其口腔科医生互动交流,增进相互理解。其次,口腔科社会工作者应通过面谈、家访、社区外展等,与患者建立专业的信任关系,了解影响患者口腔保健的障碍和阻力,评估患者的多样化需求及其关系支持网络,并为其提供较为精准的服务和转介相匹配的社会资源。再次,口腔科社会工作者应与口腔相关的医疗保健、社区资源以及社会资源建立亲密的关系,开发较为完整的资源库。具体来说,一方面,可以发挥医疗机构和社区的优势和资源,为患者匹配合适的社会服务,为其提供支持系统的链接,或者将患者转介至相关的服务机构,为其提供合适的医疗服务和心理社会服务,满足其实际需求。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医疗机构与其他社会服务组织之间有效互动与联结,并向患者相关方提供足够的信息和反馈,搭建社会服务网络,协调各方资源共同为口腔科患者提供口腔健康教育以及口腔疾病的筛查、治疗与康复。
参考文献
可上下滑动查看
[1]邱蔚六.口腔医学人文[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0:50.
[2]MACDOUGALL H.Dental Disparities among low-income American adults:A social work perspective[J].Health Soc Work,2016,41(3):208-210.
[3]王兴.中国口腔医学的发展[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08,1(4):193-195.
[4]付天星,文平,吴婷.中国口腔医学大事年表:二[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0,28(2):223-228.
[5]PETROSKY M,COLARUOTOLO L A,BILLINGS R J,et al.The integration of social work into a postgraduate dental training program:A fifteen-year perspective[J].J Dent Educ,2009,73(6):656-664.
[6]LEVY R L,LAMBERT R,DAVIS G.Social work and dentistry in clinical,training and research collaboration[J].Soc Work Health Care,1980,5(2):177-185.
[7]CLASSMAN C,BRODY B,OLVARADO J,et al.The role of a social worker in a hospital dental department[J].Spec Care Dentist,1987,7(6):264-266.
[8]WILE K E,FERGUSON F S.Social work in a dental program for the developmentally disabled[J].Spec Care Dentist,1992,12(1):30-32.
[9]RAO A P.Social work in dentistry[J].Health Soc Work,1983,8(3):219-229.
[10]SOBLE R K,CHAIKLIN H.Social Work and Preventive Dentistry[J].Soc Work,1975,20(2):142-143.
[11]ZITTEL-PALAMARA K,FABIANO J A,DAVIS E L,et al.Improving Patient Retention and Access to Oral Health Care:The CARES Program[J].J Dent Educ,2005,69(8):912-918.
[12]DORIS J M,DAVIS E,DUPONT C,et al.Social Work in Dentistry:The CARES Model for Improving Patient Retention and Access to Care[J].Dent Clin North Am,2009,53(3):549-559.
[13]LEVY R L,YOSHIDA B.The measurement of the effect of social work on the enhancement of dental student training[J].Soc Work Health Care,1981,6(2):33-38.
[14]NEGRO K S,SCOTT J M,MARCENKO M,et al.Assessing the Feasibility of Oral Health Interventions Delivered by Social Workers to Children and Families in the Foster Care System[J].Pediatr Dent,2019,41(1):48-51.
[15]SEIRAWAN H,PARUNGAO K,HABIBIAN M,et al.The Children's Health and Maintenance Program (CHAMP):An innovative community outreach oral health promotion program:A randomized trial[J/OL].Community Dent Oral Epidemiol,2020.[2021-01-25]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3135179/.
[16]SABATO E,OWENS J,MAURO A M,et al.Integrating Social Determinants of Health into Dental Curricula:An Interprofessional Approach[J].J Dent Educ,2018,82(3):237-245.
[17]ALBRIGHT D L,GODFREY K,MCDANIEL J T,et al.Oral health among student veterans:Effects on mental and physical health[J].J Am Coll Health,2019,68(3):263-270.
[18]CARRELLAS A,DAY A,CADET T.Oral Health Care Needs of Young Adults Transitioning from Foster Care[J].Health Soc Work,2018,43(1):22-29.
[19]MAO W Y,WU B,CHI I.Oral Health among Older Chinese Immigrants and Implications for Social Work Practice[J].Health Soc Work,2015,40(s3):e75-e82.
[20]CADET T,MARAMALDI P,BURKE S L,et al.Oral health and cancer screening in long-term care nursing facilities:Motivation and opportunity as intervention targets[J].Gerodontology,2018,35(4):407-416.
[21]吴婉婷.社会工作介入亲子口腔健康行为的干预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18.
[22]宁茜.社区教育视角下的口腔预防工作[D].太原:山西医科大学,2018.
[23]何伊伦.口腔保健社区化模式下的医务社工体系探索[D].成都:西华大学,2020.
[24]汤冰焱,范文雄,钱昆.医务社工介入儿童口腔科门诊服务模式探讨[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9,30(7):921-923.
[25]贾正宇.医务社会工作视角下儿童口腔治疗恐惧的就医支持服务模式探索[D].成都:西华大学,2020.
[26]王思斌.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优势深入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战[J].中国社会工作,2020(10):46.

原文标题:美国牙科社会工作的发展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发表于《医学与哲学》第42卷,第3期,第41-46页。
↓↓↓ 点击"阅读原文" 【查看原文内容】
图文编辑:于磊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学与哲学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