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与哲学》2021年第42卷第9期目录
2021/5/31 17:17:18 医学与哲学

思想无疆界,《医学与哲学》最新目录与全文,官网免费下载阅读,敬请阅读原文。
2021年第9期
专论
新冠疫苗人体挑战试验相关伦理思考——基于英国的经验和视角
张悦悦,丛亚丽(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时机的伦理审视
尹秀云(6)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的引导策略
林心宇,任映红(12)
新冠疫情中卫生资源分配的伦理原则概述
杨晓征,丛亚丽(16)
医学科研伦理
我国采供血机构利用血液样本开展科学研究的伦理考量
赵励彦,姜东兰,邱艳(22)
医学伦理审查中形式审查的常见问题探析
王小琪,訾明杰,白楠,等(26)
医学哲学理论研究
中医空间概念的现象学分析
谢晓琳,李学盈,邱鸿钟(30)
论王阳明心学身体观及其启示
张俊义,张艳清(33)
“体用-阴阳”方法论及其在中医理论中的应用
赵洋洋,李彬(37)
叙事医学
关注、凝视和忽视:抗击新冠疫情中女护士处境的人文反思
闫飞飞(42)
叙事护理及其在乳腺癌疗护中的应用
崔莹奇,边楸程,李孟,等(47)
患者·医生·医院
锦旗背后医患双方的真实世界的思考
蔡民坤(51)
我国口腔科社会工作的发展与挑战
孙振军,陶毛毛,朱慧敏,等(56)
医学与法
中美同情用药与药物尝试权制度法律比较及其启示
周菁菁,谈在祥(61)
论我国再生医学法律问题及其规制
叶子云,肖燕平(66)
医学社会史
近代中国传染病书籍的出版与传播
贾登红(71)
颜色、时尚与无菌术:现代外科手术着装简史
谷晓阳,王逸聪(75)
2021年第42卷第9期 摘要
专论
新冠疫苗人体挑战试验相关伦理思考
——基于英国的经验和视角
张悦悦① 丛亚丽②
(①肯特大学社会学系
②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
摘要:通过梳理新冠疫苗研发过程中对人体挑战试验风险与社会效益的伦理讨论,以及相关伦理观点在近代随着科技及社会需求变化的演变,探讨科研伦理理念和全球临床研究需求共同发展的过程。英国在人体挑战试验方面一直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不仅体现在科研团队的研发能力和医疗方面的制度支撑,更包括信息的公开透明、社区参与和社会多方面协助等,这些经验对于跻身世界新冠疫苗的研发行列的中国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人体挑战试验,研究伦理,新冠疫苗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时机的伦理审视
尹秀云
(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
摘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的信息报告时机的选择决定了对公共卫生事件进行防控时的效力,把握正确的信息报告时机是现代社会治理所要求的必然结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具有的不确定性与时间要求上的急迫性、人的认知能力的局限性以及行政决策受多重因素影响的事实,成为决定和影响信息报告时机的根本原因。基于伦理学视角,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信息报告时机问题的思考和讨论,或许可以为信息及时报告的可能性提供一种思路或策略。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不确定性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的引导策略
林心宇 任映红
(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摘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和发展与网络舆情的演变、发酵有着密切的联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有助于传递权威信息,促进官民沟通交流,强化社会监督和推动科学决策,也可能引发极端情绪和谣言滋生,从而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的安定团结造成危害。为引导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朝着有利方向发展,应采取的策略包括:坚持将人民生命健康摆在首位、以科学精神引领舆情走向、妥善处理好三对关系、准确把握四个“度”、集中发力五个关键点等。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引导策略
新冠疫情中卫生资源分配的伦理原则概述
杨晓征①② 丛亚丽②
(①北京大学医学部
②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
摘要:新冠疫情暴发引发了卫生资源的稀缺,进而诱发了一系列关于如何分配稀缺卫生资源的伦理争议,具体包括分配原则、弱势人群保护、分配决策制定以及全球化合作等。在分配实践领域,不同国家和地区因文化背景等原因,遵循的分配原则各不相同,梳理卫生资源分配涉及的公正问题、分析分配实践中原则的应用与批判,有利于加深对于卫生公平问题的理解,并帮助找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保障卫生资源分配公平的具体实践路径。
关键词:新冠疫情,伦理原则,卫生资源分配
医学科研伦理
我国采供血机构利用血液样本开展科学研究的伦理考量
赵励彦① 姜东兰② 邱艳②
(①北京大学生物医学伦理委员会
②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血液研究所)
摘要:采供血机构对采集的血液在加工和检测过程中由于质量要求等各种因素,会产生不合格或残余血液及相关信息等资源,这些血液样本和相关信息对于科研活动有着重要的价值。规范利用这些资源开展科研工作面临知情同意、隐私保护和生物样本二次使用等伦理问题。结合当前国内外伦理审查相关法规以及具体的案例对采供血机构使用这些血液样本和相关献血者信息进行科学研究可能涉及的伦理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采供血机构开展相关研究的伦理审查提供参考。
关键词:采供血机构,不合格和残余血液,二次使用,知情同意,隐私保护
医学伦理审查中形式审查的常见问题探析
王小琪① 訾明杰② 白楠③ 孙桂珍① 王美霞④ 孟莎① 贾敏④ 盛艾娟①
(①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伦理委员会
②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
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办公室
④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
摘要:伦理审查是开展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的前提条件。研究项目生命周期中,会经历初始审查、复审审查、定期/年度进展报告审查、方案违背审查、结题审查等伦理审查。形式审查是伦理审查申请的初步环节。从形式审查的角度,描述了伦理审查资料递交存在的常见问题,如递交文件不齐全、文件名称不一致、递交不及时、盖章/签字不符合要求等,分析可能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从而减少或避免类似的问题发生,进一步推进项目的伦理审查效率和项目实施进度。
关键词:伦理审查,形式审查,伦理效率
医学哲学理论研究
中医空间概念的现象学分析
谢晓琳 李学盈 邱鸿钟
(广州中医药大学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
摘要:基于对专题领域内的意向性分析是现象学的基本工作,以中医的空间概念为考察对象,认为中医有关上下、左右、内外空间概念是中医描述、命名和逻辑思维的基本框架,认为中医学的空间概念是以人的肉眼观察的感性经验为前提的,即都是以人这个此在为中心出发而意指的,中医的空间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因人在场的意指性不同而不同。中医的意指空间概念或范畴在中医诊疗活动中具有指引、标识、划分、显现存在者及其阐述存在之何所在和如何存在等多种基础性的认识功能和范畴意义。
关键词:中医,空间概念,现象学
论王阳明心学身体观及其启示
张俊义① 张艳清②
(①首都医科大学燕京医学院
②首都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摘要:王阳明心学身体观的内涵有:人是天地之心,心为身之主宰;从位置上说,心为大头脑处;从功能上说,心为主宰处;心身合一是知行合一的基础;心为身主,知是行的主意,旨在克除恶念;身为心用,行为知之成,真知必能行;身为基础,心为超越。其现实启示在于医学目的即良知,具有内在性、多层次性、天然自有性。彰显医学目的即是“致良知”,医学目的的内在性,体现其处于医学实践的大头脑处;医学目的的多层次性,体现发动医学实践之主体的大小不同;而医学目的的天然自有性,集中体现于最高层级的医学目的之中。
关键词:王阳明,心学,身体观,医学目的
“体用-阴阳”方法论及其在中医理论中的应用
赵洋洋 李彬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科/国家中医针灸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摘要:以体用理论与阴阳理论为基础,将二者结合并建构“体用-阴阳”方法论。假《易》阴阳爻象之数术变化,从二阴二阳之云雨生成至三阴三阳之开枢阖论角度阐述“体阴用阳”与“体阳用阴”的二维及三维架构机理,从而规范“体用-阴阳”的使用准则,奠基传统辩证法在现代多元、跨维领域中的纵深探索。并运用该方法论来解释中医理论相关问题,包括脏腑阴阳、左右气血、主病用药、经脉流注及与现代解剖学相结合等,进而体现“体用-阴阳”方法论在中医理论中应用的逻辑性与合理性,为验证中医理论的科学性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体用,阴阳,方法论,中医,经脉
叙事医学
关注、凝视和忽视:抗击新冠疫情中女护士处境的人文反思
闫飞飞
(山西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摘要: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社会舆论对参与抗疫的护士给出了极高的评价和赞扬。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媒体和公共舆论在对护士进行全方位的报道和关注的同时,在性别不平等和公共舆论的裹挟与支配下,女性护士在凝视之眼下成为被物化的客体。在对女护士身体的高度关注和凝视的背后,隐藏着对女护士专业身份和地位的忽视,以及对女护士正当权利的漠视。应该警惕对“完美女护士”的高调道德赞美蜕变为现实中对女护士的道德绑架,同时加强对女护士专业身份的宣传和人文关怀。
关键词:女护士,关注,凝视,忽视
叙事护理及其在乳腺癌疗护中的应用
崔莹奇 边楸程 李孟 王治宇 崔文香
(延边大学护理学院)
摘要:对叙事护理的概念及其在乳腺癌患者疗护中的应用进行分析。结合既往资料,从叙事护理的概念产生,定义特征,在乳腺癌患者疗护中的应用方式、原则、效果等方面进行具体阐述。叙事护理的概念特征包括全面、共频、敬畏、包容、互馈五个属性。叙事护理对乳腺癌患者进行疗护,可有效建立心理-躯体-心理治疗的良性循环,改善患者及其家属情感体验与生活质量。研究发现,叙事护理不是单一时段护理,它贯穿护理过程始终,对于护理人员提供针对性照护,加强护患沟通,促进护患关系起导向作用。
关键词:叙事护理,人文关怀,乳腺癌患者
患者·医生·医院
锦旗背后医患双方的真实世界的思考
蔡民坤
(宁波市鄞州人民医院医共体白鹤分院中医科)
摘要:锦旗是病人对医生的肯定,更是一种美好且和谐的医患关系,理应得到宣扬和广泛的社会认同,它是医生的价值追求,具有一种医德的光辉。但是,通过分析,笔者发现锦旗的背后却是病人痛苦的就医过程和体验,是对医生价值的忽视,是医疗服务价格补偿机制的错位,是医疗服务中的一种无序,锦旗背后隐藏着医患双方的真实世界。只有在了解了病人的真实世界之后,才能更好地解决病人的问题,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
关键词:锦旗,病人真实世界,医疗服务价值,医患关系
我国口腔科社会工作的发展与挑战
孙振军①② 陶毛毛①② 朱慧敏①② 杜勤①②
(①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门急诊管理处
②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医院发展研究院学科建设研究所 )
摘要:21世纪以来,我国医务社会工作蓬勃发展,并呈现出专科化、专病化的趋势,口腔科社会工作也获得了初步发展。自21世纪10年代以来,我国社会工作者尝试介入口腔预防保健、口腔疾病治疗与康复等口腔全病程,在口腔科社会工作临床实务、教育与研究、行业组织发展等方面不断探索,积累了本土的发展经验,但同时也在制度政策、人才队伍与综合能力、行业组织的功能定位与社会支持等方面面临着多重挑战,影响着口腔科社会工作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口腔科社会工作,口腔健康,医学人文
医学与法
中美同情用药与药物尝试权制度法律比较及其启示
周菁菁① 谈在祥①②
(①徐州医科大学管理学院
②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纪委)
摘要:研究重症患者获得正处于临床试验和未经批准进口的两种未注册药物的相关政策实施并提出建议。通过梳理美国同情用药制度和药物尝试权相关政策与文献,介绍美国同情用药制度和药物尝试权的立法沿革和主要内容,分析我国新修订的《药品管理法》关于使用这两种药物相关条款的变化与新增,探讨政策的实施现状和问题,从美国相对成熟的制度中汲取经验。建议在立法过程中,立足国情,将制度设计与实践相结合;明确各相关主体责任,完善实施流程;建立紧急授权制度和责任豁免制度,以备临床急需和提高研发企业及医生的参与积极性。
关键词:同情用药,拓展性使用,药物尝试权,药品管理法
论我国再生医学法律问题及其规制
叶子云① 肖燕平②
(①赣南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②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
摘要:再生医学通过技术手段重塑损害部位或重塑器官达到救治疾病或者以人类需求为期望提升生活质量,其巨大的发展潜力以及背后带来的巨大的经济利益,使其成为世界各国竞相布局的国家战略。我国《民法典》首次在立法层面规定了再生医学中基因和胚胎的科研底线问题,相关国家规划也对再生医学内容做了重要战略部署,然而我国再生医学领域发展存在相关的法规政策滞后、缺乏有效的风险监管机制等问题,阻碍了再生医学为代表的创新医疗技术的发展。所以,亟待建立完备的再生医学法律体系,为构建我国再生医学立法起到启示和参考作用。
关键词:再生医学,临床医学,法律制度,风险监管
医学社会史
近代中国传染病书籍的出版与传播
贾登红
(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
摘要:近代中国将传染病作为一种科学性的知识认知,始于清末民初,与传染病相关书籍的出版与传播密不可分。基于1912年~1949年出版的以“传染病”为主题的印刷书籍,通过“疾病史”与“书籍史”的跨学科对话,探究书籍出版在传染病知识生成与传播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它是如何将传染病知识放置于强国卫民话语体系之下,推动诸如细菌、消毒、隔离法等专业知识的大众化、普及化的。最终,开拓对传染病的知识社会史认知,进而窥视印刷书籍在出版、书写与输入西方近代传染病医学知识过程中对近代中国传染病认知观念的建构。
关键词:传染病,书籍,出版
颜色、时尚与无菌术:现代外科手术着装简史
谷晓阳① 王逸聪②
(①首都医科大学医学人文学院
②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
摘要:外科医生曾与理发师同属一个行业协会。19世纪,外科学走向职业化和现代化的过程中,外科医生寻求摆脱工匠身份,以绅士们常穿的深色夫拉克外套作为手术服,来体现自己的职业尊严。在社会公共卫生改革和细菌理论的影响下,容易清洗、消毒的白色棉纱或亚麻罩袍又取代了深色外套成为标准手术着装。电气时代来临,手术照明条件大大改善,出于医生视觉舒适和对患者安全的考量,绿色、蓝色手术袍取代了白色手术衣,受到外科医生青睐。服装是医生职业身份的重要标志,外科手术着装的演变和发展不仅记录了外科学历史,还具有丰富的文化和社会意涵。
关键词:外科学,医学史,手术服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第9期全文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学与哲学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