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与哲学》2021年第42卷第13期目录
2021/7/14 15:13:12 医学与哲学

    

     思想无疆界,《医学与哲学》最新目录与全文,官网免费下载阅读,敬请阅读原文。

     2021年第13期

     专论

     医师美德:可能、德目及其他

     杜治政(1)

     当代美德伦理学的缺陷和医德培养的关键

     蔡昱(8)

     身体理论视域下的医者德性之养成

     刘俊荣, 赵丽霞(14)

     医德教育的德性论路径之思考

     尹秀云(19)

     临床伦理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在泌尿外科应用中的伦理问题及对策

     刘珍竹, 王建伯, 王雪剑(24)

     极高龄女性供卵助孕存在的风险及伦理思考

     杨德辉, 郭翠翠(28)

     安宁疗护与死亡伦理

     生前预嘱中的优逝理念探讨

     苏小凤, 刘霖, 韩继明(32)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预嘱中伦理困境的道德地位解析

     黄媛媛, 王志锋(36)

     医学人文理论研究

     护理职业素养的内涵与外延辨析

     王乾贝, 赖小星, 杜红娣, 等(41)

     白求恩的医学人文关怀理念及其现实意义

     覃明辉, 于家傲, 于双成(46)

     患者·医生·医院

     医务社会工作介入癌症患者健康教育研究

     郭晓斐, 陈静, 孙燕梅, 等(49)

     某妇儿医院急诊信访类型及原因分析

     黄蓓, 李熙鸿, 孙荣国(54)

     振兴中医药

     五气参两:嗅诊的渊源、式微与复兴

     于国东, 高也陶(58)

     中医药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分析

     刘迅, 邓奕辉(62)

     医学社会史

     我国青霉素工业初建的困境与成就

     管同, 张大庆(67)

     中国医学院校解剖祭之考

     高艺书, 韩鹏, 韩路拓, 等(73)

     书刊评论

     通过发现技巧而丰富人生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成功之路》(第2版)一书介评

     边林(77)

    

    2021年第13期摘要

     专论

     医师美德:可能、德目及其他

     杜治政

     医学与哲学杂志社

     尽管当今医学和以往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始终如一的医学宗旨,医学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市场力量的介入,医疗卫生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等,无不在急迫地呼唤医师的美德。而适合美德伦理生长的土壤,展示个人主体性和自主性的特点,新的社会共同体的形成,连贯性的美德传统,广泛存在的美德标兵,以及人们对内在利益的渴求等,使得美德伦理仍然是当今医师的道德向往,医学美德的复兴仍是可能的。关爱、尊重、忠诚、严谨、担当、刚毅、公正、应变、敏捷和友善,是经医疗实践长期锤炼且被广泛认可的医师美德;新的陌生医患关系,也需要美德的支持与抚育。

     关键词:美德,内在利益,德目,陌生人伦理

     引用本文:杜治政. 医师美德:可能、德目及其他[J]. 医学与哲学, 2021,42(13): 1-7.

     阅读原文:http://doc.yizhe.org.cn/2021-13/2021-13-1.pdf

     当代美德伦理学的缺陷和医德培养的关键蔡昱云南财经大学金融研究院当代伦理学的缺陷在复兴的当代美德伦理学上表现为片面性、“自我—他人不对称”、相对主义、缺乏具普遍性的美德依据和践行性的道德实践能力,即“美德”丢失了古代的能力蕴含而仅指品质,从而使美德难以现实化。从“畏死的恐惧”基础上所重塑的道德基础(即生命本真存在方式的需要)出发,对上述问题给予揭示与超越。马克思以彻底的实践哲学和崭新的问题式,即“道德何以现实化”,使道德走出了纯粹的思维性。从“畏死的恐惧”出发可以继承和发展此问题式,将研究拓展到与“道德现实化的内在条件”和“道德现实化的动力、阻力和能力”相关的领域。在此发展的马克思主义道德哲学问题式下,医德教育的关键是培养“超越畏死的恐惧的勇气”。关键词:美德伦理学,医德的现实化,践行性的道德实践能力,畏死的恐惧,问题式,跨主体性的个体引用本文:蔡昱. 当代美德伦理学的缺陷和医德培养的关键[J]. 医学与哲学, 2021,42(13): 8-13.阅读原文:http://doc.yizhe.org.cn/2021-13/2021-13-2.pdf 身体理论视域下的医者德性之养成刘俊荣①赵丽霞②①广州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②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分公司健康保险事业部德性是人应具有的好的、优秀的道德品质,即美德,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道德品质。对德性的界定直接影响着对德性养成路径的分析。德性不同于德行,二者相互联系但又并非绝对统一;现代医学德性教育存在重道德知识、轻道德践行,重道德理性、轻道德直觉,重道德言传、轻道德身教,重道德他律、轻道德自律等问题。纯粹的道德说教虽然能增强人们的道德思维和道德判断能力,但未必能强化人们的道德善行,人类的道德生活离不开道德本能;身体规训有助于增进道德习惯的形成,达到规范德行之目的。关键词:身体理论,德性,德行引用本文:刘俊荣,赵丽霞. 身体理论视域下的医者德性之养成[J]. 医学与哲学, 2021,42(13): 14-18.阅读原文:http://doc.yizhe.org.cn/2021-13/2021-13-3.pdf

     医德教育的德性论路径之思考尹秀云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医德曾被一些人视为陈词滥调,而医德教育则被看成是徒劳无功的形式,但面对医疗领域中存在的不少问题,又难免不自主地责难于医疗行业中医德的匮乏。事实上,对医德及医德教育的认知误区,造成人们既看轻它又离不开它的矛盾心理,以及采用错误教育方法与难以实现良好效果的结局。如今让医德教育重归德性论的路径虽不是唯一但却是必要的选择,这不仅因在中西方道德哲学和道德生活实践中占据着支配性地位,并在20世纪80年代再度复兴,更在于其对人及道德行为的理解和观点包含着某种真理性,可为医德教育实施提供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关键词:医德,道德教育,德性论引用本文:尹秀云. 医德教育的德性论路径之思考[J]. 医学与哲学, 2021,42(13): 19-23.阅读原文: http://doc.yizhe.org.cn/2021-13/2021-13-4.pdf

     临床伦理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在泌尿外科应用中的伦理问题及对策

     刘珍竹①王建伯②王雪剑②①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②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机器人手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泌尿外科,为患者带来福音的同时也带来患者安全、经济负担、医患选择偏倚、过度医疗、法律责任认定等伦理问题。加强医生培训,升级改造软硬件能够保证手术安全进行。降低机器人研发制造成本,费用纳入医保,是解决医疗资源不合理分配的关键。明确机器人手术法律主体及责任,加强机器人监管是当务之急。“有德”“有能”的医生为患者进行“适度医疗”,患者配合完成诊疗工作是缓解所有伦理问题的核心内容及方向。关键词:达芬奇机器人,伦理问题,主观选择,责任认定引用本文:刘珍竹,王建伯,王雪剑.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在泌尿外科应用中的伦理问题及对策[J]. 医学与哲学, 2021,42(13): 24-27.阅读原文:http://doc.yizhe.org.cn/2021-13/2021-13-5.pdf

     极高龄女性供卵助孕存在的风险及伦理思考杨德辉①郭翠翠②①重庆市长寿区第三人民医院妇产科②绵阳市中心医院生殖中心报道了极高龄女性供卵助孕的情况,探讨了极高龄女性生育现状、助孕存在的风险以及供卵助孕易于引发的伦理问题,旨在提醒生殖中心工作人员在接诊极高龄女性助孕时,既要尊重其生育权,又要充分告知极高龄女性生育给自身及子代带来的风险。对极高龄女性实施辅助生殖技术治疗面临着一系列的医学和伦理问题。助孕前应加强医患沟通,遵循有利于患者原则、知情同意原则、有利于后代原则等伦理原则,接受伦理委员会的监督,严防技术滥用,尽可能适时劝导极高龄女性放弃供卵助孕治疗。关键词:极高龄女性,辅助生殖技术,供卵,伦理引用本文:杨德辉,郭翠翠. 极高龄女性供卵助孕存在的风险及伦理思考[J]. 医学与哲学, 2021,42(13): 28-31.阅读原文:http://doc.yizhe.org.cn/2021-13/2021-13-6.pdf

     安宁疗护与死亡伦理生前预嘱中的优逝理念探讨

     苏小凤①刘霖②③韩继明①①延安大学医学院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以“生前预嘱”为视角,先简要阐述其概念及内涵,解读公众易于混淆的生前预嘱相关概念(安乐死、安宁疗护、尊严死)。继之梳理生前预嘱中的优逝理念在美国、欧洲部分国家和我国台湾地区及香港地区的发展脉络,而后明晰生前预嘱所传达的正向优逝理念。同时借鉴他山之石,从与之冲突的传统伦理困境、推行的法律困境及渐向失衡的人才教育困境三个层面对生前预嘱中的优逝理念在我国推行的对策进行分析,以期为该理念今后在中国大陆地区全面推广、实践与发展提供可行参考。关键词:生前预嘱,优逝,尊严死引用本文:苏小凤,刘霖,韩继明. 生前预嘱中的优逝理念探讨[J]. 医学与哲学, 2021,42(13): 32-35.阅读原文:http://doc.yizhe.org.cn/2021-13/2021-13-7.pdf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预嘱中伦理困境的道德地位解析黄媛媛 王志锋北京大学医学部以道德地位视角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预嘱中的伦理困境进行探讨,揭示了西方强调能力与感受力的主流伦理理论缺乏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保留的人类特有感受力的关照,且忽略了其外在关系特性。根据这些理论,随着阿尔茨海默病病程进展,患者将丧失(完全的)道德地位,进而相比其当前改变的意愿或利益,其在预嘱中的意愿或决定具有优先性。同时,关照人类特有内在特性与外在关系特性的双层道德地位标准为传统道德地位理论所面临的共同困境提供了新思路,按照这一标准,执行预嘱的条件是相关意愿或决定符合或不违背患者的当前权益。关键词:道德地位,阿尔茨海默病,能力,感受力,预嘱引用本文:黄媛媛 王志锋.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预嘱中伦理困境的道德地位解析[J]. 医学与哲学, 2021,42(13): 36-40.阅读原文:http://doc.yizhe.org.cn/2021-13/2021-13-8.pdf

     医学人文理论研究

     护理职业素养的内涵与外延辨析

     王乾贝 赖小星 杜红娣 李真 王茜 孙建华 潘新伟 霍晓鹏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护理部

     为阐明护理职业素养的内涵,采用范围综述的方法,通过系统地检索2010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在PubMed、Embase、CINAHL、Web of Science、万方、中国知网及权威机构官网发表的文献,汇总了权威机构和高被引文献中对护理职业素养的定义,提取护理职业素养相关的39个高频词,提出护理职业素养是一个多维、动态的复杂概念,以行为为基础的职业素养框架是当前护理教育的主流,职业品德、知识技能、患者照护、沟通合作、教育与咨询、专业发展是护理职业素养的核心要素。

     关键词:护理,护理教育,职业素养

     引用本文:王乾贝,赖小星,杜红娣,等. 护理职业素养的内涵与外延辨析[J]. 医学与哲学, 2021,42(13): 41-45.

     阅读原文:http://doc.yizhe.org.cn/2021-13/2021-13-9.pdf

     白求恩的医学人文关怀理念及其现实意义

     覃明辉①于家傲①于双成②

     ①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党办

     ②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梳理白求恩的医学人文关怀理念,包括将关爱体贴病人视为医者之天职、将解决社会问题视为医学之社会责任、将推进医学技术发展视为医学科学之使命。白求恩一生都在用实际行动践行这一理念,因而成为这崇高理念的人格化的化身。因此,以白求恩的榜样力量感染、感召医学生和医务工作者,使这一崇高的医学人文关怀理念成为他们的共识,成为激励他们做一名白求恩式好医生的精神动力,具有最为现实的学术意义和社会价值。

     关键词:诺尔曼·白求恩,医学人文关怀,医学人文教育

     引用本文:覃明辉,于家傲,于双成. 白求恩的医学人文关怀理念及其现实意义[J]. 医学与哲学, 2021,42(13): 46-48.

     阅读原文:http://doc.yizhe.org.cn/2021-13/2021-13-10.pdf

     患者·医生·医院

     医务社会工作介入癌症患者健康教育研究

     郭晓斐①陈静②孙燕梅②赵平①②

     ①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院办

     ②中国癌症基金会宣传与社会工作部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推进,将医务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引入癌症患者健康教育领域,既具有政策意义,同时也是患者和医疗机构的迫切需求。医务社会工作者具有双重角色,既要参与癌症健康教育各阶段,又要整体把握和协调支持整个健康教育系统。个案工作和小组工作介入癌症患者健康教育过程的实践案例,很好地诠释了医务社工的功能和任务,并提出在该领域推进建立社工制度、提供多元化专业性介入服务、满足患者个性化需求和进行综合模式干预等建议,以更好地提升癌症患者健康教育服务质量。

     关键词:医务社会工作,癌症患者健康教育,介入模式

     引用本文:郭晓斐,陈静,孙燕梅. 医务社会工作介入癌症患者健康教育研究[J]. 医学与哲学, 2021,42(13): 49-53.

     阅读原文:http://doc.yizhe.org.cn/2021-13/2021-13-11.pdf

     某妇儿医院急诊信访类型及原因分析

     黄蓓①②李熙鸿②③孙荣国④

     ①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运营管理部

     ②出生缺陷与相关妇儿疾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③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急诊科

     ④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临床研究管理部

     分析了某妇产儿童医院急诊信访类型和原因,旨在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出建议。通过收集、汇总2016年1月~2020年12月急诊的信访资料,剔除同一患者针对同一问题的重复反馈及错转,纳入分析的信访共414封。其中,投诉占比最大,表扬次之,余为建议。急诊投诉原因以服务态度为主;建议聚焦等待时长等问题;投诉和建议集中在患者较多的区域。医护人员要增强服务意识,确保医患沟通的有效性。科室应根据患方诉求优化整改,做好对患者的宣教与分流,并大力推动信息化建设,满足患者便捷就医的需求。

     关键词:妇产儿童医院,急诊,患者信访

     引用本文:黄蓓,李熙鸿,孙荣国. 某妇儿医院急诊信访类型及原因分析[J]. 医学与哲学, 2021,42(13): 54-57.

     阅读原文:http://doc.yizhe.org.cn/2021-13/2021-13-12.pdf

     振兴中医药

     五气参两:嗅诊的渊源、式微与复兴

     于国东①高也陶②

     ①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医药卫生学院

     ②江西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

     通过追溯两三千年以前东西方古代医学中嗅诊技术的临床应用历史渊源,探讨其式微的过程。归纳了自工业革命以来,西方各国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对嗅诊的原理研究与应用所取得的成就。分析了随着近代对各类疾病的研究不断深入,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以电子鼻为代表的嗅诊技术在许多领域得到应用的前景。提出利用现代技术实现嗅诊临床应用的可能性,指出电子鼻或是今后临床嗅诊检测的重要工具之一,对嗅诊的复兴起到重要的作用,能为临床提供一种简便而快捷的诊断工具。

     关键词:嗅诊,临床诊断,嗅觉,医学史,电子鼻

     引用本文:于国东,高也陶. 五气参两:嗅诊的渊源、式微与复兴[J]. 医学与哲学, 2021,42(13): 58-61.

     阅读原文:http://doc.yizhe.org.cn/2021-13/2021-13-13.pdf

     中医药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分析

     刘迅 邓奕辉

     湖南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

     通过分析我国中医药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提出中医药发展的策略,旨在为我国中医药的发展提供参考。风气导向、伪科学的毒害、中医药人才专业素质良莠不齐以及中医自身的局限性等限制了我国中医药发展。但是,中医药发展被国家政府高度重视,陆续出台的政策、法律高度扶持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发展。因此,加大中医药人才培养力度,鼓励中医药创新发展;制定中医药标准体系,量化症状及中药指标;推广中医药文化,提高国民认同感;完善海外传播产业链,扩大中医药海外影响等措施将有助于我国中医药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中医药,传承与发展,优势与劣势,策略

     引用本文:刘迅,邓奕辉. 中医药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分析[J]. 医学与哲学, 2021,42(13): 62-66.

     阅读原文:http://doc.yizhe.org.cn/2021-13/2021-13-14.pdf

     医学社会史我国青霉素工业初建的困境与成就

     管同①张大庆①②①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②北京大学科学技术与医学史系新中国成立前,我国科学家就着手试制青霉素,以期大规模生产。1945年~1949年,中央防疫处在北京天坛成立“盘尼西林室”,在青霉素生产过程中初步解决了关于发酵、原料、提炼等关键技术上的问题。同时,国民政府求助于美国的企业及研究机构筹备在上海建立一座包括生产青霉素在内的制药厂,但这一计划未能实现。从青霉素的生产技术进展和工厂建设两个方面对1945年~1949年我国青霉素放大生产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就和所遇困难进行了历史研究,并认为这个时期我国的青霉素试制工作为之后实现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关键词:青霉素制造,上海青霉素厂,中央防疫处引用本文:管同,张大庆. 我国青霉素工业初建的困境与成就[J]. 医学与哲学, 2021,42(13): 67-72.阅读原文:http://doc.yizhe.org.cn/2021-13/2021-13-15.pdf

     中国医学院校解剖祭之考高艺书①韩鹏②韩路拓③郭宏伟①①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②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哈南分院脑病一科③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博物馆日本是解剖祭的发源地,山胁东洋在京都为被解剖的死刑犯举行的“慰灵祭”是医学校举行解剖祭的开端,后传入中国。中国台湾地区的医学院校在日本殖民统治时期,吸收了日本的解剖祭文化,举行解剖祭,以此向“大体老师”表示感谢。辛亥革命后,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正式成立,校长汤尔和向日本学习,每年定期举行解剖祭。现今,北京医学专门学校的解剖祭活动虽然已经取消,但中国各大医学院校仍以不同的形式向献体者表达着尊重与谢意,与此同时,也对医学生进行了最深刻的人文精神教育,间接推动了遗体捐献事业的发展。关键词:解剖祭,中国医学院校,山胁东洋,大体老师,汤尔和,遗体捐献引用本文:高艺书,韩鹏,韩路拓,等. 中国医学院校解剖祭之考[J]. 医学与哲学, 2021,42(13): 73-76.阅读原文:http://doc.yizhe.org.cn/2021-13/2021-13-16.pdf

     书刊评论

     通过发现技巧而丰富人生——《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成功之路》(第2版)一书介评

     边林

     河北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医教协同与医学教育研究中心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成功之路》一书的作者,对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系统研究,是在秉持正确的科学史观、科学哲学观和科学观基础上完成的。该书坚持了逻辑与历史统一的辩证逻辑原则,坚持了“发现”与“创造”统一的科学哲学立场,采用了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该书无论是科学性、逻辑性、全面性和系统性,还是所基于的价值立场、哲学视域、理性思维、科学方法及目标指向等,特别是结合我国生命科学领域高端科学家群体学术成就所进行的对照研究和比较分析,在国内同主题研究中都堪称首屈一指。

     关键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成功之路》,历史,哲学,科学

     引用本文:边林. 通过发现技巧而丰富人生——《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成功之路》(第2版)一书介评[J]. 医学与哲学, 2021,42(13): 77-80.

     阅读原文:http://doc.yizhe.org.cn/2021-13/2021-13-17.pdf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第13期全文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学与哲学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