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与哲学》2021年第42卷第17期目录
2021/9/13 11:05:48 医学与哲学

    

     思想无疆界,《医学与哲学》最新目录与全文,官网免费下载阅读,敬请阅读原文。

     2021年第42卷第17期

     专论

     患者具身情绪研究

     刘虹 (1)

     身体哲学视角下现代医学异化现象及意义

     赵旭, 陈天 (7)

     身体关怀:造口人的疾病适应与集体应对

     涂炯, 黎子莹 (13)

     医学高新技术伦理

     大数据:精准医学应用中的伦理辩护

     王垚, 郑保章 (17)

     粪菌移植技术的医学伦理问题思考

     徐浩杰, 王璐, 王诗童, 等 (23)

     叙事医学

     叙事医学临床想象力及其培养

     邹明明, 刘利丹 (28)

     叙事医学课程“写作”主题教学思路

     李飞 (31)

     疾病、健康与心理

     国外突发公共危机事件心理干预技术及其启示

     江瑞辰, 吴云助 (35)

     道歉、原谅与替代性道歉的疗愈作用及文化思考

     李芳, 贾晓明 (39)

     医患关系

     癌症患者与家属疾病相关沟通的研究现状

     李鑫容, 刘琦, 翟子彤, 等 (45)

     医患会话中同话轮内自我修正策略的运用

     何丽, 张丽 (49)

     医学与法

     医疗纠纷调解实践与优化路径

     ——以×市为例

     李俊, 羊海燕, 周洪波 (53)

     深化医疗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研究

     ——以山西省为例

     田丰 (58)

     临床医生论坛

     剖析过度整形美容的原因及其危害

     程天凌, 唐胜建, 常焕超, 等 (63)

     谈《外科学》Colles骨折的表述存疑

     许明熙, 汪礼军, 黄珍谷, 等 (68)

     医学社会史

     清代中国医者渡日成因与影响考辨

     安艺舟 (71)

     近代“考医”观念探析

     王容, 张玲 (76)

     2021年第17期摘要

     专论

     患者具身情绪研究

     刘虹

     患者具身情绪是多成分、多维度、多水平整合的患者情感过程;是患者身体、认知、思维、心理和情感的组成部分;是对相关应激事件的反应图式;是身体的保护功能和机制;是与医者具身情绪相互迁移的存在,是医患沟通的媒介和桥梁;其状态与健康、亚健康和疾病状态之间存在着同一性。体察、尊重、调整和关怀患者具身情绪,是诊疗活动、医患沟通和医学人文关怀的起点。据此提出患者具身情绪的内在结构平衡观、具身属性本体观、多维功能整合观、情绪结构失衡说、应激事件集结论、过程节点联动观和情绪关怀策略八重构想。

     全文阅读:

     http://doc.yizhe.org.cn/2021-17/2021-17-1.pdf

     身体哲学视角下现代医学异化现象及意义

     赵旭, 陈天

     现代医学异化现象包括医学技术异化、权力异化、消费异化等问题。早期医学异化理论主要是身心二元异化论,现代异化现象则是在技术、权力、消费等因素影响下,呈现出以身体为中心的系统性异化现象。而要实现对现代医学异化现象的扬弃,不仅要承认身心二元论仍旧影响着医学主体选择,还应该加速医学哲学转向身体哲学,并在身体哲学的理论视角下处理好身体技术与器具技术、权力工具和身体知识不对称、医方初心和患者就医目的间的辩证关系。

     全文阅读:

     http://doc.yizhe.org.cn/2021-17/2021-17-2.pdf

     身体关怀:造口人的疾病适应与集体应对

     涂炯, 黎子莹

     身体失序、生活失衡和自我的丧失共同构成造口人术后生活世界的破坏。对于造口患者,志愿者的作用贯穿着患者从术前到术后的每个阶段:术前让患者熟悉造口并预见未来的身体和生活,术后指导患者护理伤口,在此过程中新老病友更是抱团取暖、互相慰藉。造口志愿者的出现协助患者理解身体的感受,更好地护理身体,进而接纳自我,重构身份。但当下的病友互助依旧存在不少的困境与局限性。构建患者更好的身体适应与社会融入,不仅仅需要造口人自身的努力,需要病友间的“身体关怀”,更需要在社会层面为患者全面的身体康复提供支持与保障。

     全文阅读:

     http://doc.yizhe.org.cn/2021-17/2021-17-3.pdf

     医学高新技术伦理

     大数据:精准医学应用中的伦理辩护

     王垚, 郑保章

     大数据运用于精准医学中癌症诊疗、临床用药指导、慢性疾病防控等领域,推动现代生物医学进步的同时节约社会医疗资源,但在应用过程中仍面临与数据隐私、社会公平、自由意志相关的伦理问题。基于现有的伦理难题,分别从数据共享推动精准医学良性发展、技术发展与行为主体道德意识的提高降低隐私风险、国家健全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公平、自由意志的让渡提高个体生命质量四方面对大数据在精准医学中的应用进行伦理辩护,以期促进大数据技术与精准医学的良性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全文阅读:

     http://doc.yizhe.org.cn/2021-17/2021-17-4.pdf

     粪菌移植技术的医学伦理问题思考

     徐浩杰, 王璐, 王诗童

     粪菌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在当前临床中主要应用于复发性艰难梭菌感染、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的治疗。其在应用中所存在的伦理学问题主要包括 “知情同意的困境”“较难实现患者利益最大化”“安全隐患”和“粪菌资源分配稀缺”。从医学伦理基本原则角度出发,新技术应用中必须兼顾人们的内心情感,尊重患者的自主选择、必须以为患者谋福益为根本目的、必须具有安全性,在“不伤害”的前提下发展,同时,严守科学规范,根据患者实际病情需要合理做出分配决策,以期更好地实现新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使之更好地为人类生命健康服务。

     全文阅读:

     http://doc.yizhe.org.cn/2021-17/2021-17-5.pdf

     叙事医学

     叙事医学临床想象力及其培养

     邹明明, 刘利丹

     临床想象力是在对患者自述、查体、诊断等已知情况的基础上,在头脑中构建出疾病诱因、背景和患者及家属面临的痛苦和困境的过程能力。尝试在医患沟通学和临床决策学课程中让医学生通过临床想象力开展叙事,通过分析医学生的叙事,发现临床想象力可以为没有实际临床经验的低年级医学生构建一个临床境遇;有助于增进医患之间的情感联结,促进医学生对职业身份的认同;激发医学生的移情同感能力,即共情产生的重要基础;有助于弥补理论讲授的空洞,帮助医学生形成临床经验。由此可见,临床想象力与叙事医学结合,可以作为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有效补充。

     全文阅读:

     http://doc.yizhe.org.cn/2021-17/2021-17-6.pdf

     叙事医学课程“写作”主题教学思路

     李飞

     在概述叙事医学课程总体的前提下,将其中“写作”主题的教学思路进行详细的介绍,包括教学目标、预设问题、理论准备、原创微电影与案例讨论、布置“第一次解剖课感受”主题的反思性写作作业等。针对医学生早期阶段的叙事医学教育,融合解剖课内容值得借鉴。在对学生作业归纳和文本细读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叙事医学教育确认了情感教育的价值,呈现了反思能力训练的有效性;在审视医学本质和建构医学生身份中彰显出叙事的价值;同时,需要重视叙事医学教育的情境性、实践性特征及课程评估等。

     全文阅读:

     http://doc.yizhe.org.cn/2021-17/2021-17-7.pdf

     疾病、健康与心理

     国外突发公共危机事件心理干预技术及其启示

     江瑞辰, 吴云助

     通过对国外四种重要的公共危机事件心理干预技术进行系统综述,从主要内容、实施方法及应用成效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依据我国具体国情提出联合应对模型,旨在改善突发公共危机事件相关人群的心理健康水平,为我国心理干预方法的应用研究提供新思路和参考依据。国外突发公共危机事件的心理干预方案比较成熟,可以为国内业界提供很好的参考与借鉴,另外,提出的联合应对模型综合考虑了政府决策部门、社区和心理服务机构以及个人三个层面的内容,适合我国国情,但需要在具体实践中进行检验。

     全文阅读:

     http://doc.yizhe.org.cn/2021-17/2021-17-8.pdf

     道歉、原谅与替代性道歉的疗愈作用及文化思考

     李芳, 贾晓明

     道歉与原谅能够对受伤者起到疗愈作用,原因在于收到道歉使受伤者重获力量感,心理失衡得以恢复;而原谅意味着受伤者行使权力,满足了其“维护关系”的心理需求。基于此机制,对心理咨询与治疗中的替代性道歉进行了理论探讨和文化思考。在满足一定的移情和反移情的前提条件下,心理咨询师或治疗师的替代性道歉可以促使来访者自发产生原谅行为,进而促成心理疗愈的发生。从中西方辞源和儒家的“忠恕之道”的视角,对道歉与原谅进行了文化思考,以便更深刻地理解心理咨询与治疗中的道歉与原谅行为,促进替代性道歉的本土化应用。

     全文阅读:

     http://doc.yizhe.org.cn/2021-17/2021-17-9.pdf

     医患关系

     癌症患者与家属疾病相关沟通的研究现状

     李鑫容, 刘琦, 翟子彤

     癌症患者与家属间的疾病相关有效沟通对共同应对疾病具有重要作用。对国内外癌症患者与家属疾病相关沟通内涵、临床意义及评估工具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描述了癌症患者与家属疾病相关沟通程度,并阐述了其相关因素。目前癌症患者及家属间疾病相关沟通存在较多问题;患者个人因素、家属个人因素及两者共同的背景因素可影响疾病相关沟通。鉴于我国家庭集中主义文化背景,有必要进一步基于我国国情挖掘癌症患者与家属间疾病相关沟通需求和内涵,并探索其影响因素,为实现家庭决策,提高患者和家属的共同生活质量提供依据。

     全文阅读:

     http://doc.yizhe.org.cn/2021-17/2021-17-10.pdf

     医患会话中同话轮内自我修正策略的运用

     何丽, 张丽

     采用实证研究法,收集真实情景下医患间发生的对话,借助话语分析的方法,对医患互动过程同话轮内所使用的修正策略及其引导语进行了详细阐释。研究发现,与三甲医院不同,在县级医院中医生使用自我修正策略的频率要高于患者。在本研究所收集的语料中,修正策略的引导语也有词汇修正和非词汇修正之分,其中词汇修正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非词汇修正则主要是指会话过程中的中断或停顿,常辅以“嗯”等表拖音类非词汇字眼。非词汇修正出现的频率要远大于词汇修正。通过对比分析,在医患会话的过程中,医患双方适时采取自我修正策略可以更有效地实现交际目的。

     全文阅读:

     http://doc.yizhe.org.cn/2021-17/2021-17-11.pdf

     医学与法

     医疗纠纷调解实践与优化路径

     李俊, 羊海燕, 周洪波

     以问卷、走访等方式对四川省×市的医疗纠纷调解实践进行调查。结合调解工作实践,分析该市医疗纠纷调解现状、调解机构组织设置、人员设置与结构、调解流程、调解案件基本情况以及患方最关注的问题和纠纷解决选择路径。提出医疗纠纷调解存在调解机构缺乏宣传、调解员年龄结构不合理、调解形式色彩严重、人员专业背景缺失以及缺乏患者信任等现实困境,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善机构知晓程度、调整人员年龄结构、增加有专业背景的调解员,建立调解员继续教育机制、明确告知义务、加强调解实质化建设以及建立事后总结机制等优化路径。

     全文阅读:

     http://doc.yizhe.org.cn/2021-17/2021-17-12.pdf

     深化医疗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研究

     田丰

     研究山西省近十年来医疗纠纷处理途径的特点,为多元化协同解决提供路径。分析2010年~2020年法院判决书、2015年~2019年卫生行政机关和2014年~2020年人民调解统计资料,医疗纠纷长期处于高发态势,人民调解发挥了诉源防控的关口作用,是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连接点。建立诉前调解对接、疑难案件联动、司法确认衔接、医疗纠纷研判、联席会议、委托调解、学习培训、信息互联共享、指导和报告、纠纷预警对接、重大社会影响案件协助化解等具体制度,深化和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全文阅读:

     http://doc.yizhe.org.cn/2021-17/2021-17-13.pdf

     临床医生论坛

     剖析过度整形美容的原因及其危害

     程天凌, 唐胜建, 常焕超

     近年来,伴随着巨大的行业红利,过度整形美容的话题受到公众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回顾整形美容行业的发展史和临床概况,指出行业发展中过度整形美容这一现象,从内因和外因两个层次多个角度深入剖析造成过度整形美容的原因,并从身心健康、异化现象、社会认同感、价值观等方面阐述过度整形美容的危害,最后从科学的政策和监管机制、正确的社会舆论导向、机构和医生的职业道德规范、求美者正确观念的树立四个方面提出了破除过度整形美容的举措。

     全文阅读:

     http://doc.yizhe.org.cn/2021-17/2021-17-14.pdf

     谈《外科学》Colles骨折的表述存疑

     许明熙, 汪礼军, 黄珍谷

     Colles(克雷氏)骨折即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为临床最多发的骨折病种。我国本科教材《外科学》对此病种的诊疗表述存在着诸多疑点:远折端的移位方向主次颠倒、近折端向掌侧移位不实、正位图征闭门造车虚构、手法复位顺序和复位方向有误、石膏外固定表述不清、手术切口单一片面:治疗方法总体上缺乏多样性,尤其把小夹板疗法删除。就涉及问题提出商榷,以期明辨是非,贴切临床实际,从而切实担当起科学、规范引导临床行为的先进性表率作用。

     全文阅读:

     http://doc.yizhe.org.cn/2021-17/2021-17-15.pdf

     医学社会史

     清代中国医者渡日成因与影响考辨

     安艺舟

     清代以来日本从中国进口医学书籍和药材量持续增多,但由于缺乏具有临床经验的医师指导,解读新出医书和识别新药等方面困境重重。为提升本国医疗水平、应对江户时代以来频繁出现的灾情,幕府出台了从中国引进医学人才的方案。中国渡日医师人数有限,赴日后由于两国医学传统和用药理念差异,合作面临诸多困难。但经过双方不断磨合与交流,日本汉方医学理论和实践水平都有极大提高。以往返于两国之间的商人为纽带,两国医师也开辟了远程交流与请教的新渠道。这种互动模式,为后来东亚各国医疗合作体系建设和医学理念革新起到了示范作用。

     全文阅读

     http://doc.yizhe.org.cn/2021-17/2021-17-16.pdf

     近代“考医”观念探析

     王容, 张玲

     西学东渐之下,“考医”言论大盛于近代。时人认为,医界乱象源于国家无“考医”之制,故国家应对行医人员进行资格考验,合格方许行医。至于如何“考医”,时人既有共识,也存在不少分歧。与近代以前的医家议论相比,近人的“考医”言论,虽有因袭,也多新论。另一方面,在论及“考医”时,近人多忽略中国考试官医的传统,反而强调东西各国的“考医成法”;尊西趋新,无视、鄙视或摈弃传统一度成为时尚,然传统对近代“考医”的影响依在。透过“考医”,既可管窥当时的社会心态,也可重新审视西方与中国传统对近代中国社会及文化的影响。

     全文阅读:

     http://doc.yizhe.org.cn/2021-17/2021-17-17.pdf

     图文编辑:于磊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第17期全文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学与哲学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