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与哲学》2021年第42卷第18期目录
2021/9/30 14:49:00 医学与哲学

    

     思想无疆界,《医学与哲学》最新目录与全文,官网免费下载阅读,敬请阅读原文。

     2021年第42卷第18期

     专论

    

     痛苦如何走向哲学

     ——痛苦哲学的内涵、隐喻与范畴

     王一方(1)

     当代医学对痛苦的消解:伊凡·伊利奇医学批评思想之源

     陈雪扬, 唐文佩(6)

     他者视域下的医学暴行

     ——二战期间医源性战争暴行的痛苦记忆与当代反思

     杨彦君(11)

     痛苦哲学中的隐喻智慧与叙事赋能

     杨晓霖, 佟矿(15)

     临床决策与哲学思维

    

     临床指南和个体化治疗辩证应用

     ——以肺癌筛查及综合治疗方案选择为例

     史文松, 胡玉缀, 常国涛, 等(21)

     智能医疗能否取代希波克拉底传统

     邹文卿, 吕禹含(25)

     健康伦理

    

     日常生活医学化与健康商品化的反思

     皇甫铮(30)

     健康养老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

     黄奕言, 姜柏生(34)

     医学人文实践

    

     医学人文境界的概念、内涵及其影响因素

     姜海婷(39)

     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诊疗的医学人文关怀

     曾宪政, 宋莉, 陈婵(44)

     患者·医生·医院

    

     大肠癌患者就医延迟体验的质性研究

     钟君, 龙文嘉, 王静怡, 等(47)

     青光眼患者患病体验的质性研究Meta整合

     吴燕, 陈贵海, 董立红, 等(52)

     医学与法

    

     中医医疗损害的特点及防控对策研究

     ——以109例典型案件为例

     赵敏, 夏雨桐, 姜锴明, 等(58)

     英国精神障碍患者非自愿医疗制度及其启示

     岳远雷, 陈绍辉(63)

     我国癌症防治策略的法治化思考

     郭晓斐, 喻达(68)

     书刊评论

    

     “在场”的情感与道德实践:兼评《护理的温度》

     程瑜, 胥懿恩(73)

     常识概念、神经科学与取消主义

     ——《神经伦理学和关于常识的科学修正》述评

     王帅(77)

     2021年第18期摘要

     专论

     痛苦如何走向哲学

     王一方

     以当代临床境遇为背景,展现人类疼痛感受及其哲学认知的嬗变,包括从痛苦到苦难的生命觉知与哲学觉悟,继而从语义层面对疼痛、痛苦、苦难的内涵进行哲学修辞分析,试图洞悉疼痛、痛苦、苦难的复杂存在与临床复调叙事,探究疼痛与痛苦的哲学隐喻,建构疼痛、痛苦、苦难哲学的基本范畴,揭示临床疾苦认知的“逆向”特征,从疼到痛,从疾痛到疾苦,从痛苦到苦难,是一个拒绝精准性,凸显模糊性的“返祖”过程,也是医学不确定性与诊疗艺术性的真实呈现,旨在助力叙事医学“回应苦难”理念的深入理解,也为循证医学、精准医学的哲学反思提供契机。

     当文代医学对痛苦的消解:伊凡·伊利奇医学批评思想之源

     陈雪扬, 唐佩

     哲学家伊凡·伊利奇的医学批评思想,源于他对痛苦的思索与追问。正是医学灌输了对疼痛、残疾和死亡的恐惧,将征服痛苦作为职业努力的方向,激发了人们对避免痛苦的不切实际的期望。同时,对技术的依赖与沉迷造成了苦难意义的消解,使人们无法应对自身的痛苦,亦无法对处于痛苦的他人怀有同情。伊利奇以此为出发点展开对医源性与医学化问题的讨论,其观点在半个世纪中受到持续争议和反复解读,为当代医学批评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亦为理解医学与社会的复杂互构关系提供了独特取径。

     他者视域下的医学暴行

     杨彦君

     关于医学暴行的历史记忆和当代反思,通过梳理纳粹医学的反思与实践,日本医学的反思与实践,中国人的个体记忆、集体记忆和国家记忆,认识到:必须在思想层面和实践层面共同采取行动,立足客观的、真实的、准确的历史记录,开展跨媒介多元传播,影响东亚国家的历史认识,推动欧美国家的社会认知,特别是医学界的历史认识、社会认知和价值判断,进而在全球范围内形成“医学暴行”的历史记忆,促使未来的医学沿着人道主义方向前行,当是一条通向“防止历史悲剧重演”的必由之路。

     痛苦哲学中的隐喻智慧与叙事赋能

     杨晓霖, 佟矿

     痛苦是生命的常态,人人都应了解痛苦哲学,学会承受并跨越生命的苦难。隐喻和叙事的欲望是生命主体遭受痛苦时的“基本冲动”。在阐释常见的痛苦隐喻策略类型的基础上,通过展现苦痛者自我救赎的隐喻智慧和引发医护人员职业反思的苦难者隐喻,阐明痛苦隐喻的生成和表达对由苦难造成的生命叙事断裂所产生的弥合作用,倡导通过隐喻性叙事帮助构建主体间叙事互动关系,帮助受苦者走出伤痛叙事闭锁,重新融入和谐动态的生命叙事进程中。

     临床决策与哲学思维

     临床指南和个体化治疗辩证应用

     史文松, 胡玉缀, 常国涛,

     肺癌筛查的方法,以外科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化疗、靶向治疗、放疗、免疫治疗等序贯或联合)的选择差异及患者的真实世界,都直接影响患者预后。另外,现实世界中临床医生多采取自己擅长的方法去治疗,有时忽略了对患者最有益的方案。建议在循证医学的指导下,以临床指南为基石,结合患者个体化病情,胸外科、肿瘤科、放疗科、中医科及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等多学科会诊讨论后,给予精准诊断和治疗。同时,将医患共同决策的模式与个体化指南相结合,最大可能使患者获益。

     智能医疗能否取代希波克拉底传统

     邹文卿, 吕禹含

     以希波克拉底为代表的医学思想是现代医学发展的里程碑,在医学史上首次形成了以临床观察和逻辑推理为基础的医学体系,将病人视为与自然相统一的心身整体,将治愈“病人”而不仅仅是治愈疾病作为临床的终极目标,体现了医学人文理想与对病人奉献的价值追求。人工智能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是智能医疗不能取代临床医学,其存在缺乏人文关怀、忽视身心整体性、不能有效区分个体差异以及伦理规范不完善等问题。现代医学发展需要深入挖掘希波克拉底传统所蕴含的以“病人”为中心的核心要义,两者相结合是现代医学的发展维度。

     健康伦理

     日常生活医学化与健康商品化的反思

     皇甫铮

     伴随健康焦虑和日常生活医学化问题的产生,年轻群体出现了频密的健康商品服食现象。围绕27名大学生群体展开深度访谈,研究发现年轻群体对日常服食的健康商品有着全新的定义,其服食行为不仅受到亲友的推荐,也受大众媒体和文化环境的影响,从而自主健康管理成为常态。健康商品的服食成为缓解健康焦虑的惯常仪式,亦构成对身体的新一轮监控。此外,伴随个体易出现基础保健过度的问题,健康在逐步商品化的同时,成为被“零售”的状态。

     健康养老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

     黄奕言, 姜柏生

     为了更好地推行和实现健康养老,通过评析健康养老的概念,建构健康养老的理论内涵,以及确定健康养老的两条基本实践路径,发现目前我国的健康养老在老年人个体和社会环境层面,存在教育不足、个人健康责任不强、过度医疗和照护、老年歧视文化、强制退休政策和社会参与机制不健全的问题。因此,建议改进老年教育、提高个人健康责任意识和能力、防止过度医疗和照护、加强健康养老文化建设、改革退休政策,以及完善社会参与机制,从而保障老年人获得高质量的晚年生活。

     医学人文实践

     医学人文境界的概念、内涵及其影响因素

     姜海婷

     医学人文境界是医学主体对医学人文精神和医学人文关怀的追求所达到的层次和高度。通过界定医学人文境界的概念,阐释其在医疗思维、技术实践、医德修养、职业定位、人生价值五个表征维度的具体层次和特点,分析其人文价值观、信仰、人文医学教育、工具理性、社会系统等主要影响因素,指出提升医学人文境界对实现医学主体自我价值,完善医学教育体系,提供以人为本的健康服务,促进和谐医患关系,维护患者健康,实现医学人文的终极目标,具有现实意义。

     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诊疗的医学人文关怀

     曾宪政, 宋莉, 陈婵

     对患者生命和健康的医学人文关怀,是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在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特殊性,患者病程长、疾病负担大,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对这部分患者给予人文关怀尤为重要。然而在日常的诊疗过程中,因为传统生物医学的推崇、医生关注不足、医患沟通和情感交流不足等原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患者存在人文缺失。通过增强医务人员的人文意识,鼓励患者倾诉并且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制定合理的诊疗流程等措施,有利于持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减轻患者的疾病负担。

     患者·医生·医院

     大肠癌患者就医延迟体验的质性研究

     钟君, 龙文嘉, 王静怡,

     以治疗路径理论模型为框架,了解大肠癌患者就医延迟的体验及观点。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武汉市某三甲医院2020年12月~2021年5月诊断为大肠癌的住院患者进行面对面半结构式访谈,通过内容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提炼与总结。共对12名患者进行访谈,归纳出4个主题:症状的认知与评估、寻求健康帮助行为、获取疾病诊断和面对并计划治疗。可见,当前大肠癌患者就医延迟现象严峻,应关注患者治疗路径的影响因素并提供针对性的支持与干预,以促进健康行为。

     青光眼患者患病体验的质性研究Meta整合

     吴燕, 陈贵海, 董立红,

     了解青光眼患者的内心需求和感受。对已出版的关于患者患病体验的质性研究进行系统评价。计算机检索4个中文数据库及 9个外文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0年8月。采用澳大利亚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对文献逐条进行质量评价,最后运用Meta整合方法进行结果整合。共纳入14篇文献,提炼出24个研究结果,整合出患者对青光眼的认知和知识需求、应对方式和打破生活常态3个主题。青光眼患者缺乏疾病相关知识,其应对疾病的方式单一,而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医护人员应该重视青光眼患者的内心需求,以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

     医学与法

     中医医疗损害的特点及防控对策研究

     赵敏, 夏雨桐, 姜锴明,

     近年来,法院受理的中医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案件数呈增长趋势。中医医疗损害多集中于东部地区及一级、二级医院等低层级医疗机构。医方缺乏执业资格是中医医疗损害发生的特殊原因,75.3%中医医疗损害纠纷与使用中药及中医非药物治疗方式导致的损害有关。缺乏中医药损害鉴定专门机构和鉴定专家、统一的鉴定标准及因果关系认定困难是中医医疗损害鉴定的实践难题。有必要通过推进中医药医疗资源在区域、医院层级上均衡配置,加强中医诊疗行为的专业性,完善中医医疗损害的鉴定程序,完善中医药法律法规体系来妥善处理及化解中医医疗损害纠纷。

     英国精神障碍患者非自愿医疗制度及其启示

     岳远雷, 陈绍辉

     在英国,精神障碍患者的非自愿医疗包括入院评估、入院治疗和紧急情况下的入院评估等多种类型,且法律对各种类型的非自愿医疗均规定了相应的适用条件和程序。同时,对于患者的非自愿入院,英国没有采取西方国家盛行的司法审查制度,而建立了独具特色的精神卫生审查裁判所制度作为事后救济途径。英国独特的非自愿医疗制度对我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如多元化的非自愿医疗体系、充分有效的事后救济机制、完备的非自愿住院决定的制约机制等。

     我国癌症防治策略的法治化思考

     郭晓斐, 喻达

     针对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逐渐上升的严峻趋势,我国从国家层面制定癌症防治政策和措施,初步建立癌症防治体系,但仍存在薄弱环节和深层次问题。为将癌症防治纳入法治化轨道,建立完善的癌症防治法律体系,在梳理癌症流行病学趋势和防治进展的基础上,初步分析癌症防治法治化的法理基础。通过总结我国癌症防治法治化现状和困境,从加快立法进程、完善法律配套制度和以法治思路解决实践问题等方面提出癌症防治工作的法治优化建议,以保障公民健康权,促进癌症防治事业的发展。

     书刊评论

     “在场”的情感与道德实践:兼评《护理的温度》

     程瑜, 胥懿恩

     新世纪以来,当代护理理念与护理实践皆强调以患者为中心,但现实世界中仍然有护患关系紧张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还是由于在护理的实践过程中不同参与者之间互不了解彼此的观念与行为意涵,导致人文观念和实践之间产生了脱节的现象。《护理的温度》一书采用了叙事医学的方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向广大读者展示了医护人员通过“在场”这样的照护实践给患者提供身心照护的过程。从人类学反思性与整体性的视角出发,通过分析《护理的温度》一书来重新理解并阐释了照护以及在场等概念。

     常识概念、神经科学与取消主义

     王帅

     关于神经科学的进步带来的伦理涵义的探讨通常包括评估这种进步对常识概念框架的影响,尤其是对常识心理学和常识道德的影响。根据心灵哲学中的取消主义立场,在常识的概念框架和科学的概念框架之间存在着难以弥合的不兼容性。娜达通过引入刘易斯的功能主义方法论对这种所谓的不兼容立场给予反驳。通过进一步引入神经科学和神经伦理学等交叉学科研究,娜达得出结论:常识心理学和常识道德的概念框架已经吸收并将会不断吸收前沿科学理论的影响,常识与神经科学在概念框架上是相连续的而非不兼容的关系。

     图文编辑:姜莹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第18期全文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学与哲学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