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与哲学》2021年第42卷第19期目录
2021/10/15 16:08:00 医学与哲学

思想无疆界,《医学与哲学》最新目录与全文,官网免费下载阅读,敬请阅读原文。
2021年第42卷第19期

专论
当代医学伦理学视野中的医疗职业伦理、生命伦理与健康伦理
曹永福(1)
国内外健康伦理责任研究主题及主体研究的计量分析
段志光, 王香玉(5)
制度伦理视域下老龄健康公平
刘玮玮, 贾洪波(10)

医学哲学理论研究
中医命门学说的现象学分析
李学盈, 谢晓琳, 梁瑞琼, 等(16)
关系实在论视域下的中医哲学体系新释
薛公佑, 程旺(19)

医学科研伦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国际科研合作持续性的分析研究
张钺, 李正风(23)
医学论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标注不端行为现状分析及对策
苟莉(30)
临床研究项目伦理审查中的知情同意问题
廖绮霞, 赖永洪, 刘俊荣(34)

医学高新技术伦理
医疗人工智能前沿研究:特征、趋势以及规制
周文康, 费艳颖(38)
人工智能道德顾问的伦理问题
李洋, 王晓敏, 吴影, 等(45)

安宁疗护与死亡伦理
多元文化对儿童安宁疗护实践的影响
周英华, 庄严(49)
儿童安宁疗护服务路径整合实践探讨
——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为例
傅丽丽, 张灵慧, 汪庭娟, 等(55)

卫生政策与制度伦理
我国基本医保筹资机制的现状、问题和对策
舒国宋, 李久辉(60)
论公共卫生服务与基本医疗服务的协同之路
任晓春, 牛亚泽, 孟令光(65)
“互联网+医疗”与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探讨
蒋骏, 李志光, 张雪静, 等(70)

医学教育探索
医学教育的社会需求与内涵式发展的逻辑向度
曾亮(74)
医学创新人才跨专业教育模式探讨
林为平, 潘燕霞, 陈旻, 等(78)
2021年第19期摘要
专论
当代医学伦理学视野中的医疗职业伦理、生命伦理与健康伦理
曹永福①
①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基础医学院
古代医德思想主要是医者个体的职业美德和职业戒条。近现代医学伦理学主要关涉医界的行业规范。生命伦理学以生命医学技术的研究开发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引发的伦理问题为导向,探讨道德的社会应对措施。健康伦理学明确健康的价值地位,确立不同社会主体的健康道德责任。公共健康伦理学确立健康或卫生领域中的公共伦理。当代医学伦理学经历了古代医德学,近现代医学伦理学、生命伦理学、健康伦理学与公共健康伦理学的不同阶段,是对不同阶段医学伦理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当代医学伦理学有着医疗职业伦理、生命伦理与健康伦理的不同面向。
国内外健康伦理责任研究主题及主体研究的计量分析
段志光①王香玉①
①山西医科大学健康人文研究中心
以VOSviewer软件为分析工具,对国内外健康伦理责任研究主题进行计量分析,形成可视化视图,以了解国内外健康伦理责任的研究热点和责任主体。结果表明,国内外健康伦理责任的研究主题基本一致,都包含公共健康伦理、医学伦理、生命伦理等主题,但国外的发文量多,发展速度快,研究内容丰富。国外侧重对个人责任主体的研究,国内侧重对政府责任主体的研究。我国健康伦理责任研究需要增加研究内容的多样性,促进研究方法的多元化,明确责任主体及责任范围。
制度伦理视域下老龄健康公平
刘玮玮①贾洪波②
①华北电力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老龄健康公平直接关系到积极老龄化战略目标的实现。制度是老龄健康公平的主要影响因素,制度伦理成为研究老龄健康公平的必要视角。当前,我国存在老龄健康代内不公平和老龄健康代际不公平,前者是指老年人群体内部的健康不公平,后者是指老年人群体与其他年龄群体之间的健康不公平。从制度伦理视角来看,老龄健康代内不公平源自相关制度同一性正义的缺失,老龄健康代际不公平源自相关制度差异性正义的缺失。为了促进老龄健康公平,制度建设应在形式公正原则和实质公正原则指导下,采取具体措施完善相关制度。
医学哲学理论研究
中医命门学说的现象学分析
李学盈①谢晓琳①梁瑞琼①邱鸿钟①
①广州中医药大学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
运用现象学的还原、建构和解构方法,以中医命门概念为考察对象,认为“命门”在原创文本中只是指足太阳膀胱经“结于”眼睛的一个穴位,但随着历代医家意指的变化,“命门”被意指为不同的指称对象和赋予不同的指称意义,而这一演变与中医左右空间范畴的文化偏好和针灸临床操作有关。“命门”指称对象和指称意义的多样化说明该概念早已不可能再在同一意义下意指各种不同的存在。命门的本质是与此在意向性构造和意义赋予有关的存在。通过对命门之说的正本清源,将有助于维护原创“命门”专属概念的唯一性,提高中医逻辑的严谨性。
关系实在论视域下的中医哲学体系新释
薛公佑①程旺②
①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福建
②北京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从关系实在论看,中医哲学体系可重新解读为关系哲学,它是对“气-阴阳-五行”关系模型的描述,可由之演化出四气、六气、八卦等多维模型架构,适用于处理不同复杂程度的事物。此模型可进一步精炼为“关系-场”,场代指气的概念,关系代指阴阳、四气、五行等概念。不同层次的场彼此嵌套,事物在不同场内属性可有不同,而在固定场内属性唯一;在不同场间认识事物即是辩证逻辑,在固定场内考量则不违背形式逻辑。通过此种诠释,有助于彰显中医哲学的公理性并澄清其内蕴的逻辑内涵。
医学科研伦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国际科研合作持续性的分析研究
张钺①李正风①②
①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
②中国科学院学部-清华大学科学与社会协同发展研究中心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社会正常的活动和进程带来的影响具有不可预知性,国际合作是科学发展与知识传播的有效手段,也是解决重大科学工程和全球问题的重要途径。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国际合作的分析,有助于理解不同国家的科学研究的可持续性模式。研究发现美国科研机构一直占据着对国际合作的积极地位,而我国则更注意对本国热点事件的研究且具有良好的国际合作参与地位,但其地位会伴随着热点褪去而明显降低。促进更多的科研机构研究的持续性,有助于巩固我国的科研国际合作地位,树立我国在国际交往中积极地位。
医学论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标注不端行为现状分析及对策
苟莉①
①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华西期刊社《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编辑部
以某医学期刊出版社9本中文期刊2020年刊载的559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426篇论文作为研究对象,对虚构标注、擅自标注、无关标注、不当标注4种基金标注不端行为进行分析。医学论文中最普遍和最严重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标注不端行为是无关标注,占比为50.47%;擅自标注占比为9.62%,虚构标注占比为4.93%,不当标注的两种表现形式分别占比为7.04%和6.57%;仅152篇论文(35.68%)中的18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38%)标注合理可信。医学期刊出版单位必须重视并主动作为,采取措施积极行使科研诚信监督之责,才能有效改变学术论文基金标注不端行为现状,助力学术出版伦理建设,促进学术出版生态净化。
临床研究项目伦理审查中的知情同意问题
廖绮霞①赖永洪①刘俊荣②
①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医务科
②广州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知情同意的目的在于尊重受试者的自主权,维护受试者的利益,绝不能当作临床研究者自我保护的手段,也不能认为没有伤害风险的就可以不履行知情同意。当前临床研究项目的伦理审查实践中,知情同意存在受益、风险、补偿等事项的告知说明不充分、不准确等问题,明确同意执行不到位问题,知情告知不及时问题。建议细化告知说明事项、切实履行知情权,在知情同意过程中切实保障受试者真正理解、确保明确同意,提高研究者的伦理意识、强化多个部门的监管责任。
医学高新技术伦理
医疗人工智能前沿研究:特征、趋势以及规制
周文康①费艳颖②
①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②大连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
基于医疗人工智能的具体实践,立足深度学习、智能机器人、医疗大数据三个面向,聚焦各类创新主体协同发力以及各要素之间系统整合,总结医疗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现状特征与发展方向,并从数据伦理、责任伦理、算法伦理以及法律监管进行风险识别。最终,以技术创新为依托并结合伦理规范与制度转型,从医疗大数据的规范。智能机器人的调适、算法伦理的治理以及准入机制的完善四个方面规制医疗人工智能的应用和准入,打造智慧健康管理与疾病诊疗的医疗资源价值新格局。
人工智能道德顾问的伦理问题
李洋①王晓敏②③吴影①周岚①刘星④⑤
①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②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临床药理中心
③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临床试验研究中心
④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
⑤中南大学医学人文研究中心/中南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
对道德提升的普遍反对意见是其对行为主体的挑战,而提倡人工智能道德顾问的学者认为,人工智能道德顾问不仅可以保持人类道德价值观的多元化,还可以帮助用户克服心理局限增强自主性,所以比其他形式的道德增强更具优势。对人工智能道德顾问进行综合分析,指出研发与应用人工智能道德顾问技术将面临的伦理问题,包括道德相对主义、道德主体判定、行为隐私保护、行为责任认定等问题。目前人工智能道德顾问不会超越人类的道德权威,在承认自身的道德局限性的同时,应合理利用人工智能实现道德主体潜力的最大化。
安宁疗护与死亡伦理
多元文化对儿童安宁疗护实践的影响
周英华①庄严②
①江苏大学医学院
②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产科
在介绍文化与多元文化护理、文化敏感性与文化胜任力及儿童安宁疗护的基础上,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从六个方面阐述多元文化对于儿童安宁疗护实践的影响,包括病情告知及决策、语言与非语言的交流、对疼痛的理解和管理、对治疗的选择及精神照护、对疾病和死亡的理解、死亡仪式和死亡地点的选择。在儿童安宁疗护中,医务人员要具有文化敏感性与文化胜任力,了解不同文化的特征,使用恰当的沟通技巧,以提高对患儿和家庭的照护质量。
儿童安宁疗护服务路径整合实践探讨
傅丽丽①△张灵慧①△汪庭娟①徐虹②陶毛毛③翟晓文④
①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社工部
②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肾脏科
③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
④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血液肿瘤科
基于文献法及20余例医务社工参与的儿童安宁疗护个案经验,建构出在三甲儿童专科医院内开展儿童安宁疗护的整合路径,分为安宁疗护服务启动、医务社工专业评估、安宁疗护场所选择及个性化关怀服务提供、安宁疗护服务终止。并分析影响实践的关键要素为多学科团队的搭建、家属对临终事实的接纳度、患儿家庭临终场所选择的意愿表达、家庭的照顾能力、社区医疗资源的可及性。最后结合文化语境和现状就儿童安宁疗护实践提出总结与建议。儿童安宁疗护服务路径整合实践提高了临终患儿的生命质量,也体现了以患儿家庭为本的人文关怀。
卫生政策与制度伦理
我国基本医保筹资机制的现状、问题和对策
舒国宋①②李久辉②
①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②上海健康医学院中国共产党卫生政策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
经过20多年医保改革,我国建立了较为成熟的基本医保筹资机制。但随着实践的发展,基本医保在筹资机制、统筹层次、保障待遇、个人账户、基金监管等方面暴露出一些问题。通过建立政府、单位、个人三方缴费的职工医保筹资机制、与个人收入挂钩的居民医保筹资机制、科学合理的待遇清单制度,以及提高个人账户运行效率和基金监管能力等路径;坚持法治思维、底线思维和辩证思维,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进行开源节流改革等基本方向,优化基本医保筹资机制,推动基本医保高质量发展。
论公共卫生服务与基本医疗服务的协同之路
任晓春①牛亚泽①孟令光①
①山西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的整合型医疗卫生体系需要基于“防治-诊治-康复”等过程实现公共卫生服务与基本医疗服务的协同,要求医疗卫生服务供给必须具有连续性、有效性和公平性。当前,医疗卫生服务面临供给碎片化、“倒三角状态”的结构性失衡困境。浙江、安徽、河南等地在组织架构、组织资源整合、组织规范等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实现公共卫生与基本医疗服务的高效协同,需引入组织机制、市场机制和伦理机制,构建包括文化、组织、利益在内的卫生命运共同体。
“互联网+医疗”与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探讨
蒋骏①李志光①张雪静①刘虹②陈玉鑫③
①江苏省人民医院科技处
②南京医科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
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人力资源部
以“互联网+医疗”和分级诊疗的关系为着力点,力图解决二级医院、三级医院开设的“互联网+医疗”吸引了本该去基层医疗机构就诊的患者,阻碍了分级诊疗发展的问题。通过分析“互联网+医疗”的相关政策及发展现状,找出“互联网+医疗”削弱分级诊疗实施的原因。提出医疗联合体视角下的由政府主导,以“互联网+医疗”为技术手段,建立紧密的分级诊疗联合体、适当的利益分配体系、完善的法律法规的对策建议,促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
医学教育探索
医学教育的社会需求与内涵式发展的逻辑向度
曾亮①②
①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②重庆医科大学医学教育研究室
医学教育发展的历史逻辑决定了其与社会发展的紧密关系,当前,医学教育发展中存在着学制多样化且门槛参差不齐、招生规模庞大且专业过多、医学人才学历有待提升等与社会需求不完全匹配的问题。通过坚持精英教育与内涵式发展协同发展、梯度发展与内涵式发展有机结合、新医科对医学教育的引领、加强与社会系统的联动与融合等措施。探究社会需求与医学教育内涵式发展协调一致的应然逻辑,是各医学院校内涵式发展的现实举措,也有利于实现社会需求与医学教育协同共赢。
医学创新人才跨专业教育模式探讨
林为平①②潘燕霞①②陈旻②③徐煜凌①②王喆①②王诗忠①②
①福建医科大学健康学院
②福建省康复养老与产业促进协同创新中心
③福建医科大学卫生健康研究院
为顺应医学教育的创新发展趋势和大健康社会需求,在梳理医学跨专业教育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分析跨专业教育模式的优势与挑战基础上,提出了健康领域跨专业教育的模式,并进行初步的探索与实践。围绕健康养老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两条主线,搭建跨专业教育创新平台,把握课程整合、组织创新和机构建设三个要素,在理念塑造、知识技能和社会实践等环节中融入医学多学科知识和人文素养,探究了医教协同的多主体协同育人机制。
图文编辑:于磊
感谢各位读者的支持,我们将以上每篇文章的全文内容附在网站,可通过阅读原文查询相应文章。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第19期全文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学与哲学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