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流动儿童的教育讨论打工群体的思维方式 | 沙龙预告 11.19
2017/11/14 南都观察

▲ 《野草集》预告片
在纪录片《野草集》的预告中,面对北京的打工子弟学校的学生以及他们的家长,一位老师说——
“跟爸爸妈妈去沟通,你的想法是什么样的,这样,爸爸妈妈最后的决定,就可能比较容易倾向于综合进你的意见。……不管在什么时候遇到困惑、困难,要学会求助。
“你的同学是非常重要的伙伴,还有你觉得你放心的、信任的老师,还有(那些)不管你在北京还是老家,跟你亲近的家人,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中间有一条,不管你是选新立、新未来,还是回老家,一定不要轻易地让自己在初中阶段就退学。如果在初中阶段就退学,当你进到社会,要想回重新回到学校到体系是非常难的。所以,老师只有这一个要求——初中的三年,不管你在哪儿,你得熬住了。”
……
在《野草集》中,导演关注教育平权的议题,调查、探访北京的打工子弟学校,深度跟踪采访了几个个案。策展人张涵露撰文称,“阶层分化和人群分隔是当代城市的常态,在传播层面,打工者群体常被塑造为受害者、替罪羊——总之,走投无路的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新工人影像小组的创作出自于一种图像生产的自觉——既是一种自我确认,同时也渴望交流。
“也因此,《野草集》在今年完成制作之后,主创人员的工作才刚刚开始。影片在不同场合的放映,以及每次的映后谈,都构成了新工人影像小组位于镜头之外的叙事网络。目前他们已经在皮村新工人影院、丰台某快递仓库、聚集艺术从业者和学者的三声书房、位于朝阳区某中高档商区内的‘央·美术馆’等跨度巨大的场地进行过放映。
“不同领域之间的壁垒、不同人群之间的隔阂,在这些映后谈中频频突现,然而不期而遇往往是彼此熟识的第一步。内在于新工人影像小组工作中的对交流的渴望,于这些时刻带来了契机。”《新工人影像小组:对图像的权利》
11月19日(周日)19:00-21:00,《野草集》创作团队“新工人影像小组”的成员宋轶,将在706青年空间举办纪录片放映及交流活动,以相对成熟、全面、多视角的形式,展现北京打工人群的思考和行为逻辑。为有意愿深入了解这个阶层的朋友提供直观的参考素材。



▌主办机构
新工人影像小组 | 706青年空间 | 南都观察
▌公益支持
南都公益基金会
▌参与方式
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填写报名信息。

▌场地支持

本次讲座被“新工人影像小组”视为对北京流动儿童教育问题所作的影像报告。用于放映、报告和开放讨论的6个片段,分别涉及在近年来人口疏散的背景下,来自流动儿童、打工小学老师、校长、家长以及在城市里长大的“打工者二代”面对其“第三代”教育问题的5种态度和出路探索。这些视频画面中包含的多个层次、多重面向的问题,我们也将做细致的分析。最后,希望就底层社会的能量蕴含在哪,又意味着什么,进行开放讨论。
新工人影像小组成立于2016年,是一个由工人、艺评人、公司白领、学生组成的影像创作集体。

706青年空间是中国第一家青年空间。举办了近两千场活动,涵盖多种活动类型。试图创造一种新型的实体空间形态,孵化具有潜力的合伙人项目,通过社群式的学习,倡导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教育理念,让青年人探索生活的更多可能性。

南都观察(Narada Insights)是南都公益基金会推出的思想平台,关注社会公共议题,以多元视角和专业解读呈现独立观察。

新工人影像小组:对图像的权利
解决留守问题:爸妈返乡不如让孩子进城
把妈妈叫回家,农村孩子就能考上高中?
1亿流动留守儿童,他们的未来怎么办?

留守农村的“注定”是女性?
精准扶贫:挑战在哪里?
王者荣耀:游戏是怎么被污名化的?
人民的名义:这些细节透视中国政法体制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南都观察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