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大变革前夜,哈瓦那的外国人仍难买到一枚鸡蛋
2018/2/2 南都观察

    

     经作者授权转载,原文发于阿强同志

     全文4400余字,读完约需8分钟

     “先生,你的VISA呢?”

     “我是中国人,我去古巴不需要签证。”我回答说。

     “NO, NO,你需要签证。”

     “我不需要,我是中国人!”我有一丝不耐烦。

     “你需要一个这样的签证。”工作人员指了指样板。

     “我在哪里可以拿到这样的签证呢?”

     “就在我这里,100美金一张。”她说。

    

     从迈阿密飞往哈瓦那的航班,是我经历过的在机舱外等待时间最长的一次。

     旅客们除了托运的大包之外,大部分人还提了两到三个小件行李进入机舱,后面的旅客因为找不到空间放行李,而排着长队。

     空姐从前到后为旅客找放行李的空间,最后发现一个老人的拐杖无处安放,还有一个中年男人手里捧着一匹木雕的马,这显然不能符合飞行要求,空姐又花了一段时间为他们找地方。飞机起飞前,我发现,大部分旅客的座位前方也放了行李。

     古巴物资短缺,那些回古巴探亲的人,总是希望能带回更多的东西,以帮助那边的亲友。去古巴需要填写理由,旅游是不可以的,在12条选项中,我选择了“支持古巴人民”。

    

     抵达哈瓦那时,已是晚上,机场外有些黑暗,与迈阿密的灯火辉煌天壤之别。打车到住处需要25CUC(像是外汇劵,一块CUC可以换25比索当地货币,一块CUC可以换7块多人民币)。

     我的房东去问出租车时,因为他是当地人,出租车司机几乎没有抬眼看他,当房东指了指我时,司机用最快的速度转身上车。

     这样的价钱算下来,费用远远贵过中国,在之后的行程中,我才发现,在哈瓦那尽管当地居民平均月收入只有200人民币左右,但对外国游客来说,这里是全世界消费最贵的地方之一,不仅贵过广州,也贵过纽约。

     我经朋友介绍,住在一个当地人家里,这是一个三口之家,儿子5岁,在上幼儿园,男主人会讲一些英语,沟通基本上没有障碍,女主人穿着讲究,温文尔雅,热情好客。放下行李之后,男主人说,他要去姑姑家,问我是否同行。我对了解古巴充满兴趣,当然乐意前往。

     他姑姑家住的是楼房,看上去有三房一厅,姑姑是医生,姑父说,他2008年奥运会时去过中国工作过一段时间,在古巴,出过国的人,一般属于条件较好的。古巴人并不容易申领到护照,就算申领到护照,因为贫穷,一般国家也不愿意给他们签证。

    

     ▲ 这是房东的姑姑家的客厅。

     姑姑最后给了我的房东10几个鸡蛋,我想,这在古巴也许算是紧俏的礼物之一了,因为房东家有小孩,古巴的免费教育给孩子们提供的营养有限,有条件的家庭,家长每天会煮一个鸡蛋让孩子带上,以增加营养。

     〔三〕

     我的中国面孔一看就是“外宾”,在买东西时,一些当地商贩,会用CUC报价,比如一块披萨,也许本地人是5比索,相当于1块多人民币,但外国人很容易被索要2-3CUC,这相当于付出了比当地人多几十倍的高价。

     即便是坐轮渡,古巴人是免费的,外国人一般是0.4比索,但如果你不知道价格,收票员会随意的问你要1CUC,这相当于25比索,我看到6个意大利的游客就有这样的遭遇。

     市场空间正在开放,个体户们正在发展成为当地的富裕阶层。在哈瓦那也可以订到Airbnb,但他们需要拿到政府许可的牌照,据说,需要送出一些钱用于打点“关系”。

    

     ▲ 鸡腿的价格1.7CUC,也远远贵过美国。

    

     ▲ 商场里销售的电器。

     中国制造在这里享有美誉,我住的房东家用的电视是康佳,冰箱是海尔,风扇是美的。但是计划经济仍然是主流,人们排着长队,带着一个粮票一样的本子去购买食品,米和鸡蛋等都是需要凭票供应。

    

     ▲ 这是政府发的供应票,每次领取后,会在上面做登记。

     我在城市里穿行,碰到一些卖鸡蛋的地方,询问我是否可以购买鸡蛋,被拒绝了,我不是古巴居民,没有粮票。在古巴的三天里,我一直在想着买鸡蛋的事情,我想如果能买到鸡蛋,我就送一些给房东家的小孩。

     直到最后一天,一个当地女人告诉我,你可以去买鸡蛋的地方,高价购买当地人的供应,她用西班牙语跟其中的两个女人说,我想要买鸡蛋,可以五CUC卖给我,但那俩个女人显然并不为之所动。

     我询问了房东,我在哪里可以买到鸡蛋,他说现在发鸡瘟,鸡蛋短缺,因此政府决定所有的鸡蛋都需要凭票供应。

     〔 四〕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完全想象不出,在哈瓦那街头行驶的汽车,可以那么老旧。

    

     这里的车,有很多都有着50年以上的历史,你会担心它们随时会在路上趴窝,而每当汽车启动的时候,那些老旧的汽车,有的会发出摩托车无法打火般的叫声,再配上一股股黑烟,向远方慢慢驶去。

     任何在哈瓦那能开上车的人,都被认为是富人,无论他们的车有多旧。我的房东指着一辆破旧的车说,就算这么旧,也需要1.5万CUC左右(相当于10万人民币了,在美国估计是1000多美金)。

     而一个叫Geely的来自中国的汽车品牌,房东说买一辆需要4万多CUC,比国内要贵3倍吧。

     古巴居民,享受的是国家免费分房,但质量实在堪忧,我遇到很多建筑,都需要用木头撑着,我不知道那些住在上面的人,是否会提心吊担。房东说,革命后建的房子都质量很差。

    

    

    

     ▲ 居民区污水横流,蚊子异常活跃。但房间内部,一般收拾的都较为干净。

    

     ▲ 我住的房东家的小客厅,放着中国80年代的沙发款式。

     与几年前相比,古巴人已经可以收看到更多的电视频道了,他们现在有6个电视频道,除了一个频道持续播出歌诵革命者的丰功伟绩,人们如果听烦了,可以选择看电影频道,收看体育比赛,或者看音乐和娱乐频道。自由的空间,至少在这个层面上,已有所拓宽。

    

     从两年前开始,古巴的公司可以使用互联网了,而私人家庭如果没有特别的“关系”,仍然无法使用互联网,价格也是重点,古巴还在用ADSL这种接入方式,这是10几年前中国的上网设备,据说刚开通时包月上网需要900美金。谷歌和Facebook在这里并不禁止,连古巴国家电视台都会在节目结尾,加上他们的Facebook主页,号召观众去留言。

    

     ▲ 我走街串巷,只见到过一个网吧,那些青少年上网,大部分是在打游戏,每小时需要2CUC,相当于14元人民币。

     中国人如果在古巴打电话回国,每分钟需要14块多人民币,上网每M需要10人民币。而在其他欧美国家,中国用户打电话回去都只需要0.99元每分钟,每天上网包月联通用户只需要25块人民币。一个市场封闭的国家,最后,所有的人都要承受物资短缺,和高物价的痛苦。

     哈瓦那的居民,看上去都很悠闲,也许这就是国有经济占主体的社会,人们通常干好干坏一个样,不需要那么努力。这些热带地区的岛国,居民天生热情奔放,他们的表情看上去充满快乐。

     居民用水按人头计费,每个人每月付一块比索,相当于3毛钱人民币,这种用多用少都一个样的思维,其实是最大的不公平,所以电费已经在改革了,人们家里装上了电表,按使用的多少来计费,我的房东说,他今年夏天,两个月交了120多比索的电费。

    

     在公园里,有人兜售性服务,不仅向异性兜售,一位去过哈瓦那的朋友说,曾有过同性希望向他提供性服务,开价30CUC,相当于200多人民币。性有时候,是看待一个社会开放度的指标。

     而在古巴,卡斯特罗的女儿Mariela Castro成为积极的同性权益推动者, 我去之前,给她的Facebook发私信,希望能有机会去拜访她的办公室,直到离开哈瓦那,并没有收到她的回复。而古巴的同性恋运动,成为专制国家,快速推进同志权益的另一个路径,那就是权利者用影响力发声,从上到下,带来更快的改变。

     我的房东说,最近几年古巴人对同性恋的态度变得友好了很多,他说,以前他的姑姑学医时,班上有同性恋者,他姑姑跟他们关系很好,因此,他的母亲有超过10年不允许他与姑姑接触。而跨性别者被杀害,在当地仍时有发生。

     在哈瓦那街头,你能感受到一种放松的状态,作为游客抬起相机,随意拍照,通常并不会受到制止,只有一次,我在古巴官方的超市里,拍摄空空如也的冰柜时,一位中年女人要求我不要拍照。

    

     ▲ 有时候拍摄对像会向你索要费用,上图拍完之后,带着adidas帽子的年轻人问我能不能付1CUC。

     在古巴的这段时间,我真切的体会了,贫穷往往让人志短。你在与当地人交流时,能真切的感受到,他们把外国游客当成待宰的肥猪一般看待,他们可以根据外国游客的身份,有时候随意开价,因为开放不久,每个人都希望能从外国游客身上得到点什么。

     我的房东我认为是纯朴的一家人,但即便如此,在我去之前,他问我能不能带一个平板电脑给他的小孩,他说他会付我钱,但很显然,超过60美金的平板电脑,对他来说是一个很贵的东西了,到了之后,他只是轻意的说要付我钱,我说,我在你家住,算我付的住宿费了,这个事情就过去了。当然,我还买了别的小礼物带给他的小孩。

     在我离开的时候,他执意要到机场送我,我说不需要,到了机场,他走在前面到一个购物店,他说那些饼干只有在机场才能买到,他想买给他的儿子,每天上学时,可以带上一块。他拿了两包,没有要付钱的意思,想着就要离开了,我说,“OK,我来帮你付了吧。”之后,他又快速移到另一个卖酒的地方,“看看有什么东西卖的”,我找了个理由结束了这样的游戏。

     我能够理解物资短缺之下,人们对获得想要的东西的愿望有多么强烈,而在这种强烈的愿望和期待之下,很容易就跨越了界线,把你的和我的混为一谈。这与道德无关,你可以想象1980年代的中国社会,大家期盼着台湾亲戚回来,盼着香港和海外亲属回来的愿望是一样的,亲人相聚是一个原因,得到点什么是另一个重要的原因。

    

     劳尔卡斯特罗因为年龄太大,又疾病缠身,本月底就要退休了,有三位新人据说是新的总统最有力的的人选,但究意是谁能当选,当地人也说不清楚。

     但大家对开放充满期待,他们说也许古巴会选择中国式的改革方式。我在哈瓦那旅行的这几天,对邓小平的景仰又增加了很多,我觉得他的眼光与魄力,让中国比另外一些“革命兄弟”国家,早开放了30多年,让中国的两三代人免于承受贫穷之苦。当很多人还纠结于“姓社姓资”这样的问题时,他加一个“特色”就跳出了争论的旋涡,说实话,人们并不关心姓社还是姓资,人民想要的是富裕和幸福,人们要的是自由和选择。

     回到古巴,那些被革命者赶到迈阿密的“腐朽阶层”,或者因为卡斯特罗当权而离开的人,正在迈阿密过着富裕的生活。古巴与美国的佛罗里达最近之处只有90海里,放在中国,都可以修个海上大桥或者高铁连上了。

     同样的气候条件,同样的说着西班牙语的人(很多生活在迈阿密的古巴人不会讲英语),同样的民族,经济上却相差十万八千里,如果你非说贫究代表先进制度,我实在没有兴趣去辩论。

     计划经济的坏处实在是罄竹难书,抹杀个人自由和创造性,政府掌管一切,分配一切,扮演“上帝角色”,社会中与权利者的“关系”成为获得资源的机会,产生更大腐败。

     在专制的国家,领导者往往是万能的,是革命家、是政治家、还假装懂经济,仿佛无所不能,整个国家的经济掌控在少数人手上,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需要商人和企业家,企业家在某些程度上无论是领导力还是承受风险的能力,还是创造性,要比很多平庸的政客强的多。

     那些对古巴这种政府分配房子提供免费教育充满羡慕的人,实在是不必。政府的钱从哪里来?还不是老百姓的钱!

     政府的低效提供的公共产品,质量低下,而如果政府还钱于民,让老百性自己发挥积极性和创造力,让市场来起到调节作用,社会要更加公平,也更有活力。我认为,计划经济是最违反人性的一种经济制度。

     现在,古巴英雄的革命者已经死去或老去,曾经的“敌人”已不再提,来自美国的航班是飞往哈瓦那的主力军,他们正把全世界的游客源源不断地送到古巴,也送来财富和外部的信息,更送来本地人发财致富的期盼。

     新的领导人就要上台了,而古巴的大变革或将很快到来。

     *原标题《古巴大变革或即将到来,但哈瓦那街头外国人仍难以买到鸡蛋》

    

    

     ▼

    

    

    

    

     - to be continued -

     他们看起来真的好幸福 | 朝鲜游记

     橱窗式城市——“我是平壤人”

     柏林墙的第一天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南都观察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