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绝对贫困终结后的穷人? | 南都观察夏季论坛
2018/7/2 17:30:55 南都观察

2011年,中国政府提出到2020年实现目前扶贫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的贫困目标。2015年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提出精准扶贫战略。为此,中央和地方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行政资源实施精准扶贫。
按照2011年调整后的新贫困线——人均年纯收入2300元的标准计算,中国现有农村贫困人口3000万左右,依照以往每年减贫1000多万的速度,到2020年,中国在统计意义上将不会存在年纯收入低于2300元的群体。
贫困人口在统计意义上的消失,绝不意味着贫困的终结。
首先,即使按照2300元标准计算的贫困人口消失,但是由于农村人口抵御风险能力脆弱、兜底保障效率低,该标准以上的群体仍有可能因为疾病、灾害等各种风险返贫,再度落入绝对贫困标准线以下。
其次,随着生活水平和成本的上升,2020年之后沿用2300元标准的合理性会下降。届时提高绝对贫困线的压力会上升。一旦调整,在统计上绝对贫困的人口会重新出现。
最后,如果按照“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的目标要求,2020年也很难做到每一个贫困户都如期实现目标。贫困人口本身的动态变化、未来可能的贫困线调整,都会导致一定数量绝对贫困人口的存在。
实施精准扶贫战略以来,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减少的成效十分显著。除非未来大幅度调整贫困线,否则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即使依然存在,数量也不会太多。根据北师大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执行院长李实的研究,当贫困发生率低于整个社会1%,基本可以算消除。
这意味着长期困扰中国农村的原发性的绝对贫困将基本终结,贫困问题将进入以转型性的次生贫困为特点的新阶段。贫困的群体、致贫的原因都在发生迁移,以收入差距和社会公共服务分配不均为核心的相对性贫困,将会成为未来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格局的新特征。也意味着针对反贫困的战略和政策也将需要发生变革。
所以,谁是绝对贫困终结之后的穷人?2020年之后中国的贫困问题又会呈现怎样新的特点?以农村为主的扶贫战略和政策应该如何应对新贫困治理格局?
南都观察邀请五位来自经济、社会、教育、公益、农村发展等领域的嘉宾展开对话,共同探讨2020年之后中国贫困的新特点以及相应的新对策。






▌时间、地点
7月3日(周二)14:00-17:00(13:30开始签到)
中华世纪坛发布厅
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甲9号(中央电视台与军事博物馆之间)
▌主办机构
南都观察 | 南都公益基金会
▌媒体支持
文化纵横 | 凤凰公益 | 优酷公益 | Vista看天下政商智库
▌支持机构
中国灵山公益慈善促进会 | 政见CNPolitics | C计划 | NGOCN | 706青年空间 | 社会学吧 | 芥末堆
▌参与方式
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填写报名信息。
因场地限制,现场座位有限,报名成功者请于现场签到处扫签到二维码入场,谢绝空降。报名确认短信将于7月2日19:00前发送。

▌关于直播
优酷公益: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或打开优酷视频的“直播频道”,搜索“谁是绝对贫困终结后的穷人”,可以观看现场直播视频。

凤凰公益: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点击微信收藏或下载凤凰新闻客户端设置开启提醒。活动开始前,即可观看直播。


李小云:“精准扶贫”的挑战在哪里?
李实:2020年之后,中国能否消除贫困?
2020年之后会是一个没有“贫困”的时代?
李小云:贫困的元问题是什么?

精准扶贫:挑战在哪里?
王者荣耀:游戏是怎么被污名化的?
人民的名义:这些细节透视中国政法体制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南都观察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