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上厕所时绝对犯的 4 个错误,看完肯定马上改!
2018/3/6 整体自然医学

    

     说起上厕所,是我们每天都要做的事情,一天还要做很多次。还有很多人喜欢在空闲之余长时间蹲坑。

    

     上厕所大小便是我们天生的本能,这样算下来,我们一辈子中有很多时间,都是在其中度过的。

     那么你每天上厕所的时间为多久呢?你都是怎么做的?一些常识性错误你又犯过几个?

     1

     便便时间最长不该超过几分钟?

     总有些人“一入蹲坑深似海”,没个5~10分钟都不愿意出来……

     但长期如此,容易造成肠黏膜下垂,导致习惯性便秘、痔疮等疾病的发生。而且蹲久了,血液容易向下流,导致脑部供血不足,突然起立会出现头晕的现象。

     温馨提示:一般建议控制在3~5分钟以内。超过了5分钟还排不出来,建议大家就先别死磕了。

     可以出去稍事休息,喝点水、吃点东西,等酝酿出下次便意的时候再去厕所。

     2

     一天中什么时候排便最好?

     建议在晨起或餐后2小时内尝试排便,理论上来说只要便便形态正常,不论早上、中午还是晚上都没有问题。

     结肠活动在晨醒和餐后时最为活跃,并建议患者在晨起或餐后2小时内尝试排便,排便时集中注意力,减少外界因素的干扰。

    

     因此小编建议大家也可以根据这个时间来排便,每天在固定的时间里尝试排便,逐渐使身体习惯这种周期性的规律。

     当然,如果你实在不习惯,那么按照你自己原先的规律也没什么问题。

     3

     多久一次便便才正常?

     一周3~21次都正常,只要频率、形状正常,拉便便这件事,个体差异是很明显的,有人一天3次,有人3天一次,事实上一周3~21次都正常。

     当然,每日一次是一种很理想的状态,但大家也没必要过于苛求,因为所谓正常排便,次数并不是绝对的指标。

    

     更为重要的是排便频率稳定,便便形状、颜色、气味正常,人体自身无不适感。

     所以,如果你并没有感觉到排便困难或其他不适,那么1~3天排便一次也不算便秘,一天排便2次也不算腹泻。

     而至于便便的模样,一条完美的便便大概是黄色或黄褐色、带有微臭、光滑柔软的香蕉状物体,并无粘液或脓血。

     而一条不正常的便便则可能出现以下情况:

     ●颜色:红的、白的、黑色,都是些不正常情况,偶然出现一两次没问题,长期如此请大家尽早看医生。

     ●形状:那种一粒粒的,或是特别干燥开裂的香肠状便便,多为便秘的情况;那种糊状的无疑是腹泻状态。

     ●便便黏马桶:普通人大多还是因饮食问题造成,油腻高蛋白的食物吃多了,肠道无法完全消化吸收,排出来的便便就会又黏又重。

     此外,精神压力大造成肠道紊乱,胃肠蠕动减少,也会出现这类情况。

     4

     大多数人上厕所时会犯的4个错

     有人可能会觉得:上了这么多年厕所,怎么还不会上厕所了?怎么可能会犯错?你还别不信,下面4件事,做错的人还真不少。

     错误1:带着手机进厕所

     一边刷手机一边拉便便是现今许多人的习惯,其实这种做法很容易分散注意力使得便意消失,排便时间延长。

    

     长此以往,下腹压升高,肛门局部血液循环不畅,肛门括约肌总是处于松弛状态,静脉丛扩张,时间一长就容易患痔疮,也可能诱发便秘。

     错误2:上厕所前不洗手

     大部分人都能做到便后洗手,不过这还不够。因为上完厕所我们在擦拭时,手一定会不可避免地接触到卫生纸或是生殖器,这时手上的细菌也就跟着进入了我们的体内。

    

     尤其是对于生理期的女性来说,此时生殖器防御力降低,特别容易感染。

     所以,正确做法是便前便后都洗手,且每次搓洗时间达到15秒以上,不然洗手时间太短达不到清洁效果哦。

     错误3:从后往前擦屁股

     这一条女性应格外重视,要知道女性的生理特征比较特殊,从前往后分别是尿道-阴道-肛门,而这三个重要部位又比较集中。

    

     如果从后往前擦,就很容易将肛门处的污物带到尿道和阴道,引起感染。相对来说,男性的尿道比女性长很多,有先天优势,问题不大。

     错误4:排便时太用力

     便秘时很多人会选择用尽全力来排便,但这种做法会使得相关肌肉强烈收缩,不仅让腹部的压力升高,血压也升高了不少,反而容易得痔疮,希望大家一定要注意避免!

    

     因此深受便秘困扰的人群,可以先尝试改变自身的生活习惯,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每天定时上厕所……

     如果没有改善,最好还是去看医生,适当用药,也能让你轻松畅爽。

     以后上厕所希望大家能够尽量摆脱恶习,做到健康上厕所!

     文章转自网络,版权属原作者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整体自然医学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