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死率居然这么高! 中国十大高危职业竟是这些...
2018/12/3 19:49:38 整体自然医学

    

    


     长期熬夜、饮食不规律、作息紊乱……这些都是高危行业的“标签”,媒体、警察、医护人员、IT从业者、学生……这些行业都在高危“死亡名单”之上。面对那些高危职业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惋惜!28岁女编辑肝癌离世

     18日起,在某知名媒体担任编辑工作的河北媒体人王雅珊的微博再也不会更新了,她走了,肝癌,只有28岁。今年3月7日,她在微博写下“生命进入倒计时!”让无数人垂泪。加班,熬夜,从疲劳到癌症仅需4步。王雅珊说,“我就是例子啊。”

     更叫人震惊的是,王雅珊并不是唯一一名死亡的媒体人,仅仅是近一个月里,就有3名媒体人相继离世!

     4月26日,调查记者尹鸿伟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享年43岁。

     5月3日,《绵阳日报》编委会编辑中心主任任杰在睡梦中突然离世,年仅42岁。

     5月3日,成都全搜索新闻网记者江俊于逝世,年仅41岁。

    

     心惊!中国十大高危职业出炉

     近些年,猝死事件屡有发生。总结出十大猝死危险行业,并采访相关专家进行解读。该排行虽不能一概而论、直接对号入座,却能帮助大家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看看你的职业上榜了没?

     广告狂人

     2013年5月,奥美中国北京公司24岁的员工李铮猝死。早在2008年7月,时任北京奥美客户群总监的台湾人林宗纬也因心肌梗死去世。

     危险因素:北京军区总医院心肺中心副主任和渝斌教授表示,有近半数以上的白领处于过度疲劳、劳累的环境中。一项网络投票显示,在经常加班的职业里,广告设计师高居榜首。

     建议:身体喊累要休息。据了解,李铮发病前已经连续加班一个月没休息,每天都是工作到深夜11点以后才下班。发病前一周,这名年轻人已经出现身体不适。其实,经常疲劳是一种报警信号,它提醒机体已经超负荷了,此时应停下来,把大脑放空,调整工作节奏,不要给身心火上加油,拿健康甚至生命换业绩。

    

     白衣天使

     2008年11月,广东44岁的脑外科医生郭育大因病毒性心肌炎引发猝死。2012年11月,安徽骨科医生王姚斐猝死,时年不到35岁。

     危险因素:白天夜班连轴转、门诊一坐大半天、手术台上忘时间……特殊的职业使命,要求医护人员的工作不能有丝毫“差错”。他们精神紧张,时常用脑过度、缺乏睡眠。

     建议:抽空补充“正能量”。关注健康,要从忙碌的生活中找机会,给身心进行有益的调节。

    

     网络店主

     2012年7月,24岁淘宝店主艾珺因过度劳累在睡梦中离开人世。3个月后,一名29岁的许姓网络店主猝死,他的女儿刚满两岁。

     危险因素:每天一睁眼就对着电脑,见缝插针地吃饭、打包、发货,睡觉时脑袋里还嗡嗡响着买家的对话声、咨询声、质疑声等。开网店这一看似新鲜、简单的职业,背后却是几乎是“24小时工作制”状态。

     建议:规律作息保平安。可以给自己定个相对规律的作息安排,比如早餐补充鸡蛋、牛奶,中午小睡半小时,下午吃点零食、外出走一圈,晚上12点之前关电脑休息等,不要把压力全部集中一起。

    

     IT工程师

     2015年3月,深圳36岁的IT男张斌,被发现猝死在酒店马桶上,凌晨1点,他还发了最后一封工作邮件。据悉,为赶项目常,他常常加班到早上五六点,又接着上班。死前一天,他跟妈妈说“太累了”。

     危险因素:上海社会科学院亚健康研究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IT阶层“过劳死”的平均年龄仅为37.9岁。长时间对着电脑编程、测评、调试,每天一个姿势窝在椅子上。

     建议:办公室里巧运动。对IT一族来说,想办法让自己“动”起来非常有必要。

    

     媒体人士

     2011年5月,28岁的郑州记者刘建因心梗去世;2012年8月,46岁的央视足球评论员陶伟猝死。

     危险因素:中国医师协会等机构发起的《第二届中国城市健康状况大调查》中,媒体进入透支行业的第4位。生活跟着新闻转,不少新闻记者经常加班加点,日夜奔波。

     建议:关注健康“信号灯”。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教授表示,中青年人心脏问题的诱因多是压力过大、生活方式不健康。比如陶伟,在录制节目后马上长途旅行,身体连轴转。

    

     人民警察

     2010年3月,北京密云县一名警长姜子军在办公室猝死,时年34岁。半个月后,海淀区又有一名41岁的民警左利军猝死。

     危险因素:在姜子军所在区域,60余名警员管理着12万人口,警力严重不足。公安部的一项调查显示,治安警察每日平均工作12小时,很多民警最大心愿是想“睡觉”。无论大神探还是小片警,都是工作忙、压力大,甚至只能靠抽烟提神醒脑。

     建议:杜绝烟草少喝酒。抽烟、酗酒、熬夜等,都会给血管带来不可逆转的损伤,导致心血管突然发难。

    

     一线工人

     2010年1月,河南一名年仅19岁的青年工人马向前猝死。同年6月,另一名23岁的工人陈龙在宿舍洗澡时猝死。

     危险因素:中国医师协会发布的“中国十大健康透支行业名单”中,制造业高居榜首。枯燥压抑的工作环境、重复呆板的机械化动作、经济压力等,使之成为健康的高危岗位。

     建议:定期体检不可少。心脏性猝死可由各种心脏原因引起,在1小时内以骤然意识丧失为前驱,直至自然死亡。

    

     莘莘学子

     2013年5月,华东政法大学商学院女大学生殷秀竹在晚上锻炼时突然倒在跑道上,离开人世。2012年4月,西安交通大学大二男生张金东在上体育课时猝死。

     危险因素:中国健康教育中心2011年对全国10余个城市大学生的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饮食和运动方面的现状堪忧,50.2%的大学生没到推荐的每日运动量。平时埋头上网、游戏,期末埋头冲刺,成了很多当代大学生的写照。

     建议:别把压力拖最后。心理学家发现,把事情拖到最后,会面临巨大的时间压力,并且充满忧虑、焦灼和内疚感。

    

     演艺明星

     2005年8月,著名小品、影视演员高秀敏猝死,时年46岁;2007年6月,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侯耀文因心脏病发作去世,享年59岁。

     危险因素:有调查显示,人前光环的背后,约1/3的明星都在喊累。很多演艺人士要靠药物才能保证睡眠,纷纷感叹“每天都在工作”。

     建议:劳逸结合有计划。心血管疾病大都是由于工作压力过大、过度劳累、生活不规律、饮食不节制诱发。

    

     运动健将

     1998年,29岁的女子百米世界纪录保持者格里菲斯·乔伊娜在睡梦中猝死。2004年2月,34岁的环法自行车大赛冠军潘塔尼猝死。

     危险因素:有研究称,在美国,每三天就有一名年轻运动员死于潜伏的心脏病。“更快、更高、更强”,超负荷的运动导致心肌缺血。

     建议:不当第一也快乐。冠军的光环让每一个人心驰神往。然而,美国和加拿大的研究人员发现,第一名的压力最大,而第三名的快乐感最强,生活也更幸福、轻松。

    

     从疲惫到过劳死只差5步

     打不起精神

     这个阶段的人常觉得不如以往那么精神百倍。此时人体吸入的氧气量减少,血液中氧气浓度与血糖值下降。于是身体发出警戒,告诉你“我已经疲劳了”。

     要消除这种疲劳非常简单,每天深呼吸5次即可,能提高肺活量,增加脑供氧量,解除疲劳。吸气时,先使腹部膨胀,然后使胸部膨胀,达到极限后,屏气几秒钟,逐渐呼出气体。呼气时,先收缩胸部,再收缩腹部,尽量排出肺内气体。反复进行吸气、呼气,每次3~5分钟。此外,还可以摄取少量甜食,迅速补充体能。

    

     昏昏沉沉

     这个阶段的人不但身上没劲儿,而且整个人都昏昏沉沉的,甚至还会莫名沮丧。此时人体血液中的氧气浓度与血糖值持续下降,导致肌肉或内脏组织陷入氧气与营养不足的困境。

     除了深呼吸外,每天还需做一些轻度体操,如打太极拳,让僵硬的部位获得伸展,恢复正常血流。还可以做广播操中的扩胸运动,坚持10~20分钟才有效果。此外,下班后最好泡个热水澡,坚持晨练,以恢复活力。

    

     浑身酸痛

     这时的人会感觉体力透支,早上不愿起床,肩膀、背部、腰部等总是酸痛疲倦,皮肤暗沉,暴瘦或肥胖,焦躁易怒,有人还会拉肚子,体温低,睡觉磨牙。

     此时是抵御疾病上身的最后屏障,要注意保暖,每天睡够8小时,睡前不要剧烈运动,以提高睡眠质量。如果条件允许,最好休假一周。依赖咖啡、浓茶、药物的人要改掉这些习惯,以免身体陷入恶性循环。

    

     开始得病

     除了身上疼痛外,还会有青春痘、口腔溃疡、牙周病、胃炎、便秘与食欲不振等症状,甚至还会轻度忧郁。

     这个阶段的人应及时到医院体检,解决已有的健康问题,并捕捉尚未“萌发”的疾病。每天都要有充足的睡眠、运动,至少坚持1周以上,让身体恢复原有的步调。出现忧郁情绪切不可滥用药物,可通过找朋友聊天,参加团体活动等方式调节,不能自我调节的可以寻求医生的帮助。

    

     癌症潜伏

     如果不重视疲劳的前四个阶段,任由其发展,40岁后大病就会不时缠身,颈椎病、胃病、冠心病等都可能找上门,甚至癌症也会悄悄侵袭你。一旦踏入这个阶段,轻者需要几个月,重者需要几年的休养生息才能恢复。

    

    

    


     每天早上起来,你觉得自己睡够了吗?

     有的人碰到枕头就睡着,但醒来后却感觉昏昏沉沉、浑身无力……这种被科学家认为的“垃圾睡眠”,比失眠还可怕!

     你的睡眠时间合格吗?

    

     作为生存的根本,睡眠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打呼噜不代表睡得好,睡眠暴力也很糟糕,睡过头可能睡出高死亡率……

     这些年来,世界各国的睡眠专家都在寻找一种真正适合人类的睡眠规则:

     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报告指出,每晚获8小时睡眠的人反应最好,而如果连续2星期每晚只有6小时睡眠,那么就等于被迫两晚“开通宵”。

     研究同样表明,每晚6小时睡眠者以为自己已拥有足够的睡眠,其实他们的身体功能及认知在不知觉中每况愈下,虽然他们没有感觉困倦,但其实功能反应会越来越差。

     睡太少不益于健康,睡太多也不可以。曾有日本研究调查显示,每天睡7小时的人可以活得最久,而睡得愈多死亡率就愈高,如果每天要睡9个小时以上的人可能身体有毛病。

    

     你的睡眠是“垃圾”吗?

     前段时间正逢每年一度的“世界睡眠日”,由英国睡眠委员会经过调查而得出的“垃圾睡眠”的概念,再度引起学术界热议。

     “垃圾睡眠(JUNK SLEEP)”与“垃圾食品(JUNK FOOD)”相对应,特指睡眠时间不足、睡眠质量低的问题。

     如果你的情况符合以下几点,很遗憾,你的睡眠或许也被归为在了“垃圾”的行列。

     1、看电视、听音乐或者玩电玩的时候睡着;

     2、强迫自己按“时间点”上床睡觉、早上起床,而且这时间“点”总在调整;

     3、自然醒来后,想着再“赖一下床”,强迫延长睡眠时间;

     4、晚上不睡,白天补觉,双休日补觉;

     5、工作压力大,晚上需加班,在高强度的工作结束后马上入睡等。

     “垃圾睡眠”影响大脑“排废”

    

     众所周知,人体中的每一个器官都需要休息,而大脑是人体中工作最辛勤的器官,其他器官都有清除身体垃圾的淋巴系统,而大脑却没有。

     最近有研究表明,睡觉时大脑会将废物沿着脑脊间的血管清出,只有在睡觉时大脑才会清理。

     也就是说,白天大脑脑内代谢废物不断积聚,睡眠时大脑可高效清除代谢产物,从而恢复活力。

     如果睡眠质量不佳,则会影响大脑“排出废物”,人也会越来越迟钝。

     “垃圾睡眠”是人类的健康杀手

     近些年,从青少年到职场白领、中年人,甚至老年人都有被“垃圾睡眠”困扰的经历。

     除了习惯性脱发、突然冒出的啤酒肚、做事情总是丢三落四、呼噜打得震天响……“垃圾睡眠”对我们身体健康所产生的危害,比我们想象中还要更严重。

     特别是人在连续数天睡眠不佳后,会出现强烈的困意、疲惫、易激怒、情绪不稳定、丧失精细工作的能力等,这些不适症状会随着时间而加重。

     优质睡眠什么样?

     优质睡眠的标准很简单:

     1、夜间一般不醒,醒了还能马上入睡;

     2、适当做梦,但不是噩梦,且不会似睡非睡;

     3、醒后感觉神清气爽,没有疲乏感。

     最佳睡眠时长

     睡眠在“时间”上是有一定的健康标准的,英国睡眠协会推荐:

     1~12个月婴儿为14~15小时;

     1~3岁幼儿为12~14小时;

     3~6岁儿童为10~12小时;

     7~12岁儿童为10~11小时;

     12~18岁青少年为8~9小时;

     18~65岁成人为7~9小时;

     65岁以上为7~8小时。

     “守时”打造优质睡眠

     美国《赫芬顿邮报》刊文,告诉大家要想拥有好睡眠,不妨牢记以下几个时间点:

     1、6:55分后别赖床:很多人闹钟响后依旧兼在床上,想多睡5分钟,但其实根本无法解乏;

     2、16:30后别喝咖啡:下午咖啡能够提神,但人体处理咖因需费6-10个小时,一杯咖啡可以让你兴奋到深夜,自然损失睡眠质量;

     3、21:00后别吃蛋白质:如果晩餐吃得太晚,就可能导致身体在该休息时仍然消化食物。中医讲“胃不和则卧不安”,特别是蛋白质这种难以消化的物质,会尤其破坏睡眠。

     4、22:00后别饮酒:睡前喝点就确实能更快入睡,然而,随酒的代谢,整夜睡眠可能会遭到破坏;

     5、22:05后别开电视:电视节目容易诱发身体压力反应,导致兴奋;

     6、23:00后别调高室温:卧空温度与眠关系密切,太热容易使人身心烦躁不易入睡,最有利睡眠的卧室稳定为20℃;

     7、23:05后别玩手机:手机屏幕发出的蓝光会误导大脑,降低褪黑激水平,导致入睡困难;

     8、23:07后别与宠物嬉闹:逗弄宠物后让双方都兴奋难眠,所以,放过毛孩子们吧;

     9、23:35后别想烦心事:上床后想着生活和工作上的烦心事,会让你更加难眠,从而导致你第二天的工作更难推进;

     10、23:55后睡不着就别躺着:睡不着时躺在床上一动不动会加焦虑,此时最好的办法是起床做点放松的事。

     文章转自网络,版权属原作者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整体自然医学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