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探理】生物医学的两个悖论
2018/4/23 16:01:01 健康探理
点击上方“健康探理”可以订阅哦
导读:本篇文章《生物医学的两个悖论》约5800字。
本文通过钙通道阻滞和补钙、是神经胶质细胞还是神经元在思考这两个问题引出:学会认识本质。
生物医学的两个悖论
金木水火土!五行,非五行不行。否则,金生水,金克木,水耗金,水生木,木耗水,说了半天,也就基本到此为止了。金木水,这只有三行,那是不行的,为什么不行? 因为无法自圆其说呗,不太圆满。木生什么?木克什么?三行就没有办法说清楚,于是就必须发展成五行,那就行了,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这五行,生生不息、循环往复,在生的层面上算得上圆满了。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还是五行,处处掣肘、相互克制,在灭的层面上也非常圆满了。中国哲学的核心,其实就是追求一个生死的圆满,正说、反说随便说,只要说圆满了就行,这大概就是五行的来历吧,至少算命的就是这样认为的。
然而,五行毕竟存在着五大核心要素,金木水火土,每一个要素都和其他几个要素是同等的重要,缺一不可。面对每一个事物,我们都要仔仔细细的分析,这个事物为什么是这样,它缺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呗。所以,中国哲学总的世界观就是尊重现实的已“有”,探索现实中的“无”,是在有中求无。不问从哪里来、往哪里去,只关心我们缺什么。承认有,才能在有中求无,这可以说是中国哲学的核心精髓。比如对我们人类,中国人从来都重视自己的祖先是谁、死后怎么埋才有利于后代,这是对人从哪里来、往哪里去的看法吗,也许是吧,因为我们确确实实认为我们从祖先来、又留给后代什么什么。中国的求无那才是人生修炼的最高境界,胸怀若谷嘛。八仙过海就是飞向了虚无缥缈,山上的和尚也天天思考着人生和自我的虚无与梦幻。
但是很遗憾,单单承认人就是从祖先来然后归属于虚无,并不是真正哲学意义上的“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西方人对此的观点就很简单,他们认为人是从上帝那里来的、然后又会回到上帝那里去。上帝,只有一个,所以,人和宇宙、世界的根本原因也只能有一个,没有第二个原因的。在这种一个神、一个世界的世界观中,西方的科学技术、生物医学思想都在追求一个“有”,他们会在杂乱无章的无序中,找到一个唯一不变的本质,所以,西方哲学是首先认定了万事万物只有一个本质。因此,我们的五行有五个本质,对西方认识而言,显然本质就太多了。你敢想象同时有五个上帝在天堂里不断地相生相克吗?这种问题想想都是亵渎。东西方的一切文化差异,基本上是源于这里,西方是在无中求有!在不知道的一大堆杂乱中找出原来没有的规律、没有的那个唯一本质。世界上有没有上帝?圣经上讲得很清楚,上帝早就离开了世界,也就是说,世界上没有上帝,宇宙里面有没有也不清楚,但是天堂里面是有上帝的。西方的思想家就是要在明明知道世界上没有上帝的情况下去证明上帝的真实存在,这就是无中生有,中世纪的哲学家和神学家最能证明上帝的真实性了,唯心主义形而上学也就很是流行。形而上学企图透过表面现象看本质,比如三角形是我们看得到的表面现象,是形,而其内角总和是180度,是本质,这是通过一系列的逻辑推理论证出来的,所以这个论证过程就是形而上学,形而上学是人类理性思维的结果,所以事物的本质基本上都要通过人的理性认识去揭示。逻辑就是理性和规律。但是中世纪,把一切本质都归纳到上帝那里,就是唯心主义了,因为上帝存在于每一个信众的心中。其实早在古希腊时代,哲学家基本还是唯物主义的,他们一会儿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水、一会儿又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火,水火土气,他们是“四行”吗?不是,他们始终只认其中的一行,非水即火,非此即彼,本质就是本质,只能有一个,那能有几个,认为本质是水的就会放弃火,反之亦然,这就是他们追求的唯一性,他们绝不追求完美。比如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天文物理学家,凡此种种学家,他们穷其一生,就想知道一个事情,小至世界、大如宇宙的这些一切的那个唯一的本质是什么?这么大的宇宙,为什么科学家总是认为是由一个什么基本粒子发生了大爆炸造成的呢?因为科学家们认为,当世界的本质可以用元素周期表来概括时,那也还有118个元素,比梁山好汉还多出了十个,打架的人手是够多的了,但是很显然,元素周期表中的那么多的元素不可能是这个世界的唯一本质。进而,他们进一步研究指出,尽管没有人问他们这些问题,组成元素的质子、中子、电子也还不是唯一的本质,还有微粒子、夸克,现在他们已经搞到了量子层面以下,但是从那些不断探索中越积越多的数据中,他们还没有来得及算清楚宇宙的唯一本质,至少目前还看不到他们下结论的迹象,也许本质这个问题本来就不该由人类去探索,就算哪一天人类探索清楚了是不是也会搞出几个人工宇宙?在我们知道的现实世界里,唯一的本质其实是不存在的,至少不是我们一眼就能看得见的,所以现实中的本质本来就是“无”,没有或者没有认识到,西方思想的核心就是要从这些不存在中找出“存在”,即无中求有。这和中国哲学不一样吧,刚才说了,中国人认为人从祖先那里来,祖先也是人、后代也是人,所有的人都是人,从生到死,人就在那,人就是“有”,所以中国人其实从一开始就没有认真探索过人的本质、宇宙的本质,即他们从哪里来的、又准备到哪里去,而是很高兴的、淡定的看着宇宙正存在着、人也正存在着,然后,探索如何把现存中的我们按照一定的规律理解成没有规律(虚无),因此,中国人的思维是基于“有”的对“无”的探索。
所以,中国人一旦到了西方,会习惯性的对有些事情进行依据易经原理、五行规则进行一番解释、描述、推论,把存在的一些现象最后给说没了,比如交通违法,马上举出一大堆理由使违法变成不得不违法,西方人就不爱听这些了,因为他们只知道有或无、唯一;而西方人到了中国,同样也会感到没有规则可循的困惑,比如他们明明看到了你在用很难被人临摹的那种难看走路,你却指望他们认为你是仪仗队出来的,西方人恐怕很难说出违心的话,最多比较委婉提示你还可以走得更难看一点,嗨,他们不会五行,缺点什么。这些都是几千年的思想追求不一样所致的东西方思想差别造成的。
西方人对事物唯一本质的追求,不但是其宗教的思想根源,同样也是生物医学的思想根源。本质论、还原论可以说是最重要的思想方法了。我们经常说,贫血的本质是血红蛋白太少、癌症的本质是细胞不停的增殖,等等,就是本质论。而人是氢、氧、氮、碳、硫等元素构成,则是还有论的观点,用还原论,我们确确实实可以把人看成是一堆无机物,仅仅无法解释其中的生命现象罢了,这也足以说明本质论、还原论归根到底还是建立在物理学、数学基础上的,而不是建立在生物学、医学基础上的。
当我们漫不经心的欣赏生物医学的不断进步的时候,很多问题,还是可以大胆的用本质论去推论为什么的,然后,也可以心满意足的掏出还原论来回答是什么。可是,学科的细分无意中让科学家站在了越来越狭隘的领域里,他们都在求索唯一的本质。现在,我们能看得到的,除了杂乱,也有了很多很多的相互矛盾的悖论,由于这些都是西方的科学,所以,我们应该要找出的就是矛盾双方中那个唯一本质,不可能矛盾双方都是本质。在没有搞清楚本质之前,要不要用我们的五行、易经去帮他们进行一番几乎圆满的解释呢?可以的,只是我不会而已。
钙通道阻滞和补钙
2011年4月,营养学研究人员在著名的《英国医学杂志》上发表了一项关于钙和心脏健康的研究结果,震惊了医学界。根据这项研究,补充钙以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女性患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更高(动脉中有钙化斑块的形成),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风险也比不服用钙的女性高。研究结果非常明显:与钙补充剂相关的心脏病死亡风险的增加超过了对女性骨骼健康的任何益处。
这就是说,如果我们不补钙,那就等着骨折吧,骨质疏松了,骨折是早早晚晚的事。而如果在骨质疏松的情况下积极补钙,我们是不是必然会遭受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发作的重点打击并付出生命的代价呢?
什么时候开始,女性补钙成了问题呢?
尽管我们此时此刻完全可以用阴阳五行相生相克来吧补钙和不补钙说圆范了,但是也仍然回答不了面对一个骨质疏松的女性,给她补钙还是不补钙这个问题。
这样,我们就没有选择了,试试掏出西方的本质论来试试吧。
缺钙,不是骨质疏松的本质,也是骨质疏松的现象,那好吧,补钙是必须的。
钙在血管壁上存积过多,不但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现象,也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部分本质吧,那好,不应该补钙。
补钙和不补钙都有本质层面的道理,那显然我们还没有找到那个唯一的本质。维生素K2可以降低软组织(动脉壁)的钙、增强骨中的钙,符合唯一的标准,而且,补充维生素K2不分男女,似乎符合唯一性的标准,我们于是可以说,无论男女,只要维生素K2缺乏,就会骨头缺钙而骨质疏松、动脉钙多了形成动脉粥样硬化。这个说法是符合营养学流行病观察的,是真理。但是,缺乏维生素K2是唯一不变的本质吗?不一定。
年轻男女为什么不发生骨质疏松呢?也就是问,为什么年轻人不缺K2呢?所以,K2缺乏仍然只是骨质疏松、动脉粥样硬化的现象,而不是本质。真正的本质只有一个,那就是更年期。更年期以后,女性雌激素大幅度降低,对女性而言,雌激素,是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的,雌激素降低,破骨细胞活性就会增强,结果就是大量的骨质被破坏,迅速形成骨质疏松,让更年期的女性猝不及防。更年期导致的黄体酮水平下降、雌激素相对水平上升,又是脂肪代谢障碍、动脉粥样硬化的罪魁祸首。所以,更年期后类固醇激素、特别是性激素的变化,才是骨质疏松症、动脉粥样硬化硬化的本质原因。男性也是如此,男性雄激素下降,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原因,早在几十年前就已经被流行病学调查搞得清清楚楚,与女性不同的是,男性雄激素下降没有那么突然而已,骨质疏松也不明显。
搞清楚本质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能搞清楚的话。尽管生物医学有许许多多的现象,其本质并不很清晰,但是我们仔仔细细去分析,一般来讲,是能够搞清楚的。就算别人不愿意去分析、思考每一个疾病的本质,至少我会坚持思考的,这是用自己的脑细胞去想别人的事,何乐而不为呢?
是神经胶质细胞还是神经元在思考
大脑的神经细胞大致分为两种,一种叫神经元(neuron),神经元又称神经元或神经细胞,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另一种被称作神经胶质细胞(glial cell)。神经胶质,被认为是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内的,除了神经元以外的所有细胞,具有支持、滋养神经元的作用,也有吸收和调节某些活性物质的功能。长期以来,科学家都是这样认为的,神经细胞掌管着我们的感觉、运动、信息整合、记忆等一切神经功能,觉醒与睡眠、学习与记忆,以及思维、意识、情绪等高级神经活动更是由神经元才能进行。而神经胶质细胞,多了胶质这个定义,就和思维、记忆这些高级神经功能不搭调了,胶质神经,被认为是为神经元搭建类似于脚手架那样的支架,支撑着神经元免得塌陷下去,同时,也兼顾着为神经元提供能源,就好像输油管似的。
到了20世纪六十年代,人们发现神经胶质细胞占了大脑的90%,神经元则占了10%。从那时起,人们总是喜欢说,我们人类的大脑只开发、利用了10%,还有90%的脑细胞没有用上。于是,社会上出现了很多的神经元开发训练班和神经元的营养品,假如某个人的神经开发利用了11%,那他的智商也完胜神经上所有的人,他就可以名正言顺的称天才了。这听起来真的很不错,谁不愿意比别人聪明以免被别人算计,那小小的1%就是100%的聪明。当然,我可能更多的时候都和别人的智商保持着一定的合理距离,没有办法呀,我那10%的神经元已经没日没夜满负荷的运转了,速度快不上去了,让别人比自己聪明,这才是我做得得心应手的事情。我可能到将来也不明白,11%的那多出来的1%神经元要怎样营养和锻炼才能产生出来。
科学家们早就知道,中枢神经的神经元发生了损伤后是不可能再生的 ,与此同时,神经胶质细胞是具有相当强的增生能力的。也就是说,人的一生中,神经元会减少,当然是少于10%的原始水平;而神经胶质细胞会增多,当然会大于90%,否则怎么算它增多了。所以,关于神经元的本质就是,如果不通过特殊手段把胶质细胞拿掉,神经元的数量比例永远不可能大于10%,因为它连损伤后再生修复的能力都没有,它靠什么机制长出多的来?具有高级思维能力的神经元只会越来越少,没有思维能力的胶质细胞越来越多,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似乎是很合理的说法,老年痴呆,离每一个人都很近。
这简直就是宿命论,10%不可再生的神经元,不但数量少,而且不能再生,每一个人都有了越来越傻的充足理由。物理学家霍金,不管他那个病的正确诊断究竟是什么,总而言之,他的中枢神经感觉和运动功能是严重受损了,他那些神经元还有没有10%?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智力、智商至死都保持着比别人高。这就奇怪了,瘫成那样了,神经元多少会受到点影响吧?不会保持10%了吧,也许只有7%剩下的93%都是胶质细胞了吧,因为胶质细胞可以再生,多出百分之几就一点都不奇怪了。这些都是科学家说的理论。
一个只会越来越少的神经元主宰着我们的思维、我们的智商,而且还要使用90%的胶质细胞来作为神经元的支架,想想确实奇怪,而且是一个相当危险的事情。为什么我们人类那么聪明,才用了10%的脑细胞来进行思考呢?那种细胞是思考的本质细胞呢?
在蠕虫秀丽杆线虫,神经胶质细胞只占16%;果蝇的胶质细胞占20%;老鼠的神经胶质占了60%;黑猩猩的神经胶质细胞占了80%,人类有90%。谁更能思考?人类最能想,但是人类的神经元数量却是相对(相对于胶质细胞)最少的,而胶质细胞比例是最大的。越能思考的神经元越少,越不能思考的那些虫的神经元占比却很大,这不又奇又怪吗。爱因斯坦的大脑,在他主管语言和数学的那个区域,神经胶质细胞可是远远大于一般的人脑的。
难道是神经胶质细胞才是我们进行思考、记忆的主体?很有可能,我是这么看的。因为胶质细胞具有增长的特性,因此我们的智力才可能突破神经细胞不能再生的限制,培育科学家才是一个比较现实的目标,智力才拥有进一步扩展的空间,否则,人人都是10%以内的神经元在思考,人类的思考能力就很平均,只会出现低于正常水平(10%)的智商,不可能出现爱因斯旦、霍金那样的天才般高于正常的智商。而胶质细胞的增生潜力,就为智商的突飞猛进提供了细胞的保证。
当我们认为胶质细胞在进行思想时,神经元在干什么呢?神经元应该和脊髓及外周神经一样,本来他们都是同样性质的神经细胞,进行神经冲动的传导。
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和胶质细胞谁主思想的矛盾与悖论,估计几十年内就会有定论,但是我们现在就不妨开始对胶质细胞进行充分的营养与锻炼。智商是有的,聪明在你的大脑。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健康探理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