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探理】年龄与食欲
2018/8/27 23:59:09 健康探理
点击上方“健康探理”可以订阅哦

导读:本篇文章《年龄与食欲》约8400字。
年龄和食欲
对我们每一个人而言,吃到底是为了活着,还是活着就是为了吃?这个问题对动物而言可能更贴切一点,对人类而言似乎太不值得去思考了。如果动用动物没有、而只能人类才有的理性思维去认认真真的思考吃的问题,那还怎么可能产生哲学呢,宝贵的理性思想都想着吃了,康德哲学岂不就变成了糠麸哲思了?我们知道的康德糠夫子,他可是一个只专注于思考精神问题、恰恰不喜食人间之烟火的哲思家,而不是整天琢磨吃什么、如何吃的美食家,所有康德就是康夫子,不是糠麸子。我们人类和食物之间就是这样,谁也离不开谁,始终存在着一种复杂的、让人提起就隐隐约约不好意思的矛盾关系,这种关系受到人的生理属性和人类区别于绝大多数动物的社会属性这两个方面的影响,在人类远大的社会理想面前,把人说成只是为了吃上一口,确实显得庸俗了一点,只有动物才会吃得那么心安理得,所谓的弱肉强食嘛。人是为信仰、为理想、为社会而吃,这个道理早就列入了幼儿园的毕业考试,吃算个什么呀。但有一样东西是我们和动物大家都共同拥有的,这就是食欲——我们对吃的欲望。在欲望面前,西方的康德胜出,所以他是可以被称之为夫子的,夫子就是圣人,圣人就可以不食人间烟火。但是孔圣人是专门吃肉的圣人,虽然也圣,终归是人,也爱吃肉,孔圣人向弟子们收的学费就只收肉,不收五谷杂粮,所以他特别聪明,特别能思想,特别有学问,特别能搞清楚肉类和谷类的经济价值和健康价值。和康夫子的纯粹理性不同,我们的孔夫子就从自己的吃肉琢磨出来一个很接地气的哲学,那就是民以食为天,这人要是天天都没有肉吃,那还不如动物呐。所以,专食精神的康夫子的寿命最终还是没有比他早活了两千多年的孔夫子的寿命长,吃肉比把持自己的精神重要哦。
饥饿让我们渴望食物,饥饿绝对是食欲的一部分,能让我们饿到想去暴饮暴食。但饥饿绝对不是引起食欲的唯一的因素。毕竟,我们经常也在一点都不饿的时候吃东西,特别是吃零食,估计世界上真每几个人像康德、黑格尔那样,经过一番又一番理性的思维,考虑了正反几个方面乃至多余的因素,在进行一次又一次颇为激烈的一分为二的批驳,然后才能作出最为理性的判断,结论出根据目前的生理状况和精神情况,眼前的瓜子还是不吃的为好,理由很简单也很现代还很科学,缓慢的、持续不断的咀嚼瓜子完全可能让胰岛素长期处在高位。尽管胰岛素高低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精神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但是在我们看书、聊天、看电视专心去过精神生活的同时,我们也常常无意识的吃上了一些瓜子一类的零食,尽管我们不懂哲学,但是我们的精神和物质从来就没有分开过。另外一些时候,当我们饥肠辘辘的时候,我们因为一些莫名其妙的的原因,比如嫌环节肮脏,嫌饭菜不合胃口,我们也可以不吃饭,不吃的理由有很多,不光是精神上的,你总能找得到在你饥饿的时分拒绝进食的理由,这似乎真和你的食欲无关。只要人的食欲存在,人的本质就还是动物,那就别去想不吃点喝点也精神的那些事了,还得民以食为天,像孔圣人一样,吃肉。最近几十年,科学发展太快了,那些最新最好的科学研究发现,我们环境中具有十分多、很丰富的食物诱因——气味、声音、广告——都是导致我们过度饮食的主要原因。食欲,在现代科学研究下,已经无孔不入了,我们该怎么办?不会像中世纪苦行僧那样想尽一切办法压抑我们的食欲吧?那不可能,宗教都已经改革了几百年了,西方资本主义都已经发展到开始打社会主义的擦边球了,我们还怎么能学会苦行僧那一套原教旨主义的食欲控制方法。我们只相信现代科学,我们就是要科学的把握我们一生的食欲走向。
我们的食欲并不是生之而一成不变的,随着人的年龄增长,食欲会在我们的一生中不断的发生变化。莎士比亚(Shakespeare)把人生说成七个阶段(莎士比亚的喜剧《皆大欢喜》中那一段独白),像莎士比亚这样的大文豪,怎么总是把人生总结得如此到位,所以文豪不是随便可以当的。其实食欲也是大致可以分成七个年龄段的,如果我们认真理解食欲这七个阶段,就可以帮助我们找到解决一生中吃得多还饮食不足、没吃饱还饮食过度以及随之而来的肥胖、尿糖等健康问题的新方法,民以食为天,吃,总是一辈子的事,总不能吃一辈子药吧。食物,永远是那个食物,食物本身的生物属性决定了食物和人类在本质上都是生物、都是有机物,千万年都不会轻易改变性状,要不怎么生物进化总是那么难呢,所以食物即有效又安全。放眼大千世界,整个大自然的生物世界,就是各种生物物种互为食物,牛羊把草给吃了,人和老虎把牛羊吃掉,想想都很和谐;而药物,则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进步不断攀登新的高峰的科学结晶,科学就是人工,是人类主观改造客观的重要实践,所以,所有科学的东西都是人工的,人类早就不相信有一个上帝在创造世界的说法了,那些药物就是证明,人们代替上帝发明了一个又一个药物来拯救人类自己,命运现在已经掌握在科学家手上了,你还有理由不相信药物吗?不相信药物就是不相信发明科学家,这和你不相信上帝没什么区别。当你吃了几年的降糖药之后,突然你吃的那种药就被淘汰了,科学因此又可以往前进一步,而你就只能换成更新更好更有效的药物等着下一次淘汰的到来。但是我倒宁愿学学孔夫子,把千年万年从来没有被淘汰的这些肉类和食物吃好、把从粮食蔬菜稀奇古怪的植物里提取的维生素、矿物质这些永不淘汰的天然营养素吃好,把牛奶喝好,母牛不会害自己的孩子,所以牛奶是安全的,然后,充分学习西方康夫子的纯粹理性,坚定控制好自己的食欲、调整好自己的食品,就能民以食为天了。无论是康夫子,还是孔夫子,都没有来得及探讨民以药为天、民以医为天这一类的疯狂哲学,实在是他们的人生不幸。
第一个十年,0-10岁
在正规的美国医学院的教程里,一个人的0岁开始于受精卵的形成,每个人从娘胎里就开始个人营养。母体前三个月的孕期营养,需要大量的B族维生素、磷、硫等日常食物含量很低的食物,以满足胎儿大脑和整个神经系统的快速生长发育。为什么仅仅大量补充肉蛋奶粮食还不行、还得额外补充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这些营养素?因为平时这些营养素主要是分布在未经加工的生食物和米糠、麦麸里,有孕妇专门吃生的食物和糠的吗?至少我没遇到过,所以最好额外进行补充,一切为了胎儿。下面的这本书就是从胎儿的营养开始说人生的。
在儿童的早期,宝宝的身体生长发育得很快,他们童年时期形成的饮食行为会一直延续到成年,因此肥胖的宝宝很有可能会成长为肥胖的成年人。这个时期,儿童的内分泌系统还很不健全,吃得太多很容易长成小胖墩,所以,在确保每天有足够蛋白质摄入量的时候,不要吃得太多。
儿童是很难学会自我控制的,特别是在食物的份量方面。父母如果强迫孩子去"清空盘子",很容易导致孩子们失去根据自己的食欲和饥饿信号而调整进食的能力,结果就会导致日后的暴饮暴食。国外有越来越多的人呼吁保护儿童不要受到有针对性的垃圾食品广告的影响,因为这些食品广告会增加儿童的食物消费,导致儿童的体重超重。

这个表是美国政府向19-30岁孕妇、非孕妇推荐的维生素、矿物质的上限。
第二个十年,10-20岁
在青少年时期,由激素推动的食欲和身高的增长预示着青春期的到来。在这段发育关键时期,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如何接近食物将决定他们晚年生活方式的选择。
这意味着青少年所做的饮食决定与他们后代的健康有着内在的联系,因为他们将来也会做人父母。不幸的是,如果缺乏指导,青少年可能会接受不健康的饮食行为和饮食偏好。
一般来说,由于生殖生物学的因素,年轻女性比年轻男性更容易患营养素缺乏症,即通俗所说的营养不良。
第三个十年,20-30岁
此时进入了成年人的阶段,生活方式大为改变,上大学、结婚或与性伴侣一起生活,生儿育女为人父母,生活的压力自然而然就使得我们的体重增加。压力增加肾上腺皮质激素,短时间的相对大的压力,肾上腺皮质激素的生成总是来不及跟上你的需要量的,那怎么办?这个时候,男、女都会首先黄体酮这个激素直接转换成肾上腺皮质激素,然后是雄激素。黄体酮对我们是大有保护作用的一种性激素,不但女性必不可少,男性也有。当女性压力大,黄体酮被部分用来生成肾上腺皮质激素时,女性内分泌就失衡了,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早衰、精神分裂症就有了共同的激素改变的内分泌基础。在高肾上腺皮质激素、高胰岛素的基础上,发胖就是一件不费吹灰之力的事。特别是,面粉制造的美食对人的诱惑是最大的,远远大于肉食,而过多的碳水化合物,恰恰又是压力的直接源泉。碳水化合物为什么能增加我们身体的压力?因为碳水化化合物的消化吸收利用,会消耗大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特别是B族维生素,比脂肪的消化吸收利用多得多,大量进食碳水化合物后,脑细胞、包括调整内分泌的脑细胞不得不大量消耗胰岛素、维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才能用得上这些碳水化合物宝贝,真够累的;而肾上腺皮质激素是胆固醇,是脂肪,身体还得在胰岛素的帮助下把这些碳水化合物先转变成脂肪、转变成胆固醇,这也得有一个过程,所以,肾上腺皮质激素生产不出来、用量还上去了,压力岂能不大。
而不管是胰岛素多了,还是为了多生产一些压力型肾上腺皮质激素,都会增加脂肪的生成。脂肪一旦累积起来了就很难减掉了。当我们吃的少于我们的能量需求时,身体又会发出强烈的食欲信号,让我们吃吃吃吃到根本不想停止吃。最让人愤愤不平的是,我们身体防止暴饮暴食的信号却很微弱,基本上没有,结果就会导致一个过度饮食的循环,看来,从我们往上上朔一、二万代,我们人类的祖先们估计没有几个吃饱给,所以他们才没有进化出停止进食的防胖机制。随着岁月的流逝,许多生理和心理的因素就使我们想要减少食量的理性变得难以把持。对欲望的把持,除了出家,别无它路。
新研究的一个领域是开发饱腹感,即吃饱了的感觉。这对减肥很有帮助,因为感觉饥饿是身体发出需要进食的信号,因此也是让你少吃的主要障碍之一。但是,科学家又干了一个应该由上帝来干的活,所以,科学永远和宗教对立。
不同的食物会向大脑发出不同的信号。例如,吃掉一桶冰淇淋是很容易的,因为糖类很难触发大脑要我们停止进食的信号,相反,很多人对美味的碳水化合物充满了渴望。另外一方面,富含蛋白质、水或纤维的食物却会给我们较长时间的饱腹感。我们是不是应该与食品行业共同努力,让我们的未来可以享受到各种各样注水的食物。
第四个十年,30-40岁
每一个人的生命在这个阶段就开始了衰退,信不信由你。生长激素、性激素都是从35岁前后开始下降的,要把人降到更年期去。
成年人的工作生活带来的挑战不仅仅是肚子咕咕作响,还有压力进一步增加带来的影响,这会导致80%的人食欲和饮食习惯发生改变,结果是有一半的人在暴饮暴食,另一半的人则没有一点胃口。
人类对待食物的不同方式是很有趣的,如"食物成瘾(food addiction)"现象,即有无法抗拒的欲望想吃某种特定的、通常是糖类、高热量的食物,对此至今科学界还不能完全理解,所以科学家们恰到好处的给出了各种各样的解释,谁也不服谁。许多研究人员甚至质疑有食物成瘾现象的存在,特别是对面食成瘾,如果以前不知道,那现在基本上清楚了,科学家说的吃面食容易上瘾。
其他的人格特征,如完美主义和责任心,也可能在人们调节压力和饮食习惯中发挥作用,这就是心理学的范畴了。
改善工作环境,减少诸如零食或自动售货机等问题饮食设施是一个挑战。要有一支生产力高而且身心健康的工作团队,雇主应该尽力资助并促进健康的饮食,同时也要设法管理压力和应激情境(stressful situations)。这又是社会学的问题了。看来,每个人控制自己的食欲,是一个依靠个人奋斗很难成就的综合治理问题。
第五个十年,40-50岁
饮食(diet)这个词来源于希腊语的diaita,意思是"生活方式、生存之道",但我们也是积习难改的那种生物,即使知道改变不良喜好对我们有好处,我们仍然不愿意稍作改变,除非出家去七戒或者八戒。我们其实希望什么都不戒,甚至一点都不用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该吃肉吃肉,该啃面包继续啃,吃掉我们最喜欢的那些东西,还能够保有健康的身才一点压力都没有。

这个表展示了人乳和牛乳的维生素、矿物质含量。西方国家非常重视食物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更重视补充。
有很多证据表明,饮食是导致身体不健康的最主要的因素。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sation)强调,吸烟、不健康饮食、缺乏运动和酗酒是影响人们健康和死亡率的主要生活方式。
在40-50岁之间,成年人就是应该根据自己的健康状况自觉的适当改变改变自己的行为,但这个阶段的人往往不那么自觉,因为疾病的症状往往是看不见的,比如高血压或高胆固醇,因此很多人并不会心惊胆颤的自觉的采取什么激动人心的饮食行动。结果呢,我们就看到了在这个阶段,人们开始转型成发了福的中年,那往往是成功人士的体型,人们都这样认为。
第六个十年,50-60岁
50岁以后,我们的肌肉质量开始逐渐流失,每年减少0.5-1个百分点,不多,但也不少。这被称为肌肉减少症(sarcopenia)。身体活动的减少,摄入蛋白质太少以及女性的更年期都会加速肌肉质量的下降。雌激素是女性维持骨密度、维持肌肉的主力激素,更年期一来,女性立刻开始骨流失、肌肉减少,一天都不会等,骨关节疼痛是难免的。与此同时,血钙会增高,此时反而不宜补钙!很多女性,在更年期前后发生胆结石、肾结石、冠心病,都和雌激素水平不稳定、雌激素绝对水平太低有关。男性呢,更年期是雄激素降低,结果仍然是骨密度下降、肌肉减少。男、女肌肉减少越快,性激素水平越低。更年期长胖,是性激素下降、肾上腺皮质激素相对水平进一步上升、肌肉减少从而对热量的消耗更少的综合结果。
健康、多样化的饮食、必要的蛋白质补充、必须的矿物质维生素的补充和运动对于减少衰老的影响很重要,抓住更年期身体处于全面调整的有利时期,在低性激素水平上充分利用矿物质、维生素、氨基酸的细胞修复能力,营养好,焕发青春、至少看上去年轻十年、二十年还是很容易的。抗衰老最后的生理窗口就是更年期。女性更年期的平均年龄是51岁,可别错过了。
富含蛋白质的饮食可能是老年人增加总蛋白质摄入量的理想选择,蛋白质摄入不够,不足以弥补肌肉的萎缩。足够多的蛋白质,可以促进肌肉的合成,我们称之为正氮代谢。目前认为,平均每天最少需要补充90蛋白质,瘦牛肉的蛋白质含量大约接近50%,老年人的蛋白质需要量还要大点,患病、随着病情的加重,对蛋白质的需要量会越来越大。
第七个十年,60-70岁及以后
今天人类的平均寿命增长太快了,尽管我们的日子还是在一天一天的过,并没有快得起来。人类的一项重大挑战就是维持老年人口的生活质量,延长寿命的目的绝不是把我们的社会搞成一个年老体弱的老龄人社会。
对老年人补充充足的营养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年老会带来食欲不振和饥饿感缺乏,很多老年人并不知道口渴,不会主动去饮水,这样就会导致无意中的体重逐渐减轻,身体就更加虚弱。食欲减退也可能是由疾病引起,例如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的影响。
老年的其他影响,如吞咽问题、牙齿问题、味觉和嗅觉的减少也会影响食欲和我们从饮食中得到快感。更年期的人们还在长胖,长胖的同时肌肉已经减少了,过了那段时期,随着食欲的下降,老年人的食物总体会摄入不足,这就开始了自身脂肪的慢性消耗和肌肉的进一步萎缩,所以,大多数老年人在65岁后会开始漫长的消瘦历程,70岁后胖体态的老年人开始少了。胖,是生理年龄还在中年、性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水平尚可的标志。千金难买老来瘦,这话说出了老年人瘦的普遍规律,即蛋白质、脂肪营养不良的表现,但是,千金难买老来瘦,并不是说老年人越瘦越好,而是在古时候,人们的平均寿命太短,活到老年阶段的太少,所谓人过七十古来稀,没见几个七十岁以上的,新中国成立时,人均寿命才38岁,所以,当看到老年人都瘦时,就认为瘦可能就是活得久的原因。这是一种错觉。
我们应该记住,在我们的一生中,食物不仅仅为身体提供能量,而且还是一种应该被享受的社会和文化体验。我们都是食品专家——因为我们每天都在进食。吃食物总是胜于吃药的,因为吃食物是亿万年形成的生物进化机制,所有的药物,都是人类自己给自己发明的、还没有经过进化的检验。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健康探理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