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探理】慢性病需要的是全科、跨界的家庭医生
2018/12/17 17:29:18 健康探理

     点击上方“健康探理”可以订阅哦

    

     导读:本篇文章《慢性病需要的是全科、跨界的家庭医生》约3500字。

     慢性病需要的是全科、跨界的家庭医生

    

     我们今天的医疗体系,是大医院专科医疗为主的疾病处理体系。大医院,因为规模巨大,可以容纳很多很多的病人,而付出的医、护劳动力成本、医疗设备成本相对较低,所以具有最高的投入产出比,医院越大,劳动生产率越高,所以大医院是依托于资本投入的大工业时代的产物。既然是大工业,那就有必要建立生产流水线了,这一条条的流水生产线就是今天的专科治疗体制。在各个专科里面的,就是专家了,专科的专家,无异于工厂里流水线上的车间工人,仅仅是熟练工罢了。之所以称为某个专科的专家,正是因为他或者她只专于自己所在的专业,而对医学领域其他几十个专科而言,就谈不上是专家了,可能也就住院医师的水平而已。比如,一位内科专家,其外科技术就很一般很一般;而反过来,一位专注于给病人作手术的外科医生,听着一位内科专家查房时所说的那些高深的学说和假说,也真是恨自己读书太少。专科专家,现代医学把学科越分越细,也就越来越专,一位专家覆盖的病种范围也就越来越,看到的病种越来越单一。

     但是另外一个方面,随着人类寿命越来越长,各种慢性病人也越来越多。假如一个人只患上了一种慢性病,比如只患了糖尿病,那去看内分泌专科就好了,在内分泌那条看病的流水线上,就有专长于治疗糖尿病的糖尿病专家,也许他看肾上腺疾病的水平也很一般,但是因为每天只看糖尿病这一种病,所以在糖尿病方面确确实实是专家,找他就找对了。

     可是,很多人一旦出现糖尿病,往往就会有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肾脏疾病,病人这就犯愁了,到了大医院,该看哪个科呢?准确的讲,心血管、肾病科、内分泌都得看,因为都是专科,各有各的专家。这样,病人就需要分门别类的看上几个专科。医生也像铁路警察,是各管一段的。

     大工业生产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生产效率特别高,就是因为工作内容非常专一。当你往一个熟练程度相当高的专家面前一坐,他就已经知道你的病情了,你来找他不就是因为他是这方面的专家嘛。所以,一、二分钟瞧一个病人,对一个天天看同种疾病的专家而言,实在已经是条件反射了,没什么好稀奇的。但是许多病人就想不通了,花了几个小时赶到医院,就看了这两分钟,是不是有点不负责任的感觉?可是这些医生还真的很难发生医疗责任事故,专家们看得快,确实是因为对自己那个专科的疾病太熟悉了,所有的糖尿病不都是糖尿病吗,有什么好稀罕的。对一个专科医生而言,就是万病同一,没有例外,专科里面只有本专科的病种。如果病情有专科以外的情况,那一定是另外的什么专科问题,比如冠心病,那就再去找心内科专家看上二分钟好了。

     问题在于,一个患有多种慢性疾病的患者,理论上应该在看了多少个专科以后就能把病治好呢?

     答案是,无论看多少个专科,无论找多少个专家,都不可能治好一种慢性病,尤其是老年性的慢性病。这不是危言耸听,是事实。去翻翻实用内科学、西氏内科学、克氏外科学、威廉姆斯妇产科学这些大部头的医学经典教科书就知道了,各医学专科忙活了一百多年,除了创伤和感染性疾病以外,其他的绝大多数慢性疾病的病因都是不清楚的,但是各专科的医生仍然在不清楚病因的情况下治疗这些慢性病,直到成为不清楚病因的专家教授。这种情况可以说是西方教条思维在医学领域的悲剧,跟在西方后面的中方西医,大概也好不到哪里去。

     在现代医疗体系里面,追问一个人的病史,其目的仅仅只能了解现在、当下疾病的起始时间,最多了解到发病的条件,比如受凉是感冒的外在条件;对疾病未来的展望,则是疾病的转归和预后;对当下的症状和体征,仅仅构成现代医学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找出治疗方案的依据。所以,专科治疗的一切目的,都仅仅是围绕着目前的专科疾病情况而进行的。

     而一切慢性疾病的特点,身体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健康状况比疾病本身还要重要,这就需要我们去了解过去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个人卫生习惯;了解当前的身体健康状况、营养状况;针对过去、现在的生活方式,制定未来的生活方式方案,目的是尽可能恢复健康,消除一切慢性病。

     所以,如果有那么一种医生,能够全面了解被大医院分割成无数个专科疾病的所有分科的疾病,又能够跨界地根据营养学、运动学的理论为患者制定出全面的生活方式调整方案,还能够长期追踪自己熟悉的那么一些患者的健康情况演变的历史,那么这些有几十年如一日固定看病的医生,患者恢复健康、预防疾病、长期保持健康还是大有希望的。很多慢性病是在长期缺乏专业健康指导的情况下慢慢发展出来的,而这种全科的、跨营养运动遗传生化多学科的医生,只可能是深入在社区的、长期只负责一小部分居民健康的家庭医生

     对于慢性病而言,专科的专家是不一定排得上长期用途的,比如一个人的血脂升高了,找大医院的专家和找家庭医生都是开点降血脂的药物,在开药这个事情上,大专家的水平一定是和家庭医生相同的、不相上下的,因为都得按照教科书、医疗常规来开药,心血管内科专家的心导管手术水平、疑难杂症诊断水平等等高大上的专家应该具有的高技术技术水平,在开降胆固醇药物时完全不能发挥,没有人会因为血脂高去找个大医院的专家做手术。而因为血脂高、血压高、血糖高去大医院挂专家号开药,是浪费专家的时间,抢了真正有专科治疗需求的病人的治疗机会,将来万一自己不可控制的发生了什么急需专科、专家治疗的最大疾病,比如心肌梗塞,也到大医院专科去和开药的那些人一起排队,就很悲哀了。

     而要成为一名能够分析、判断健康状况、营养状况的全科医生,也不是那么容易。最后要有坚实的哲学基础,千万不要在意别人用奇怪的眼神打量正在满脸严肃的思考哲学问题的你,因为你已经比他们聪明了,哲学就是爱智慧嘛,敢于拿起哲学书就是聪明的证明。那么宗教呢?宗教是用来不动脑筋就可以信仰、迷信的。医学领域的专科大专家,有时就像学术上的天花板,是用来被人顶膜崇拜的,不但病人崇拜,低年资医生也崇拜,既然崇拜,就产生了迷信,当然也就没有了超越。所以,大医院、专科专家体系,既然能够产生对专家的迷信和崇拜,也就和宗教差不多了,医学也就很难产生突破,因为专家就是学科的天花板。既然现在的专科专家并不清楚慢性病的病因,慢性病的治疗还有希望吗?都说科学是宗教的对立面,现代医学就是建立在实验科学基础上的,大量的实验数据产生了伟大的医学成果,让数据说话,特别是让统计数据说话,是现代实验科学的基础,而通过实验与观察,找出病因与慢性病之间的因果关系,就是现代医学的常用研究方法。比如,一大堆人,可能有各种各样的慢性病,从口腔溃疡、痔疮、冠心病、偏头痛等等等等,但是我们现在只研究糖尿病,于是,那些有各种各样疾病也有糖尿病的人就被划到了疾病组,没有糖尿病、但是也有其他许多种类慢性病的人就理所当然的进入了正常对照组,我们对糖尿病的观察就归纳总结成了糖尿病和正常对照组这两种情况,其他疾病就被统计学给抽样掉了。这种只看某一种疾病而忽略其他专科疾病的医学思维就是典型的专科思维,是当下医学的主流思维方式,也是一种统计学抽样总结的思维,要学好医学,必须学好统计,否则医学文献是看不太懂的,容易理解得片面。现在的问题来了,什么是因果关系?病菌导致感染,所以病菌与感染性疾病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这确实是说的因果关系。问题是,因果关系是实验出来的吗?这个问题,英国哲学家休谟首先提出了质疑,至今在哲学界没有最后的答案。德国哲学家康德一辈子来不及谈对象结婚,写了那么几大本理性批判的书,就是为了证明因果关系是真实不虚的,只有承认因果关系的客观存在,现代实验科学才有立足之处,否则就没有科学可言了。而哲学,就是动用我们的脑力,去思考宗教迷信懒于思考的、科学实验又不能直接观察到的那些事物内部的规律性、不同事物之间的关联性这类问题。不用去纠结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些问题,这和世界观有关,但却属于爱智慧哲学思考后的结论,并非爱智慧这个哲学思考过程的本身。由于哲学就是通过我们的思考去探索真理的过程,所以说真正的哲学是唯心主义的并不为过,永远要用心思考各种疾病之间的有机联系,思考饮食、生活方式、运动和性别年龄这些因素与疾病之间的联系,也就是说,要用哲学的思考方式仔仔细细地找出各种慢性病风险因素与慢性病发生发展之间的那点因果关系。所以,宗教属于精神世界,科学属于客观世界,而哲学,才是属于我们自己的思想世界。

     于是,大规模、熟练工式的大医院专科专病模式在病程长、病种多、需要长期治疗而不是一次性治疗的慢性病面前,就显得不太合适了。而长期追踪身体健康演变、注重饮食调整、鼓励运动的全科家庭医生模式,就是老年慢性病人的最佳选择。找到一位把哲学学得比统计学还好的全科家庭医生,慢性病的防治就有了希望,因为这种医生是不可能放弃主观能动性的。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健康探理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