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探理】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风险因素
2019/1/14 10:26:01 健康探理

     点击上方“健康探理”可以订阅哦

    

     导读:本篇文章《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风险因素》约2200字。

     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压力、性激素、吸烟和男女发病比例进行讲述。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风险因素

    

     遗传因素

     现在的研究结果,已经发现在使人容易患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这个疾病的易感性方面,遗传因素确实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在受影响的个人及其家庭中同时发生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比率高于预期,而且在部落、集群内的不同家庭之间的病种中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遗传模式是非常复杂的,研究表明,与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的基因是多效性的,而不是疾病特异性的,这就是说某个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变异基因既可能表达成红斑狼疮,也可能表达成类风湿或者硬皮病。

     这些研究还提示,在不同的遗传和环境因素下,共同的等位基因可能具有替代临床表型的潜力,大量的数据支持临床上不同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具有共同的某种易感基因。目前,至少发现了近百个遗传风险变异与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联,而且已经确定了几个位点与一种以上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对单卵双生子的研究已经确定了许多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遗传基础,报告的一致性率包括类风湿关节炎12% - 30%,系统性红斑狼疮25% - 57%,多发性硬化30% - 50%,1型糖尿病30% - 50%,腹腔疾病70% - 75%,Graves病高达80% 。任何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符合率都没有达到100%,这就意味着除了遗传因素以外,还有大量的其他因素也必须在发病机制中发挥作用。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也已经被大量的研究,但其确切的诱因及其与遗传易感性的相互作用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还尚未明确。在已被发现对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都具有影响力的环境因素中,有感染性因素、压力、性激素(雌激素和雄激素)和吸烟。

     感染性病原体的动物模型为感染性病原体通过免疫介导机制诱导自身免疫性疾病提供了最佳的证据。在对这些动物模型进行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人员提出了理论,认为免疫反应就是由一种与自身抗原非常相似的微生物抗原所触发的,这种机制被称为分子模拟。另一种理论则认为,自体免疫是由一种被称为旁观者效应的机制所诱导的:入侵的微生物在主动感染时会直接损害人体的组织,从而将自体的抗原暴露给了自身的免疫系统。最常常与感染相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是多发性硬化症、1型糖尿病、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纤维肌痛症、重症肌无力和格林-巴利综合征,而这些疾病最常涉及到的微生物是病毒,包括爱泼斯坦-巴尔病毒、丙型肝炎病毒、细小病毒和巨细胞病毒。

     压力

     对动物和人类的的多项研究表明,生理和心理的压力也会影响免疫系统,这很可能是调节免疫功能的下游神经内分泌改变的结果。因此,压力可能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展有关。类风湿关节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炎症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被认为最有可能是受到了应激反应的影响,心理压力只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的诱因。

     研究还进一步表明,多达80%的人在症状出现前都报告了情绪、压力或重大的生活事件,主要见于类风湿关节炎、纤维肌痛症和Graves病这些病种。然而,大多数研究都是回顾性的,缺乏严格的双盲法前瞻性设计的统计学意义的显著性。

     性激素

     性激素及其代谢产物和性激素受体,通过其在淋巴细胞成熟、活化、抗体和细胞因子的合成中的作用,参与了免疫调节和自身反应活性的发展过程。研究表明性激素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性激素的表达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个体中发生了改变。性激素作为诱因的证据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是最为有力的,因为红斑狼疮的发病率趋势(即性激素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发挥的作用)是青春期后高,绝经后低,平均发病分布在20至40岁,而且红斑狼疮的发作会根据月经周期和妊娠期而观察到疾病活动的波动(发作和缓解)。当然,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才能更好地理解性激素在自身免疫和特定自身免疫疾病中的作用。

     吸烟

     吸烟和接触烟草烟雾也被发现是引发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潜在诱因,最明显的是风湿性疾病(类风湿关节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其次是甲状腺炎 。吸烟对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的确切影响机制尚不清楚。除了烟草烟雾以外,被认为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的因素还包括暴露于晶体二氧化硅、有机溶剂和紫外线辐射。研究的课题包括环境暴露对自身免疫发育的影响、暴露时间的影响(如胎儿围产期、青春期前、青春期、成年期和老年期)、环境暴露与激素因素的相互作用以及环境因素在淋巴细胞活化中的作用。虽然每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都是一个独立的疾病,有自己的症状和体征群,但许多自身免疫性疾病却又都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比如女性发病率高、症状相似、诊断困难、病史和体格检查这些主观陈述在诊断中非常重要、疾病的处理方法具有高度的相似性(使用类固醇激素、抗炎症、镇痛)等。 女性占优势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表现出了明显的性别偏差,女性占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总病例的近80%以上,系统性红斑狼疮总发病率的90%以上是女性。女性与男性的比例因疾病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从女性占95%优势的桥本氏甲状腺炎到女性只占到52%优势的白癜风,而纤维肌痛症在女性中的发病率也是男性的两倍。但是,据报道,也有一些疾病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发生,包括1型糖尿病、溃疡性结肠炎、格林-巴利综合征和牛皮癣。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女性和男性发病率比例

     疾病

     近似的女:男比例

     桥本甲状腺炎

     10:1

     干燥综合征

     9:1

     系统性红斑狼疮

     9:1

     继发性抗磷脂抗体综合征

     9:1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9:1

     格雷夫斯(Graves)病

     7:1

     硬皮病

     3:1

     类风湿性关节炎

     2.5:1

     原发性抗磷脂抗体综合征

     2:1

     多发性硬化

     2:1

     重症肌无力

     2:1

     纤维肌痛

     2:1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健康探理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