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探理】线粒体衰退
2021/7/6 12:45:35 健康探理

     点击上方“健康探理”可以订阅哦

    

     导读:本篇文章《线粒体衰退》约3000字。

     线粒体衰退

     1

     线粒体疾病的骨关节炎

     李先生通过亲友找来看病,他今年38岁,从10岁那年,突然有一天感到全身不舒服、关节疼痛,从此,手、足关节持续疼痛至今,手腕关节已经融合,失去了弯曲等关节功能,X光片显示关节骨化、手臂和肘关节软骨钙化融合。这二十几年,李先生去过许多医院,看风湿科,无一例外,他被认定为类风湿关节炎加以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进行持续的治疗。

     在和李先生交谈时,感觉到他的症状并不符合类风湿关节炎的特征,反而更像老年骨关节衰退发生的骨关节炎,但是他发病时年龄才10岁,这也不是老年衰退,当然也不像年轻女性容易患的风湿、类风湿。李先生二十几年的病程,是突然起病、逐渐而持续发展和加重,没有明显的缓解期或者发作期。

     在观察李先生的手的时候,类风湿关节炎常见的梭状指关节肿胀并不明显,反而是明显的掌指关节融合和指关节软骨发育不良(类似于软骨病)给人以深刻印象。尤其让人过目难忘的是他左手食指与无名指的比例非常的小,无名指异常的长。食指:无名指小比例和无名指异常长于中指,是线粒体缺陷的一个特征。据此,结合李先生十岁以来的病情发展特征,基本可以判定,他患的是线粒体骨关节炎,这种骨关节炎最明显的特征就是软骨坏死、骨化(钙化),原因是骨关节中只有软骨属于带有线粒体的活细胞,所以有线粒体,但是软骨缺乏血管,所以发生细胞的线粒体衰退后很难得到及时的修复。

    

     李先生的手指:无名指长于中指

     2

     线粒体疾病的奇怪临床表现

     线粒体疾病、线粒体衰退,常常产生一些让临床感到困惑的现象。

     食指:无名指的比例异常的小、无名指变长甚至长于中指。这个现象,国外有人进行过研究,最后认为是母亲十月怀胎时雄激素升高、使胎儿暴露在雄激素环境中的结果,理论上对人体健康没有影响,但是带来两个潜在的后果,一是这种人在生命的早期、青少年时期,体育运动能力特别强,容易产生职业运动员、职业军人,二是人到中年以后,容易发生线粒体衰退的疾病,如肌侧束硬化症(渐冻症)、癌症、额颞叶损伤和阿兹海默病(痴呆)、帕金森病等等,研究得比较多的是渐冻症与退役后职业运动员的关系,也就是说,渐冻症的人里面有很多都是当年的运动健将。这位李先生,生病前就因为运动能力异常突出而被选拔为学校的足球队长。线粒体受损,如果不能及时恢复过来,就会留下永久的细胞坏死。胎儿暴露于雄激素环境,使孩子的细胞、线粒体对雄激素不敏感,而雄激素是唯一的合成类激素,所以,这种胎儿期接受了母体雄激素暴露的人,出生后生命早期肌肉发达、运动能力强,但是对雄激素为主的线粒体、细胞修复不敏感,所以,会逐渐积累线粒体的损伤和细胞变形坏死。ALS渐冻症的逐步发展、缓慢发展过程,就是线粒体随着时间慢慢坏死的典型过程。线粒体病变,最典型的特征就是慢慢的加重、越来越重。

     生命早期运动能力强,是导致线粒体积累过度氧化损伤的必须过程。由于线粒体的主要功能就是进行食物的氧化代谢以产生能量,线粒体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氧化还原过程中的还原损伤,而不是氧化损伤。家族性ALS渐冻症就有铜锌-SOD的损伤或缺失,而铜锌SOD(过氧化物歧化酶)是细胞线粒体将过氧化氢还原成无害的水和氧的主要的酶,ALS渐冻症缺乏这种将氧化物还原的酶,意味着线粒体和细胞不得不接受持续的线粒体内的氧化损伤。运动健将的过度运动,又导致更多的氧化产物的产生,日积月累,细胞里、线粒体内这些物质只有氧化、过氧化而缺乏应有的还原,必然导致中、晚年的线粒体积累损伤,发生线粒体衰退。渐冻症的渐,就是对线粒体损伤是逐步积累缓慢发展的高度概括和形容。

     丧失子女的巨大悲哀往往会缓解渐冻症的发展和病程。这种现象,说明了两个事情,一是渐冻症这样的线粒体疾病也是可以缓解和治愈的;二是痛失子女的巨大痛苦,抑制了旺盛的线粒体氧化过程,缓解了线粒体的氧化损伤。痛苦带来的情绪是悲伤的,悲伤的情绪是抑制人体的新陈代谢率的,所以,巨大的悲伤带来巨大的氧化代谢率降低,人不思茶饭,当然不需要剧烈运动时那么多的能量。所以,降低氧化率,线粒体氧化损伤过程就得以缓解,就产生了那些人们观察到的丧子可以缓解ALS渐冻症病情的奇怪现象。

     3

     两种遗传遗传机制决定了两种致病原理

     从遗传学角度来看,我们今天的医学,主流是属于孟德尔遗传,父母各自DNA构成二倍体等位关系,两个同等性质的父母本基因共同决定一个生物性状。疾病是生物性状,所以,任何一种疾病都应该由两个父母的基因共同决定。这种遗传理论,解决了疾病有或者没有的问题,所以又称之为量子遗传模式,要么有,要么就没有。但是,帕金森、阿兹海默、肿瘤、渐冻症、糖尿病、冠心病、退行性骨关节炎,等等,可以说绝大多数慢性病,却并不像类风湿、风湿、乙型肝炎等疾病那样,能够简单的以有没有来定义,这些要么得、要么不会得的疾病,往往存在着爆发与缓解的交替节奏。另外一个遗传机制,就是线粒体母系单倍体遗传,由于每个细胞里面的线粒体少则几百,多则几千,受精卵的线粒体多达十几万亿个,所以线粒体的损伤或者丧失是跟随着线粒体的数量在变化,不可能出现有没有的现象,而是持续的、渐渐的、缓慢的一个过程,这就构成了我们常常看到的许多慢性病一旦发生,就逐步逐步慢慢加重的现象,背后的原因就是细胞内的线粒体在慢慢的、一个接一个的变性坏死。人在自己年龄不断增加的过程中,如果不注意进行线粒体的营养支持,那么,生命一定是运行在走向衰亡的单行道上,因为细胞里面的功能正常的线粒体只会越来越少

     癌症的线粒体,是线粒体正常功能的唯一例外,因为癌症细胞线粒体功能出来就不正常,连食物的氧化磷酸化都无法在线粒体内进行。如果是正常细胞摊上这样的线粒体,唯一的去向就是细胞死亡,称之为细胞正常凋亡,维持细胞凋亡机制,是线粒体的一个重要功能。癌症细胞线粒体不正常,所以,癌细胞不可能凋亡而永生了。反之,渐冻症和李先生那种衰退性的骨关节炎,细胞里面好的线粒体和坏的线粒体都有,也就是正常的细胞凋亡机制是健全的,这反而给他们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那就是细胞凋亡机制被残余的线粒体启动将整个细胞直接毁掉了。科学家早就知道了一切疾病逐渐加重的原理,只是没有来得及整理他们的奇思妙想。

     4

     以维持线粒体功能健康为目的的营养补充

     以孟德尔双倍体遗传学(细胞核DNA、nDNA)为基础建立的现代医学体系,主攻方向是细胞的结构和疾病的有无,而以母系细胞单倍体(线粒体DNA、mtDNA)为基础正在起步阶段的线粒体医学体系,专门关注渐冻症这种缓慢发展、病情程度与受损线粒体数量成比例的能量变化疾病,所以,nDNA医学是结构医学,而mDNA医学是数量医学。那么,我们的药物呢,绝大多数药物是在血液里面的,恰好满足nDNA医学有没有的定义,这就是我们常常提到的血药浓度多少多少,反应的是我们的血液里面有没有这种药。线粒体里面呢?一般的分子连细胞膜都突破不了,更别说进入线粒体膜了。现在的研究告诉我们,脂肪、蛋白质、和糖,这些人体根本的食物小分子,也是进入不了线粒体的,三大食物成分脂肪酸、氨基酸和葡萄糖,统统需要先转化成丙酮酸,线粒体的有氧代谢,从丙酮酸开始。因此,能够进入线粒体的,只有丙酮酸和一系列的维生素,再没有其他物质了。

     既然如此,我们正在缓慢发展、不断加重的那些慢性病,为什么不可以直接营养线粒体呢?为什么一定要坚持等待科学家急急忙忙研发出来的、还不一定进得了线粒体的那些分子呢?万一还没有等到新药面市,线粒体就丢失得启动自身细胞凋亡程序了,岂不错过了及时还原线粒体氧化物的机会?

     所以,有一些问题,看似不科学,但是没有办法科学的等科学。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健康探理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