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线即爆款,离婚后她更敢说了
2023/4/15 13:42:50 新周刊

    

    

    《怒呛人生》剧照

     愤怒不可耻,孤独、软弱、痛苦都不可耻。我们很高兴,能在电视剧里看到愤怒的复杂性和正当性。

     那位百无禁忌的犀利女王回来了!黄阿丽去年“不负众望”离了婚,正当人们期待她的下一个脱口秀再爆新料的时候,她带来的新作却不是脱口秀,而是网飞最新疯批喜剧。

     网飞新剧《怒呛人生》(《Beef》)刚上线,口碑评分一路狂飙,在烂番茄上获得接近满分的好评度,实属惊人。有些影评人甚至表示,这部黑色喜剧,绝对有潜力问鼎今年的艾美奖。

    

     一个由路怒症事件引发而后果不断升级直到失控的故事,为什么会火?

     它并不是你想象中的“爽剧”。

     喜剧只是一个讽刺的外衣,它一边呐喊帮你说出压抑心底的脏字,一边把愤怒的深层心理和东亚人的结构性困境挖给你看。

    

     《怒呛人生》的惊喜,首先绝对来自黄阿丽。

     脱口秀女王的事迹,想必大家都不陌生。

     她想早早躺平,于是费尽心思套牢“哈佛吴彦祖”老公,结果不仅被逼签署婚前协议,婚后还发现家境优渥的老公竟然身负巨额债务。

    

    黄阿丽的脱口秀

     黄阿丽不得不自己拼命演出赚钱,一不小心混成了脱口秀顶流,她的梦想颠倒了过来,变成她赚钱养家,老公美美躺平。

     我们看到了一个挺着大肚子的娇小亚裔女性,在台上把屎尿屁挂在嘴上,毫无忌惮地谈论种族歧视、女性生育、性别不公等话题。

    

    黄阿丽的脱口秀

     在黄阿丽之前,观众几乎没有见过谨小慎微的亚裔女性这样毫无保留地将痛苦和不堪公之于众,还是以这样坦然地开没羞没臊玩笑的方式。

     离婚之后,这段讽刺喜剧式的女性人生,直接投射到了《怒呛人生》的剧本中。不得不说,编剧是会整活的,戏内戏外惊人相似。

     黄阿丽饰演的艾米,自己打拼出一个价值千万的绿植品牌,事业成功,坐拥豪宅,开着豪车,日裔老公优雅帅气,女儿聪明可爱,看上去幸福美满。

    

     实际上,艾米工作压力巨大,自己买的房子,一天都没享受过。

     老公没有艺术天赋,却有无用的骄傲,她不仅要供养老公的高雅爱好,还要负担婆婆“空心贵族”大手大脚的消费。

     日常崩溃的时候,老公只会让她往积极方面想,艾米连个倾诉的机会也没有。更惨的是,夫妻生活还不和谐,只能靠手枪。

     只能说,这个老公在亲密关系中,既拿不出实质支持,也提供不了情绪价值。

    

     生活如此压抑,愤怒日积月累无处发泄,怎么办?只能发疯。

     艾米开车出门,与男主角丹尼的偶遇和冲突,就是一个情绪宣泄口。一场不要命的路怒追击战,二人就此结下梁子。

    

     黄阿丽的脱口秀固然好笑又心酸,这部剧也闪现了金句式台词,比如艾米对着艺术世家出身却没有才华的丈夫低吼的佛陀王子说:

    

     《怒呛人生》毕竟是另一种戏剧表达,它提供了更多的细节。黄阿丽对女性愤怒的呈现是耳目一新的,观众可以感受到她的表演之路不囿于过往的喜剧作品。

     在电视上看到女性愤怒的共情式描绘本来就很罕见,最近一次大概是《致命女人》。但《致命女人》终究是个爽剧,人物塑造有很多理想化的成分。

     比如说,Simone敢爱敢恨,始终保持体面和尊严,但观众其实不知道她是如何快速处理自己的失望与愤怒的。

    

    刘玉玲饰演的Simone

     愤怒并不是艾米老公认为的那样,只是一种稍纵即逝的情绪。

     愤怒是可以叠加的东西。“你只是抑郁了,你会好起来的”,这样的话就像增压阀,只会让人更加愤怒。

     愤怒不仅是厌烦他人,也是自我厌恶。

     艾米在原生家庭中无法感受到无条件的爱,她觉得自己不值得被爱,只能拼命奋斗去换取爱和成功。

     长期自我厌恶,导致她的真正人格完全没有出口。

    

     愤怒不只表现为怒气冲冠,还有湿漉漉的悲伤和沉重。

     艾米坐在心理咨询师面前问“你真的认为可以无条件去爱一个人吗?”,那张憋屈又执着的脸,所有东亚文化中成长起来的女性都能共情。

    

     经此一剧,黄阿丽的舞台不再局限于脱口秀。离婚有娃,巡演不断,闲得无聊谈个恋爱,事业还有突破性进展,这位“疯批美人”的好戏才刚刚开始。

     如果仅仅是愤怒和报复,《怒呛人生》不会余味悠长。

     男女主角的仇怨越结越深,一度走向犯罪边缘,最后失去转圜余地。复仇的狂欢,始终伴随着压抑的绝望。

    

     这种压抑,与其说是亚裔美国人的困境,不如说是东亚人共同的文化困境。

     在艾米这里,她不仅承担了东亚社会传统养家的“夫职”,而且甩不掉负责家务的“母职”,还要当个好媳妇出钱出力花时间陪婆婆购物,聆听遵从婆婆的指点。

     有压力想跟伴侣沟通,还要被老公“教育”,要积极、要正念、要冥想,写感恩日记,看心理医生。说白了,就是有问题不解决,憋着。

    

    总是“教育”艾米要积极的丈夫

     艾米的原生家庭也是如此。她的父母有过情感危机,但从不坦诚地谈论事情,仿佛撕破脸一个家庭就无以为继,以至于她也成为一个无法袒露自己的人。

    

     东方文化讲究内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骄不躁。对于男性来说,脆弱更是不能表露的东西。

     男主角丹尼来自韩国家庭,标准长子,上有父母,下有弟弟,隐忍,控制欲强,追求的是成家立业、娶妻生子的东亚标准人生模式。

     当他的人生不符合父母的期望,事业不见起色,初恋另觅对象,弟弟不服管教,失去掌控力的丹尼就陷入痛苦,而表面还要努力维持体面。

    

     东亚社会父权的传承,就是压力的来源。撑得起来,父慈子孝;撑不住的,社会垃圾。

     父母的失望,是丹尼最大的恐惧。他自愿放弃自我,为所有人活,却也变相地PUA弟弟,把大学录取信扔掉,让兄弟梦碎一蹶不振。

     控制欲就像家庭内部的连环套,它有很多好听的名字,比如爱,比如牺牲,比如付出。

     孩子从小听到大,自然会认为自己是来还债的。如果连父母的爱都是有条件的,那么世间所有的爱无一例外。

    

     东亚人普遍难以理直气壮地表达自己,大概主要是害怕一旦本性暴露,一切爱和成功都会消失。

     只是,你以为压抑自我很安全,但问题不解决,情绪只会叠加,而人的承受力总有极限。

     还不如疯一疯。“发疯”不一定有用,起码有益身心。无论是艾米还是丹尼,撕开习惯性假笑的面具发疯,才是他们最真实、最放松的时候。

    

     即使是愚蠢的愤怒,也可以带来解放。

     第一集最后,冤家终于对峙,艾米追出街上。丹尼惹上了负担不起的麻烦,脸上却挂着灿烂笑容;艾米记住了丹尼的车牌,在复仇的兴奋中咧嘴一笑。

    

     我喜欢《怒呛人生》对愤怒的表现,无论在个人还是文化上,都那么具体而引人入胜,我们几乎可以在每个人物身上看到自己的伤痛和卑劣。

     丹尼回到公寓,弟弟保罗戴着耳机打游戏,他一个人不知道跟谁说话,没有任何回应。

     曾经年少的我们是保罗,成为父母的我们又像丹尼。同一屋檐下,彼此之间无法进行沟通,又带着对自己和对方的怨恨。

    

     父爱如山,长兄如父,在丹尼身上,我们能够看到他的愤怒中有沉默、自缚、天真、孤独、无奈、疲于奔命、龇牙咧嘴。

     他的愤怒,是持续性地被忽视,男性表达长期受阻的结果。

     丹尼去酒吧请酒保喝酒聊天,人家因为工作时间拒绝,他只能木讷地一个人喝酒。

     在没有理解和关爱的生活里,他通过吃汉堡王鸡肉三明治来填补空虚。当代年轻人,有几个没有经历过类似的瞬间?

    

     史蒂文·元演得也是真好,哪怕是剑拔弩张的愤怒爆发时刻,当中也有一丝心虚和恐惧。加入摇滚唱诗班的线索,并非必须,却很有趣。

    

    史蒂文·元

     艾米的愤怒,女性观众很容易理解。当她正要开口倾诉的时候,伴侣说只要听他的多往积极方面想就好。

     艾米一时语塞又憋出笑容说“好”,这种感觉想必不陌生,你就知道问题永远不会得到解决了,不是你不想打开心灵,而是对方上来就关上你的嘴。

    

     富婆对艾米说,“你有一种宁静,禅的东西”。黄阿丽用各种精致的多角眼镜,强调艾米眼镜下追求完美的紧张感,就像一句棱角分明的讽刺。

     表面温顺是一顶保障安全的头盔,而眼镜下面的目光则是不敢高歌而只能降低音量的尖叫。

    

     艾米回父母家,故意把妈妈留下,想要跟她说父亲十几年前出轨的事情,妈妈的反应非常强烈,要求她不要说。“你以为我不知道吗?为什么你就不能让这些事情过去呢?”

     这套说辞太熟悉了,家和万事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退一步海阔天空,非常典型的中式婚姻哲学。

     可是,什么都不说、牺牲个人感受以为保住的婚姻大局,只是更加漫长的忍受和牺牲而已。

    

     越是具体的愤怒,越能让观众共情。

     臣服于东亚社会的运行逻辑,丹尼事业有所起色,为父母买下房子,艾米卖出绿植品牌回归家庭,换来的价值认同,如同鸡肋,食之无味。

     他们仍然没有得到真正的爱,也没有学会爱。

    

     当路怒事件因一点小事再度推往爆炸性高潮,最终发展到无法收场的地步,更加幽微的人性就暴露出来了。

     从女儿被绑架和富婆家里的大乱局中解困之后,艾米发现老公早已逃离。

     当丹尼兄弟身陷险境,原本应该互相扶持的弟弟,在知道哥哥扔掉他的大学录取信后,果断弃身而去。

    

     故事结构很巧妙,结尾处一无所有的男女主角不再剑拔弩张,在树林里经过一段如梦如幻的对话。

     他们通过诉说和表达,与对方和自己达成了和解,互为彼此的指路人。

    

     所以,愤怒不可耻,孤独、软弱、痛苦都不可耻。我很高兴,能在电视剧里看到愤怒的复杂性和正当性。

     那段如同置换身份的迷幻对话说得真好,简直灵魂共振:

     你想要的只是不再孤单,我都看见了。

     你不用觉得羞愧,你不用隐藏自己,没关系的。

    

    

    内容编辑 | 阿柒

    

    

    

     看更多优质内容,点击名片?,星标我们!?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新周刊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