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挺:构筑自立自强的数字技术创新体系 强化数字中国建设的关键能力
2023/4/26 14:49:57 中国网信杂志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加快数字中国建设,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本刊推出系列文章就《规划》相关内容进行权威解读。


刘挺
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助理
计算学部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构建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必须更强调自主创新,全面加强对科技创新的部署”。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数字技术是推动科技进步的“源动力”,也是提升国家核心技术能力的“关键因子”。《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提出构筑自立自强的数字技术创新体系,为着力增强数字技术的创新能力,以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推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构筑自立自强的数字技术创新体系,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牢牢把握时代发展大势与全球技术革命趋势当今世界,数字技术正以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全面融入人类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和全过程,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数字技术领域的竞争进入新赛道,面向全链条和新技术研发体系的竞争范式逐步走向台前。当前,我国已进入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新发展格局是中国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主动选择,也是应对当前形势下机遇和挑战的战略选择。把握时代发展大势和科技革命趋势,构筑自立自强的数字技术创新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抢抓全球数字化发展与数字化转型的重大历史机遇,擘画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宏伟蓝图,提出“加快数字中国建设,就是要适应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要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步伐,解决外国‘卡脖子’问题”等一系列重要论述,指明了当前和未来我国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建设的重点方向和关键目标,为我们构筑自立自强的数字技术创新体系提供了强大思想指引。

雄厚的数字人才储备有助于推进创新体系发展,为数字科技创新提供支撑。2022年11月25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第十一届“天宫杯”研究生创新实验竞赛在该校将军路校区举行,参赛大学生带来的作品涵盖航空航天、机械加工、信息通信、材料化工、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
构筑自立自强的数字技术创新体系,必须打牢数字技术创新的坚实基础,积蓄数字化转型发展动能数字技术创新体系是国家创新能力的“放大系数”,通过体系化结构来孕育和支撑重大科技创新,势必会提升数字技术创新的速度、广度和深度。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和《“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的深入实施,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发扬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良传统,我国数字化发展势头强劲,数字技术创新日新月异,数字产业集群发展迅速,为构筑自立自强的数字技术创新体系打下坚实基础。数字技术产业生态初步形成。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11.6%,营业收入从7万亿元增长至15.4万亿元,软件与信息服务业收入从2.5万亿元增长至10.8万亿元,年均增速达16.1%。在新兴的数字产业成长方面,大数据产业规模达1.57万亿元,工业互联网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同时我国成为全球增速最快的云计算市场之一。广阔的数字产业基础有助于加快创新体系落地,为发挥数字核心技术价值提供优质的“实验田”。数字科技创新主体不断涌现。2021年,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33万家,研发投入占全国企业投入的70%。建设大量的创新组织载体,加快创建北京、上海等17个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教育部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建设33所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大量数字科技创新实体有助于增强创新体系建设,为体系化创新提供基本创新单元。数字技术人才储备日益雄厚。为了加快培养数字产业急需的人才,高校持续加大数字科技相关领域的专业设置,新开设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网络空间安全以及数据科学等专业,为数字产业全链条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仅2022年,通讯和互联网领域相关专业高校毕业生人数已达159万,占当年毕业生总数的15%,在全部19个分行业中位列第一。雄厚的数字人才储备有助于推进创新体系发展,为数字科技创新提供支撑。构筑自立自强的数字技术创新体系,必须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实践探索相结合,健全完善开放开源的技术创新生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优化和强化技术创新体系顶层设计”。数字技术的兴起,使得数据获取开放、资源开放、成果开放等科学开放模式快速发展,对数字技术创新体系顶层设计提出更高要求,越来越成为系统持续高效运转的重要保障。要加快推进数字技术领域全程、全链、全面的数据开放。健全科技资源共享制度并加大落实力度,设计数据共享路线图,形成开放科学背景下的评价体系,推进开放科学建设,实现科学研究全过程的可追溯,推动科学知识的高效分享及传播,促进研究成果评价机制更加多元化和透明化。要加快构建开源技术生态。开源技术生态是开放科学模式的重要体现,有利于汇聚众智、降低研发成本、推动技术迭代更新和应用。应加大支持关键开源技术的研发力度,引导政府、企业、研究机构、社会组织参与开源技术生态的构建,拓展开源技术应用场景,支持开源系统、开源芯片等开源模式的发展。要加强知识产权、数据安全、技术标准等制度建设。积极鼓励和支持各类创新主体融入全球开源技术生态,研究和加强我国开源技术生态韧性,加快推动国家开放式数字技术创新体系发展。近年来,黑龙江省组织实施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在高等院校和职业学校部署一批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基地,构建完善数据驱动的科研创新模式,夯实数字技术创新的社会基础。构筑自立自强的数字技术创新体系,必须打造多元协同创新机制,建设数字化高水平人才高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网络强国,没有一支优秀的人才队伍,没有人才创造力迸发、活力涌流,是难以成功的。”构筑自立自强的数字技术创新体系,要进一步发挥我国制度优势,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 要建立健全科研人员多元化评价机制。破除“五唯”做法,推进分类发展、多元评价工作,出台多元化、多维度的人才评价机制。努力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人才成长沃土,打造一流人才成长地和一流人才聚集地。 要建设高质量创新联合体。高质量的创新联合体可以统筹不同主体间的发展目标、管理机制以及文化生态,有利于创造良好科研环境,培育人才。 要完善知识产权成果分配制度激励人才。结合新时代数字技术发展需求,以促进科技创新为目的,进一步落实《规划》关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健全知识产权转化收益分配机制的要求,激励广大科研人员肩负起历史责任,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做好顶层设计,把握发展方向,抢抓发展机遇,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奋进新征程,再创新辉煌。构筑自立自强的数字技术创新体系是数字中国建设的战略基石。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规划》,抓住数字技术创新这个“牛鼻子”,下好数字技术创新这步“先手棋”,抢占先机、赢得优势,努力在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来源:《中国网信》2023年第3期
投稿:zhongguowangxin@vip.sina.com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国网信杂志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