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建设】专题 | 急救绿色通道专科分线升级
2014/9/10 医药经济报

     “急救绿色通道”已经成为医疗机构为急危重症患者提供快捷高效服务的核心系统。在遇到急危重症伤病患者时,作为挽救生命而特别设置的诊疗过程,绿色通道对伤病员提供快速、有序、安全、有效的诊疗服务。

     每年9月第二个星期六为“世界急救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医疗机构的急救响应机制越来越受到医疗行业的关注。目前,除了以急诊科诊疗绿色通道为主要模式的传统院内快速相应系统外,以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绿色通道、急性呼吸道梗阻绿色通道等为代表的专科化急救绿色通道不断涌现,这不仅为广大患者提供了更加精准快速的救治手段,也极大地提高了特殊疾病的应急处理效率和抢救成功率。

    

     结合医院学科优势

     专科化的急救绿色通道与传统急诊科院内绿色通道在组建上有很大的区别,更加强调结合医疗机构自身的学科优势,组建绿色通道团队,并需要全面系统的专业技术和过硬的诊疗设备。

     煤炭总医院副院长、肿瘤内科主任及呼吸内科主任王洪武对记者介绍,基于急性呼吸道梗阻的发病特点,恶性肿瘤或良性肿瘤、气管切开/插管/支架或外伤引起的气道再狭窄、气管结核引起的气道狭窄、异物误吸等原因都有可能导致急性气道梗阻。因此,进入绿色通道的病人通常病情危重,紧急抢救刻不容缓。

     煤炭总医院为建设绿色通道,斥巨资打造的专用手术室配备有各型号、各种类气管镜及各类辅助设备,并配备十余名专科医师,均具备过硬的独立接诊医疗技能,可以熟练地完成相关手术。王洪武进一步强调:“急性呼吸道梗阻绿色通道的医师需要掌握全面的气管镜操作技术,对多种原因导致的气道梗阻诊疗方法也必须非常熟悉,这需要整个学科团队对医疗技术和应急处理经验的长期积累。”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胸痛中心技术总监、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向定成对专科急救团队的组建也有着很深的体会。他表示,以胸痛中心和急诊科为核心建设绿色抢救通道,最终的目标是为了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真正做到缩短胸痛确诊时间和再灌注治疗时间,减少住院时间及患者二次就医和再住院次数。

     “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这是急性心肌梗死急救的基本法则,自上世纪90年代我国出现急性心肌梗死绿色通道之后,这种依托心内科、心外科、介入科、重症监护病房(ICU)等多学科技术优势的“绿色通道”模式,有效地保障了心梗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治疗。向定成指出,院内的急救绿色通道,需要医疗机构具有非常强的专科化应急处理能力。“目前,用以衡量一家医院绿色通道的指标,即为入门-球囊(Door-tobaloon,D2B)时间,通常75%以上的病例D2B的总体平均时间在90分钟以内即为合格。”

     院内与院外协同

     专科化急救绿色通道的建设不仅仅涉及一个科室,要保证绿色通道顺畅的运行,更要顺应“小专科、大综合”的学科发展特点,在医院各级部门支持下,充分调动和整合院内院外医疗资源。

     在谈到医院内部协同时,王洪武坦言,绿色通道往往涉及多个科室的协作,除了急诊科、麻醉科、手术室和呼吸科、肿瘤科等专科科室的配合,往往还需要院内多方医疗资源的支持。“很多医院患者想住院连加床都没有,那么急诊绿色通道的病人来了怎么办?病人抢救之后的住院治疗也十分关键。如果患者情况比较危重,我们有ICU病床可以进行调配;如果患者情况较为稳定,即使呼吸科室没有病床,我们也会协调兄弟科室的空床位临时收治患者。”

     此外,对于紧急转院或120急救送诊的患者,从院内到院外,急救资源如何协调,如何将院内绿色通道延伸到院外,进一步缩短抢救时间,无疑是目前掣肘医疗机构急救绿色通道的关键。

     2013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上发表了一篇题为“Door-to-balloon time and mortality among patients undergoing primary PCI”的文章,这篇文章分析了美国所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D2B时间和死亡率之间的关系。数据显示,2005~2009年每年度D2B时间逐渐缩短,然而患者的死亡率维持在一个基本的数据上并没有显著变化。

     向定成认为,虽然目前院内急救绿色通道的D2B时间已经越来越理想,但院前急救仍是短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后两三个小时之内仍难及时灌注。“这样的D2B时间缩短只是患者病发后期的缩短,此时期的急救对患者死亡率的影响并不太大,急救的意义也并不明显。”

     据介绍,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胸痛中心作为国内胸痛中心的试点,以十二导联心电图和其它生命监测数据的远程实时传输系统为技术支撑,建立了远程胸痛急救技术平台,并将急救延伸到院外,与多家基层医疗机构建立胸痛急救网络点。急救网点医院和救护车上均装备了远程传输系统,可将患者的十二导联心电图、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生命监测信息实时传输到胸痛中心和冠心病监护室的监护电脑以及值班主任的手机上,指导救护车或急救网点医院现场抢救。若患者需要进行急诊介入治疗,则在患者到达医院前已经启动了导管室,并将术前准备工作提前到救护车上进行,从而大大缩短了再灌注治疗时间。

     ■本报记者 张蓝飞

     喜欢这篇文章,可以点击右上角的三个点图标,将文章分享给朋友或朋友圈,或告诉朋友使用nfsyyjjb在微信中搜索公众账号订阅,让大家的共同话题更多一点。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药经济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