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种特药入救助清单 “青岛模式”成特药绝佳市场准入机会
2014/12/26 医药经济报

     近日,来自外资和内资共9家制药公司的13种特效药物(下称“特药”)正式纳入青岛特药救助药品清单,这也是自2012年青岛市实施大病医疗救助政策以来,二度公布特药救助药品清单。政府、药企和患者形成的三方共担机制已成为大病医疗救助未来发展的一个风向标。

     研究定价和市场准入的业内专家葛凡表示,“随着发改委对药品定价权的松绑,地方的自主性会越来越高,自主权也愈来愈大,可以根据当地的支付能力开展谈判。制药企业逐个省市去做工作确实很艰难,但这样一来,机会也是越来越多的。”

     近些年来,多地开展了针对高价特药的准入谈判,江苏、浙江等省也在推动这类谈判的进行。但与普遍理解上的报销制度不同,青岛进行的大病救助,其报销特药的资金并不来自医保,而是来自市政府专项资金,社保部门只负责谈判与经办。在高价药难以进入医保目录的情况下,这种模式已被特药企业认为是“一种绝佳的市场准入机会”。

     既幸运,又重要

     据悉,此次签约的9家企业包括辉瑞、先声、西安杨森、罗氏、礼来、默克雪兰诺、浙江贝达、健赞等在内的研发型企业。与上一批情况近似,高价肿瘤治疗药物依然是入选焦点。本轮清单中,如辉瑞的赛可瑞、罗氏的美罗华、西安杨森的类克、默克雪兰诺的爱必妥、先声的恩度、贝达的凯美纳都位列其中。

     本报记者在签约仪式现场了解到,不少药企在上一轮谈判中已有相关产品入选,如罗氏的赫赛汀等。

     对于外界热议的“青岛模式”,青岛市社会保险事业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实生活中,往往是恶性肿瘤、罕见病等重大疾病使得参保者因病致贫。只有在基本医保制度之上再建立起大病保障和救助制度,才能保证患此类疾病的参保者得到治疗,避免因病致贫。”

     被纳入特药目录的药品都能获得较大比例的报销。以爱必妥为例,其作为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靶向抗肿瘤产品,通过加强管理共付环节,限定支付人数上限,使得政府的财政资金(医保基金)实现基金可控,患者个人自付一小部分,从原先30余万元降至6万元左右。与此同时,相关企业携手慈善机构,通过赠药形式进一步降低患者自付比例。

     另据了解,青岛市的社会医疗保险城乡统筹将于2015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即全市810万城乡参保人统一按照“基本医保+大病医保+大病医疗救助”三层保障享受社会医疗保险待遇,农村地区的参保人也将享受大病救助。

     此外,罕见病药物中也有部分呼声较高的产品入选清单。比如四氢生物蝶呤(BH4)缺乏症,相关治疗药物“科望”在2012年就进入特药清单,但农村患者还得不到实惠。随着城乡统筹政策的实施,患有此类罕见病的农村患者也将享受到相应的医保待遇,农村参保人使用特药发生的费用将统一按70%比例报销。

     报销路径多元化

     一方面,国家医保在顶层上严格控费,医保目录的更新也一延再延;另一方面,地方报销创新举措不断,似有“开闸放水”的意味。

     对于高价药品的报销,正大制药投资有限公司总裁徐晓阳告诉记者:“医保控费是大势,但各地情况不一,青岛给创新药纳入医保提供了机会,这样的模式相对比较超前。”

     西安杨森副总裁郑磊也认为,青岛为缩小公共医疗资源和医疗需求之间的差距做了很多工作。“我们热烈期待‘青岛模式’取得巨大成功,希望未来能看到更多的特药在青岛乃至全国范围内获得报销。”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则指出,“应尽快实现实时将创新药纳入医保,报销比例可以不太高,比如10%,这种象征意义对企业和患者也是利好的。之后可再就价格或报销方式进行谈判。”

     诚然,医保基金不足一直是医保部门难以报销高价特药的重要原因之一,但部分发达地区并非没有这个财力。对于一些省市的探索,葛凡认为,与原来市场准入的方式不一样,类似青岛的报销方式都有一个共同点,药物的买单者不是医保,而是政府其他部门的配套资金。青岛市特药救助项目就有规定,“治疗重大疾病、罕见病,临床使用费用较高、疗效显著,且难以使用其他药品替代的药品,经专家论证后确定为特药。特药救助项目由社保局医保部门管理,由财政专项资金承担部分补偿费用,不纳入医院的总量控制与药占比管理。”

     换言之,青岛社保局只是参与经办和谈判。在一些西部偏远省份,当地也给予部分高价特药以较高比例的报销,买单者同样不是当地医保基金,而是国家扶持少数民族边疆地区的专项资金。

     葛凡举了一个例子:“在我了解到的案例中,最让人感到意外的就是湖北咸宁,当地精神病患者服用的新药均由当地综治办买单。此前,精神病患者治疗不好,容易影响治安,综治办每年出资采购药物免费赠送给一些经常被收容的患者,使其症状缓解,能够正常生活。”葛凡建议,可以利用好现有的工具,推动与政府的谈判。“比如操作比较成熟的慈善赠药,也要试着在价格上让步,尝试量价挂钩,降低买方的成本。也可以进行一些药物经济学的研究与评估,使买方尤其是政府认识到报销某些高价药是否有价值。”

     “我们现在愿意尝试新的市场准入办法,也愿意降低部分高价药品的价格,以获得纳入报销目录的资格。”对于上述观点,诺华制药副总裁、特药业务负责人Ingrid Zhang表示。

     ■本报记者 贾岩

     喜欢这篇文章,可以点击右上角的三个点图标,将文章分享给朋友或朋友圈,或告诉朋友使用nfsyyjjb在微信中搜索公众账号订阅,让大家的共同话题更多一点。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药经济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