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享家】FDA随笔系列(九):GDUFA这三年(下)
2016/5/26 医药经济报

    

     一边需要“换车胎”,一边还得“高速行进”,FDA是否真正做到了呢?

     GDUFA实施这3年,要在改造审评机器、改革审评流程的同时维护审评效率不低于GDUFA实施前的状况并非一桩易事。

     考虑到未来两年产业界仍将继续递交新的申请,从需要处理的任务数量来看,当前FDA应当是面临相当大的工作压力,尚未取得转折性胜利。在一些关键方面,困难和挑战还是很多。

     1. OGD与产业界的沟通有所改善,但与产业界的期望相比仍有差距。这3年,OGD在保持和企业的沟通方面表现主动,提出发补要求(IR)、易改正缺陷(ECD)、全项审评意见函(CR),还甚为贴心地公布了内定审评时限(TAD),告知产业界可以对照评估进展情况,及时提出沟通需求。但从业界反应看,似乎认为改善理所应当,而更多担心OGD专注于在这些流程改进上实现了承诺的目标,只是在表面上采取行动,而无助于审评的实际结果。

     比如,2014年因变更有关稳定性方面的标准,曾引发业界集中提交大量申请。再如,过去3年里,OGD公布的目标时限只是努力对ANDA作出决定的内部管理目标,并不是GDUFA法定时限,如果无法按照内定时限采取行动,产业界除了相信OGD的努力并等待之外,也无计可施。GDUFA实施后,立卷审查退审的比率不降反升也会令业界焦虑:2010~2012年的平均退审率为16%,2013~2015年的平均退审率上升至18%,2015年的退审率达到了23%。

     2. OGD作出首轮决定的数量和比例大幅提升,但每年通过审评的ANDA申请数量并未显著增加。OGD对于申请主要作出四类决定:ANDA批准(AP)、预批准(TA)、变更补充申请(PAS)批准,以及全项审评意见函(CR,意味着本轮不予批准的决定)。GDUFA之前的2012年,OGD作出以上四类决定的总量不超过1000件。而从2013年开始,决定总量持续超过2200件。从数字上看起来,OGD的审批效率有大幅改进。但是,如果比较ANDA批准的数量,就会发现这3年的批准量未升反降,也就是说,OGD效率提高主要依靠的是PAS批准和发布全项审评意见函(CR)的增加。前者在2013财年比2012财年增加了96%,此后继续稳定了有关批准行动的数量。后者的增加变化更为显著,2012财年OGD不过发了区区84件CR,但2013财年作出这类决定的数量增加到1251件,此后3年发布的CR决定数量基本维持在这一水平。

     换言之,GDUFA之后所作出的决定,远远不是意味着OGD完成了审评工作,而更多的可能是将审评工作推向下一轮次。

     3. 提高ANDA申请的质量和首轮审评通过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从2009~2014年间的统计数据来看,仿制药首轮审评通过率只有1.4%,多数申请需要经过3~4轮审评才能得到批准。

     从2014年10月递交申请的51件申请的审评结果来看,截至2016年1月31日(按照GDUFA公布的目标时间是2016年1月),批准了2件,预批准了4件;退审4件,仍在排队的3件;发布全项审评意见函(CR)38件。

     计算下来,首轮审评通过率提高到12%,已有明显改进。Kathleen Uhl医生2016年4月公布的最新首轮审批率提高到14%。但是,如果和新药(NDA)审评的数据相比,差距极大。PDUFA的实施极大改进了NDA的首轮审评通过率。1993和1994年,这个比率分别为36%和23%;此后,首轮审评通过率稳步上升,2014年达到89%,2015年达到95%。

     显然,GDUFA学习借鉴PDUFA的经验,精简审评程序,确保审评工作更具可预见性和连续性,帮助患者更快地获得安全有效的仿制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样的比较也显示出FDA与产业界在仿制药方面共同努力的空间巨大。特别是企业一开始就要将仿制药的研发工作做好、申请涉及的工作质量提高,这既需要产业界的投入,也需要FDA更为有力的引导。

     4. GDUFA对监管事务办公室(ORA)的现场检查工作提出了更多要求。由于仿制药发展历史上曾出现丑闻,整个行业付出巨大努力才使公众相信仿制药和原研药品的治疗等效,因此,确保质量格外重要。

     GDUFA总体目标是:所有生产商(不论是美国国内企业还是国外企业)都需遵守同样的生产质量体系标准,同时加强FDA识别和追踪所有涉及在美出售的每一件药品所有参与者状况的能力。GDUFA计划始终强调加强对制剂工厂和原料药工厂的检查,特别是海外工厂的检查。目标是要在5年之内,对美国国内和美国以外的设施都能开展两年1次的检查,使得FDA可以确定药品供应链中的任何违规者。

     这样的目标事实上要求FDA成为全球监管者。但对于ORA数量有限的药品检查员队伍来说,挑战何其巨大。特别是,印度和中国的企业在仿制药及其原料药方面占有相当份额,FDA需要在这些地区增加更多的监管活动。如果ORA不能尽快采取有效措施,也许现场检查正在或将会成为制约审评完成的最大瓶颈。

     点击阅读MORE ARTICLES

     ●FDA随笔系列(一):有担当才有信任

     FDA随笔系列(二):谁来监管FDA

     FDA随笔系列(三):垂直还是分级?

     FDA随笔系列(四):FDA和他的小伙伴们

     FDA随笔系列(五):在合作与博弈中占据主动

     FDA随笔系列(六):科学决策的关键三要素

     FDA随笔系列(七):美国药品分类制度研析

     FDA随笔系列(八):GDUFA这三年(上)

     ■编辑 刘莉

     上周阅读TOP 5

     回复“TOP”轻松获取上周最热门文章!,

     更多深度报道见《医药经济报》~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药经济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