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企赴港上市破发、融资收紧,医药资本市场寒冬?企业要不要去香港上市?听投资大咖们怎么说
2018/9/22 9:24:30 医药经济报

    

     在第三届中国医药创新与投资大会的投资人经验分享论坛上,参会人员人头攒动,整个会场座无虚席。

    

     创新型药企人员希望在这场交流中寻找到融资和是否奔赴香港上市的“答案”,投资人希望借此告诉行业,在港股市场“一地鸡毛”的正常现象里,医药资本并没有在寒冬,而是处于“冰雪消融”时,头部效应保持着高度的热情。

     现场的投资人一致认为,实打实好的创新型药企,在这个开春的医药资本周期里,终究会等到花开的一天。

     资本并没有遇冷,而是在冰雪消融时

     从大的环境看,资本市场确实出现了资金募集难的情况。在人民币资金募集方面,目前资金供给量下降了70%~80%;在美元资金募集方面,资金募集还是按照正常的节奏在进行,好的基金能够融到更多的钱,不好的基金就比较难。在投资人看来,资金层面的遇冷,并不代表医药行业就进入了融资的寒冬,恰恰相反,这是一个机遇。

     元明资本创始合伙人田源:当前的香港资本市场确实不如去年期望的火爆。一方面是因为大的市场环境不确定;另一方面是企业赴港上市后股价下跌,造成了信心不足。但这其实是一个常态,中国的生物技术市场还要经历一个跌宕起伏的时期才能够成长起来,行业的人要面对这样的市场和现实。中国医药投融资市场还处于比较早期的阶段,缺乏资深的投资人。

     博远资本创始合伙人陈鹏辉:做投资,就是在变化当中抓住机会。去年行业都在憧憬香港IPO市场开放带来的机会,而一年后,市场表现也让行业的人“内心凉凉”。但越是这样的时候,就越应该换个角度看投融资难的情况。如果在一个持续火热的市场,未必有很多的投资机会。互联网便是此,一些伟大的公司恰恰是在资本寒冬中孕育而生的。所以对于投资人来讲,要在变化中找到机会,市场无论怎么变,都要做下去。另外,投资人还要看到企业三五年后的变化。对医药行业中长期的发展,资本行业还是有信心的,短期波动带来的既是挑战,也是机会。

     二级市场破发倒逼创新药企估值回归理性

     歌礼和华领在香港上市后,股价均出现破发,让同样奔赴香港的创新型药企心里没底,站在资本市场的十字路口,有些企业在彷徨。这种情绪也传导到一级市场,创新药企的估值过高等问题成了行业困惑。

     夏尔巴投资管理合伙人邢丞:医药企业去香港上市破发,还是反应了过去货币超发造成的现象。但这些上市企业都是中国创新药前沿的公司,经历过这段时间还是会继续往前走。当前的现象会让资本市场也对创新药企业做些调整,估值下降的压力传导到一级市场,倒逼一级市场估值回归理性,使企业在未来赴港上市的时候形成向上的空间。

     建信资本创始合伙人苑全红:看起来破发会对投资人对于创新药企的投资有影响,实际上,我们感觉头部企业并没有受到影响。接下来药企的估值应该会往下走。

     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合伙人陆潇波:从一级市场的角度看,创新药企的价格目前回落比较快。对于投资人来讲,估值回归正常是一个比较好的事情。同时,我们也并不会因为大环境而去刻意改变自己公司的投资逻辑和节奏,依旧会看中企业的质量和前景。

     摩根士丹利亚洲有限公司资深顾问童牧知:香港要搭建一个适合创新型药企上市的生态圈,是需要时间的。二级市场的投资人也需要跟上香港资本市场的变化。不管是百济神州还是歌礼,这些企业上市只是第一步,其未来都还需要不断地融资,所以后面的2、3年时间内,创新型药企的估值是否上升,在无法用市盈率估算的时候,要看不同的里程碑,看企业产品研发的进展。

     如何才能融资成功?

     在投资人看来,无论大环境如何,创新型药企要先保障能够活下来。对于这些企业而言,顺利登陆纳斯达克市场,并且表现良好的百济神州和再鼎医药等企业,成为他们向往的榜样。如何能够顺利融资?

     童牧知:2015年下半年,百济神州在JP摩根大会上决定启动上市的工作,尽管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资本市场已经开始出现下行的趋势,但投资人和管理团队都觉得哪怕环境不好,还是要上市。由于当时还没有办法奔赴香港上市,所以百济神州选择了美国纳斯达克。这期间正是美国资本市场最不好的时候。百济神州并没有盈利,但是为什么估值一直在往上走?这是因为百济神州的每个阶段,都按照里程碑协议完成,实现了和投资人的承诺,产品临床试验进展顺利,于是资本市场也比较看好。

     摩根大通中国投行部朴学谦:同样的,再鼎也因为自身原因受到投资人的认可,进而顺利地完成了1.5亿美元的增发。之前,再鼎有考虑是否要到香港上市,但后来选择了增发。一方面,到香港挂牌,属于再鼎的第二次挂牌,两边的要求不一样,招股说明书内容都不一样,其实挺繁复的;另一方面,当时美国的投资人知道再鼎的考虑之后,表示如果公司还需要钱,他们会继续投。于是,公司就选择在美国做了1.5亿美元的增发。

     ■编辑 陈雪薇

     上周阅读TOP 5

     回复“TOP”轻松获取上周最热门文章!,

     更多深度报道见《医药经济报》~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药经济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