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聚湾区·广州黄埔 | “两城一岛”,加速抢占全球生物医药发展制高点
2022/11/6 21:22:01 医药经济报

    

     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是长周期赛道,亦是造福于人类生命健康的朝阳行业。作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对于增进人民健康福祉、培育新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十四五”规划首年,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大力实施万亿制造、万亿国资、万亿固投、万亿商品“四个万亿”计划,其正在推动产业升级、培育产业龙头、加大研发投入和加码创新科技等方面发力,力争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面对“十四五”新时期高质量发展的行业机遇,《医药经济报》开辟 “创聚湾区·广州黄埔”主题栏目,带您全景展现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创新生态和企业创新实力,共话新时期大湾区医药创新进阶发展路径。

    

     中新广州知识城、广州科学城、广州国际生物岛“两城一岛”,与创新大道、开放大道共同组成黄埔南北联系的“黄金轴带”,带动了广州大力发展的创新支柱产业之一——生物医药产业。

     在宏观环境及市场驱动下,生物医药产业被看作是最具潜力、活力和增长最为迅猛的产业,同时也是一个对资本、人才、技术要求高,投入周期长、投资风险大的产业。

     从《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实施意见细则》、《促进高端生物制药产业发展办法》,到《广州知识城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根据生物医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生产制造等属性,分别规划生物岛、科学城、知识城......政策指导、产业规划、空间布局,作为国内首屈一指的生物医药科技产业集群,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正在为我国健康事业赋能优化、助力升级。

     高质量发展新时期,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正加速抢占全球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制高点,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高地,有望释放更多创新能量,进一步向产业链上游的生物制药等领域突破,诞生更多优质企业。

     “把创新技术引进来”

     2011年,耿建跃辗转到了广州,彼时,生物岛上还没有多少医药企业。但是耿建跃敏锐地发现,在这个小岛上有很多从国外留学回来的年轻人,这让他很惊奇。"一个还没有开发建设小岛,竟然能够聚集这么国际化、前沿的年轻团队,这加强了我落地广州的信心。”

    

     广州中以生物产业投资基金董事总经理 耿建跃

     如今,担任广州中以生物产业投资基金董事总经理的耿建跃,在采访中告诉《医药经济报》新媒体中心记者,最初选择将基金团队落地何处,辗转花了三年时间,从北京开始,最北走到哈尔滨,最南走到深圳,在国内绕了一圈之后,最终决定在广州落地。

     这个决定显然是明智的。2015年底,规模为6.06亿元人民币的广州中以生物产业投资基金(下称“中以基金”)正式成立,出资方包括广州产业投资基金、广药白云山、广州恒运企业集团、广州国际生物岛等四家公司,基金管理人为广州以琳生物产业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从11年决定落地,到15年签订协议,五年的时间,黄埔区政府多次派遣代表团走访以色列进行调研,了解、考察、衡量中以生物团队的情况。而如何把以色列的生物创新技术带到中国来,是耿建跃一直在琢磨的事情。

     耿建跃表示,以色列是个创新国,但并不是创新技术的主要使用国和产业国,其大部分的产业创新的技术都是要到其他的地方,主要是欧洲、美国市场进行产业化。

     显然,让一部分“以色列创新”变成中国的产品、技术、产业,再向全球发展,这是可行的,也是中以基金努力的方向。这种模式不仅具有示范作用,而且极具实际效益。

     耿建跃解释到,中以基金投资的前提是项目一定要在广州落地,以色列公司把所有技术授权给广州公司,然后再投资。目前,中以基金共投资12个项目,均落地广州;因为生命科学研究的周期问题,现在很多的项目还处于临床阶段,比如与中山眼科合作的人工角膜项目,或是适配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内窥镜等项目正在积极推进,其中也有项目推出并获得了很好的收益。

     值得注意的是,广州最大的不同在于企业真正落地,以色列创业团队来到广州,产品给民众带来福利,产业得到发展、创新得以推动,投资得到回报。中以基金与广州国际生物岛合作,以以色列的孵化体系为蓝本,引入国内外团队,建立成体系的孵化基地,真正做到把生物创新技术从概念变成产品;并在孵化过程中发现问题,提供建议,建立一个完善的产业生态。

     耿建跃认为,我们在做的是一个可持续发展、螺旋式升级的生态体系,这不是某一个单独、零散的项目,而是依托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的创新生态和全链条服务,助推创新技术落地转化,这是国内外高精尖团队信赖广州、将项目落地广州的重要因素。

     如今,中以基地已有17个项目孵化器落地,有一半国内,一半国外,其中引进国外院士2名,还有1名诺奖获得者加入团队;2018年开始至今,已经有6个项目孵化成功毕业,其中一个项目已经成长为“独角兽”。

     “第二期的基金规划将不再局限于以色列,而且布局全球范围的,并涉猎创新药物,引入10~20个创新药;此外,还将尽可能地在广州开展一期、二期多中心临床。”谈及未来,耿建跃讲到,中以基金二期规划虽然落地难度很高,但我们有信心,目前已有6个项目调研初步达成协议,正在做最后沟通。

     落地的企业正在不断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生态建设添砖加瓦,广州黄埔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正在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平台与创新企业不断涌现。

     "让创新种子发芽"

     近年来,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着重布局吸引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科技企业入驻和人才引进。

     把握新时代的发展契机,广州开发区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广开控股”)作为“金融+科技+园区”协同发展的科技金融主业集团也深入跟进布局,特别是其旗下广州高新区科技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高新科控”)深度参与了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生物医药产业的投资与建设,累计投资项目超60个,投资总额60亿元,撬动大健康领域产业基金规模达128亿元。

     就在近日,诺诚健华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正式登陆科创板。诺诚健华于2020年3月23日登陆港交所,成为港交所2020年生物医药第一股,本次回归A股标志着,高新科控战略合作伙伴诺诚健华开启“H+A”资本市场新篇章。

     实际上,从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再到2017年至今,广开控股历经风雨,资产规模从270多亿到现在接近1400亿的增长,这不仅是迎难而上、危中求取发展机遇,也是在黄埔区、广州开发区良好的产业生态基础上实现的,这与当地务实、高效的政府服务是分不开的。

     广开控股党委委员、总经理助理兼高新科控董事长王凯翔讲到,高新科控聚焦科技产业投资布局,生物医药正是深耕赛道之一,在生物医药领域,参投了百济神州、诺诚健华等海内外知名的热点项目,创造式地探索出了科技产业战略投资模式。

    

     广开控股党委委员、总经理助理兼高新科控董事长 王凯翔

     其中,最被生物医药投资领域津津乐道的是,2017年高新科控推动总投资23亿元百济神州生物药基地项目落户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王凯翔提到,高新科控以打资金“组合拳”的方式,通过国有企业以及百济自有资金的投入,再通过创新金融方式,项目公司取得商业银行贷款资金支持,撬动社会资金,实现了项目所需的整体资金,满足了项目建设需要。

     除此之外,广州开发区管委会各部门还在加快签约、厂房设计、动工筹建等方面提供支持,加快审批;在各方合作下,百济神州项目创造了从签署投资协议到项目正式执行只用了38天的“开发区速度”。

     头部项目的“虹吸效应”十分明显,伴随百济神州落户广州开发区,诺诚健华、中山康方等国内外知名创新生物科技企业,也纷纷选择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创造了创新医药产业迅速向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的集聚效应。在王凯翔看来,“百济神州正是生物医药行业中能吸引产业上下游企业集聚,促进区域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引领产业良性快速发展的头部企业之一”。

     2017年以来,高新科控还控股了诊断领域上市公司利德曼;建设专业化园区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安全创新港、粤港澳大湾区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与高瓴资本旗下高博医疗集团合作建设高博研究型医院;联合市场化的礼来亚洲、高瓴资本等优质头部投资机构,构建了丰富且多元化的大健康产业服务的“朋友圈”与“项目圈”……这正是高新科控在生物医药领域深耕的“五个一”战略布局,围绕“重点头部项目、上市公司、专业化园区、产业基金、金融服务体系”五大领域。

     高新科控以“投资共生价值,赋能产业发展”为战略牵引,近年来,从开始招商+投资单一模式,到持续与行业龙头探索多元化合作,从合资共建项目到全面开拓资本层面、产业基金领域战略投资合作,致力于加强产业多层次互动,增进高新科控对产业的理解与服务,构建生物医药良性循环生态圈。

     王凯翔感叹到,很多国际项目的申办方首选是具有天然研究优势的北京、或是商贸优势的上海等地;高新科控所作的一切就是在努力改变大家对广州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环境的认知,这种新认知的产生需要过程,但如百济神州、诺诚健华等头部项目的落地加码、政府政策的不断更新、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相信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将再上新台阶。

     广东省“十四五”规划提出,广东省将重点打造以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为代表的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广州市黄埔区,这个曾因黄埔军校而为人所熟知的、拥有深厚历史积淀的地区,时至今日,在科技与格局的影响下,已蜕变升级。

     粤港澳大湾区实体经济主战场、科技创新主引擎、区域经济增长极……广州市黄埔区正再次让众人瞩目。

     作为十四五期间“黄埔制造万亿计划”重点发展的产业,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核心区,黄埔区、广州开发区聚集了阿斯利康、强生、拜耳、赛诺菲、百济神州、诺诚健华等多家国内外知名生物医药企业,产业规模超1700亿元。

     编辑:石上苔

    

     焦红:科学监管促创新,助力中药走出去全球十五大医药巨头共赴进博之约!“最火爆”展区一一细数

     MNC 2022三季报盘点:强生抢跑,“药王”会否易主K药?

     药品网络销售禁止清单公开征求意见,这些药品不得网售!

     www.yyjjb.com.cn

     洞悉行业趋势

     长按关注医药经济报

     《医药经济报》

     学术公众号

     聚焦肿瘤学术前沿

     长按关注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终端公众号记录药品终端产经大事件长按关注21世纪药店报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药经济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