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兰素史克齐欣:见证进博溢出效应,加速引进全球创新
2022/11/6 21:22:01 医药经济报

点击蓝字 | 关注我们

凭借在创新驱动、可持续发展和对外开放等方面取得的进步和成效,中国持续为世界经济注入动力。生物医药产业是生物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系着国计民生、国家安全,更是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基础。作为生物医药产业的参与者与领航者,跨国药企正在乘势竞逐和加码中国这一全球主要的新兴市场。
11月5日至10日,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下称“进博会”)在上海如约而至。在进博会这一共享中国机遇的重要平台和诠释创新活力的广阔舞台上,跨国药企全方位地展示了自家的重磅创新疗法和在华战略布局,其中首次以全新生物医药公司身份亮相的葛兰素史克(GSK)是业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今年进博会,GSK既是‘老朋友’又是‘回头客’,同时又带来新身份、新使命、新产品。我们在今年7月正式完成对消费保健业务的拆分,现在专注于创新药品和疫苗,这次进博会是新GSK的‘中国首秀’。”GSK副总裁、中国总经理齐欣表示,伴随新GSK成立,公司也重新定义了使命,即“汇聚科学、技术与人才,合力超越,共克疾病”,通过研发和携手各方,包括政府、卫生医疗机构、专业医务工作者、产业合作伙伴等,共同提升人类健康水平,扩大健康影响力。

GSK副总裁、中国总经理
齐欣
不断刷新产品在中国的新身份
携国际领先的创新产品而来,是跨国药企每年参展进博会的标准动作。作为连续多年参展的“老朋友”,GSK每年都会在进博会上展示革命性的创新产品,今年也并不例外。
在本届进博会上,GSK用于已达到病毒学抑制的成人HIV-1感染者的创新长效治疗方案,即卡替拉韦注射液与利匹韦林注射液的组合疗法,迎来“中国首展”。据介绍,相比于目前常规的每日口服治疗,该创新治疗方案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相当,却只需每两个月注射一次,能使患者摆脱每日用药所带来的压力,大大提升生活质量。
与其他跨国药企相比,聚焦疫苗和药物两大主要业务板块的GSK有着先天优势,即能将预防和治疗整合起来,更好地构筑“医防一体”健康布局。齐欣透露:“在HIV治疗领域,我们除了提供艾滋病治疗的方案,未来也会有降低通过性传播HIV-1风险的长效注射针剂暴露前预防(PrEP)方案的新产品引入。”
除HIV外,传染病、肿瘤、免疫学也是GSK深耕的核心治疗领域,每年进博会都会有相关领域的新产品与业界见面。例如,在2019年首展的全球首款且唯一覆盖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狼疮肾炎适应症的生物制剂倍力腾,以及全球首个一天一次用于稳定期慢阻肺治疗的三联吸入制剂全再乐,2021年首展的全球首个获批用于治疗成人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GPA)的靶向人抗白介素-5(IL-5)单克隆抗体生物制剂新可来。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1年进博会首秀后,新可来两周内即正式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用于治疗EGPA,并于7月开出首张处方,不到一年时间就实现从“首展”到“首处”的身份转变。在业界看来,除EGPA适应症外,新可来很可能成为一系列由嗜酸粒细胞增多引起的炎性疾病的靶向治疗新选择,包括已在国外获批的重度嗜酸粒细胞性哮喘、高嗜酸粒细胞综合征和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等适应症。
齐欣认为,新可来后续每一年可能都会有新的身份或者新的适应症来到进博会。“新可来的加速获批和上市是进博会‘加速器’效应的一个很好的例证。国家这两年持续优化创新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推出加快提升创新药可及性的一系列举措,让我们亲眼见证创新药进入中国市场的速度大大提升。”
进博平台的“溢出”效应及国家多项利好政策支持,让加速创新产品上市、新适应症获批和医保准入成为现实。齐欣坦言:“五年来,我们真正见证和受益于进博会的‘溢出’效应,多款参展的创新领先产品在中国加速获批上市和准入,经历了从展品变成‘商品’,从首展到开出首张处方的身份转变。通过进博会窗口,我们不断刷新产品在中国的新身份,也很高兴这些创新产品可以更快惠及更多患者和大众。”
中国为外企创造更多机遇和灵感
在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相互交织的背景下,随着国内医疗体制改革持续驶向深水区,不论是跨国药企还是本土药企,都切实地感受到了外部环境压力。但凭借前瞻性的战略视野,多年的行业深耕和技术积累,多角度尝试破局的跨国药企正在铸就行业新生态。
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和高水平推进的对外开放,让外资企业持续看好中国市场。齐欣表示,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医疗健康市场,是任何医药企业都必须重视的,因为市场就在这里。“随着人口老龄化,国家对公众健康、公共卫生投入和重视程度增加,并且不断鼓励研发和创新,中国市场未来还会继续增长。相信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市场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医疗健康市场。对于任何企业而言,中国都是必须长期投入和努力争胜的战略市场。”
此外齐欣也认为,中国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精准医疗,以及很多创新生物医药领域的高速发展,也为医药市场创造了很多新的机遇和灵感。“这些都让我们对中国医药市场发展现状和前景充满信心,这也是我们不断在中国引进新产品,设立全国商业营运中心和研发中心,不断加码布局的主要原因。”
从诸多跨国药企营收分布趋势亦能看到,中国市场正日益成为贡献业绩的主力板块。在齐欣看来,中国在GSK全球也越来越受重视,集团把中国和美国作为两大最重要战略市场。“在创新产品研发方面,我们对中国的策略是全球同步研发。有潜力的在研药物,只要符合中国公众健康需求,我们就会在中国进行同步研发,甚至从一期临床就参与其中。另外,我们也在根据创新产品的特点,不断探索各种创新支付保障机制,持续提升创新产品在中国患者中的可及性。”
不论是新产品还是新适应症,业界每年都能看见GSK在中国的全新布局,而更为重要的是,GSK后续的研发管线也在中国紧锣密鼓地拓展当中。齐欣表示:“我们在浦东设立了研发中心,这三年有超过10个NDA新产品、新适应症获批,预计2025年GSK中国将有大约15个新药适应症会递交申请,另外这三年已有超过20个IND获批,所以现在管线中同时有20多项临床研究在中国开展,这也体现了我们后续的研发动力和实力。”
此外,“合力超越”是新GSK今后发展的重要关键词,齐欣特别强调:“在中国‘合力’,就是同众多健康卫生机构以及医疗专业人士加强合作。我们每次在进博会都会有很多合作签约。本届进博会上,我们也将与多个机构及组织达成一系列新合作、新项目,涵盖HIV、老年健康、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治疗领域,还包括如何持续推动‘互联网+医疗’,加强慢性呼吸性疾病患者管理等方面。”
业界普遍认为,进博会作为开放合作、互惠发展的新型国际公共平台,五年来已成为跨国药企持续深化在华战略布局的一个缩影。齐欣表示:“我们愿深度参与中国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助力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以更专注的创新、更开放的姿态、更积极的担当,让创新成果和优质医疗资源更快更好地服务中国患者和大众。”
编辑:石上苔

焦红:科学监管促创新,助力中药走出去
全球十五大医药巨头共赴进博之约!“最火爆”展区一一细数
MNC 2022三季报盘点:强生抢跑,“药王”会否易主K药?
药品网络销售禁止清单公开征求意见,这些药品不得网售!

www.yyjjb.com.cn
洞悉行业趋势
长按关注医药经济报
《医药经济报》
学术公众号
聚焦肿瘤学术前沿
长按关注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终端公众号记录药品终端产经大事件长按关注21世纪药店报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药经济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