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茅”实控人陷违规风波!资本市场合规监管趋严!
2022/11/22 20:17:06 医药经济报
通策医疗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通策医疗“)日前发布公告,内容显示,通策医疗实际控制人兼董事长吕建命先生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立案告知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因吕建明先生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决定对吕建明先生立案。

根据此前公告披露,立案相关内容主要涉及壹号基金浙江通策壹号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在2021年10月19日至12月30日期间,公司与实际控制人控制的企业存在非经营性资金往来,涉及金额约1.43亿元。
在公告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11月21日),通策医疗股价大幅低开,开盘即暴跌8.07%,最大跌幅至8.20%,收盘价134.85元每股,跌幅6.09%。

有业内人士指出,此次涉事壹号基金成立之时,吕建明对外宣称通策医疗投资壹号基金将有利于上市公司共享基金旗下妇幼业务的投资成果;然而,作为吕建明的个人“新资产”,上市公司在完成对壹号基金的出资后吕建明在没有出钱的情况下就宣称完成出资,这一情况,已经得到了证监会的监管关注。
业绩下滑、股价大跌
“牙茅”风光不再
事实上,早在2022年8月,通策医疗就收到了浙江证监局下发的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其中内容就提到了三项重要问题:
1.
根据 2017年12月9日公司披露的《关于向银行融资并签署〈浙江通策眼科医院 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融资方案协议〉暨关联交易的公告》,相关方将按照持股比例提供 财务资助。经查,实际控制人控制的关联方在 2018-2020 年期间未同比例提供财务资助,其他股东截至检查日未提供财务资助。财务资助实际情况与公告披露不符,关联交易未披露。
2.
公司投资壹号基金的公告中称“货币形式逐期同比例出资”。公司 2021 年 10月19日向壹号基金出资 14,326.79万元,吕建明 2021年12月30日出资1.5亿元;其他方截至 2022年7月1日累计出资1.5 亿元,尚有 5,000万元出资款未到位。其他方出资的实际情况与公告披露不符,未同比例出资。
3.
在印章管理上,公司存在与实际控制人控制的关联方印章管理使用同一个0A系统进行审批的情形。在人员管理上,存在公司财务人员同时申请使用上市公司印章和关联方印章的情况。上市公司独立性欠缺。
不过,今年以来,通策医疗遭遇的市场考验,远远不止如此。自2021年下半年开始,受种植牙集采、业绩承压等多因素影响,公司股价开启漫长的调整。到今年9月上旬,公司股价最低触及110元/股,相较于去年高点,市值蒸发近1000亿元。
根据通策医疗2022年半年数据显示,有“牙茅”之称的通策医疗旗下存量医院受疫情影响,门诊人次同比下降了5%,营业收入同比下降6.8%。
作为口腔医疗的头部企业,通策医疗虽然在财报数据上显示不断扩张,截至2022上半年拥有已营业口腔医疗机构65家,比2021年同期增加了十余家。但根据财报披露的收入数据来看,“牙茅”的增长似乎不那么如意,版图扩张也受困于浙江省内,2022年上半年和2021年的医疗服务收入构成同期相比,浙江省内的收入占比均达到91%,省外收入占比不到一成。

与此同时,公司本身经营业绩也受各方面影响,正在遭遇越来越大的市场考验。就近期披露的2022年前三季度报告数据显示,企业虽然实现逆势增长,营业收入也有所增加,但是增量不增利,营业期内营业利润约为6.82亿元,相较2021年同期的8.11亿元,同期比下降约15.9%。


市场观点认为,口腔医疗集采的影响也对通策医疗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冲击,早在2021年8月,宁波便释放了种植牙集采的信号,今年8月,国家医保局再次发布《关于开展口腔种植医疗服务收费和耗材价格专项治理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多地也在此之后发起了省级集采联盟,一定程度打压了口腔医疗的利润空间。
众多因素影响,通策医疗股价也从2021年6月底的最高点,421.99元每股的价格,下跌到11月22日收时股价129.83元每股,按照通策医疗目前发行股数3360万股计算,市值蒸发超98亿元。

如今,通策医疗的蒲公英医院扩张计划仍在持续,疫情下逆势扩张也给通策医疗带来不小的挑战,种植牙集采靴子刚刚落地,后期竞争格局能否打开,市场仍处于观望态度。
合规经营监管趋严
企业切勿铤而走险
十八大以来,我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取得重大进展,市场规模跃居世界前列,市场结构大幅改善,制度型开放向纵深推进,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支持科技创新的能力明显提升,重点领域风险持续收敛、总体可控,市场韧性和活力全面增强。
如今,坚持“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坚持敬畏市场、敬畏法治、敬畏专业、敬畏风险,形成合力的监管理念,国内证券市场的合规性监管日益趋严,监管部门对于企业合规经营的关注度也在日益提升。
据《医药经济报》新媒体中心不完全统计,近半年来,就有多家行业内高管或其亲属涉嫌短线交易非法获利、违规信息披露等原因被监管部门通报点名:
2022年6月底,创新医疗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关于公司董事亲属短线交易及致歉公告,公告表示后续收益已全部上交公司,对本次行为导致的不良影响深表歉意。
2022年7月,上海美迪西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董事、副总经理蔡金娜配偶陈敏武在买入后六个月内卖出公司股票行为构成短线交易,所获盈利 12143.75元,后续陈敏武先生已主动将所获收益全数上交公司并致歉。
2022年11月,可孚医疗科技也发布公告称,公司高管左汗青的配偶唐琼婷买卖公司股票构成短线交易,并获利,按照规定,所有收益全部上交公司并向广大投资者致歉……
专家分析表示,上市公司高管觉得自己知道内幕,从而禁不住利益诱惑做出违规行为,在损害其他投资人的利益的同时,自身也会受到相应的处罚;同时,上市公司内部应经常对高层及亲属强化防范进行短线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的意识。
随着资本市场监管力量不断加强,市场外部环境正在得到逐步优化,综合分析上市公司违规多发的原因,根本还得从内部企业治理入手,市场交易的公平、公正、公开也能有利增强投资人信心,推动行业积极发展。
编辑:陈泽生

百万资金即可收购Biotech!医药创新企业估值触底?
PD-1、CAR-T、罕见病用药……国谈前夕,新一批增值税减免能否加速高价药降价?
誉衡兴衰转型启示录:“营销拉动”时代的绝唱?中国临床非凡十年|中国临床试验发展,引领“全球创新”研发蜕变!
和黄医药战略调整!Biotech“全面收缩”已成必然?

www.yyjjb.com.cn
洞悉行业趋势
长按关注医药经济报
《医药经济报》
学术公众号
聚焦肿瘤学术前沿
长按关注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终端公众号记录药品终端产经大事件长按关注21世纪药店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药经济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