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先生:王阳明的秘事和错误
2023/3/30 6:00:00 南怀瑾国学智慧

     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体“南怀瑾国学智慧”,再点击“关注”,这样您就可以继续免费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

    

     王阳明当年很有意思的,出将入相。日本人明治维新是受他的学问影响,这叫王学。蒋介石也是研究王学的。

     王阳明曾在江西做巡抚,那个时候的巡抚,等于现在的党政军一把抓,比省长还有权。有个故事,在王阳明另外一个传记上,说王阳明到江西一个庙子去,他看这个庙子非常好,但是有个房间锁着;他问和尚,你这个房间为什么锁?和尚说,过去有个老和尚闭关,涅槃了,死在里头,吩咐锁着不准打开。王阳明一听,有问题啊!他是地方最高的首长,这个庙子有怪事,说不定里头是什么特务,或是和尚做什么坏事骗人。他说打开!我看看,那和尚说,绝不能打开,我们两三代的祖师都吩咐过,不能打开这间房。王阳明的个性,越听越奇怪,非打开不可,马上给我打开!他那个威严一发,一下命令,和尚没有办法,打开了。打开一看,一个骷髅打坐在那里,前面桌子上有个条子,写着“五十年前王守仁,开门即是闭门人”。王阳明的名字叫王守仁,阳明是他的号,他一下傻了,哦,原来他就是我!前身在这里涅槃,工夫到这一步,他预知自己转世再来时,会打开这个门。但是儒家呢,这一段公案不采用,不记载。儒家把很多真的故事拿掉,认为太迷信了,怕人家批评。

     ——《人生的起点和终站》

    

     王阳明学问的重点是“即知即行,知行合一”,意思是说,我们能知之性,有个思想,有个知道,见闻觉知就是心。知道那个对的就该去做,不需要有分别去考虑,即知即行。日本人采用了他知行合一这个原则,融合了西方、东方文化,才有了明治维新,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

     ——《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历汉末、魏、晋、南北朝,而到唐、宋,理学之儒,崛然兴起,号称上接孔、孟的心法,下开百代的宗师们,或以性即是理,理即是性,或以理与气的二元而论性,阐说心性的玄微,愈说愈有性格,也愈使人迷离。再进展而到明代,有了王阳明的学说,对于性的问题,倒下了明确的定义——有名的阳明四句教:

     “无善无恶性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但是,问题解决了没有?不但没有真正解决了问题,而且阳明先生四句教的本身却又产生了矛盾,他纵有晚年定论来补充,仍然有欠透彻

     阳明先生既然肯定了性的体是无善无恶的,善恶只因意动而分,这便是第一重矛盾。

     试想这个能动的意,是否是由体上起用?如果意是由体上起用的,那么,体中本来就应含藏有善恶的功能,何以说体是无善无恶的呢?如果说意不是由体上起用,那么,这意又从何而来?而且它与无善无恶之体对立,岂非是二元对立吗?同时,能知善知恶的这一知,又是否便是体上的良知呢?这又是第二重矛盾。

     如果是的,确见这个“知体”或“体知”,本来就含藏有善恶的功能,何以说体无善无恶呢?况且有了一个意,又有了一个知,都是体上起用的功能,究竟是三元一体——“一气化三清”,或是三元对立的呢?

     至于“为善去恶是格物”,那是行为伦理的道德修养原则,自然无可疑议。

     ——《新旧教育的变与惑》

    

     有关这个知性,儒家王阳明的哲学讲“知行合一”。当年蒋介石先生,几十年前黄埔同学都受他的教育影响,都在研究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日本人也在研究。明朝的王阳明由禅宗跳出来创立宗派,他是浙江人,影响东方文化思想几近五六百年,日本明治维新也受他的影响。蒋老头子当年的威风同毛泽东一样,他是校长耶,那个威权多大啊!但是,我在军校讲课时,拼命批评王阳明,一概不管。

     王阳明学过禅宗,也学过道,他也真悟了一些的!我说他只见到第六识,没有见到第七识。他的四句偈很有名。

     无善无恶性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

     大学之道,“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他用《大学》的“知”讲本体论,及思维意识起的作用。谁敢批评王学啊!谁敢反对蒋校长、蒋委员长啊!我也没有反对啊,讲学问嘛,上课就直讲。那个时候我才二十几岁哦。我说王阳明也没有见道,只见了一点影子。认识了第六识,不懂第七识,第八识更不知道。我说第一句话是偷《六祖坛经》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心性本体是无善无恶的,善恶是第六意识分别,是人为出来的,此其一。第二句是引用六祖在大庾岭接引惠明法师说的:“不思善,不思恶,恁么时是你的本来面目?”

     这个还不说,我先问它的根源。你们的学识文化,大概还不知道,我说请问“无善无恶性之体”,我们人性本来无善无恶。无善无恶是本来都没有嘛,对不对?一切都没有了嘛,为什么说是“有善有恶意之动”?请问这一动的意是不是体上来的,有体才有用嘛;意动如果是由体上来的,意动就有善恶,可见体的本身有善恶啊。这以逻辑来讲四个字:“自语相违”。自己的语言,讲出来的自相矛盾了,违背了。等于说“不好不坏”。不好就是坏嘛,不坏就是好嘛,这等于没有讲嘛。所以怎么可以讲不好不坏呢?在逻辑来讲,这一句话不合理的,不合逻辑的。……

     “无善无恶性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这一动是体来起用嘛。可见他是“自语相违”了。体上是无善无恶的,意动了就有善恶,那个意是不是体起用呢?等于海上波浪就是水,水一动就起波浪了,波浪是水变的嘛!就是这个道理。

     第三句“知善知恶是良知”。这个是知性了。请问这一“知”是不是体上的用?体上起用,体既然知道有善恶,可见体是有善有恶了,有这个功能了。不然的话在哲学上就犯了三元论了,有一个本体是无善无恶的,有一个意是本体动出来的,有一个知在知道上,不是三个了吗?在哲学上犯了三元论的错误了。

     第四句话我不批评,那是行为哲学,一切宗教,一切教育,都是为善去恶,这句话没有问题。前面三句话讲本体论都有问题,所以千万不要搞错了。他是讲做人做事,道德行为都好;严格来说在哲学上讲是错误的,因为本体认不清楚。

     ——《禅与生命的认知初讲》

    

     养成阅读好习惯,看完顺手点 在看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南怀瑾国学智慧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