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养生,守住1个字(此文无价)
2023/4/1 6:00:00 南怀瑾国学智慧
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体“南怀瑾国学智慧”,再点击“关注”,这样您就可以继续免费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
作者:儒风君来源:儒风大家(rufengdajia)
《清静经》有云:“人能清静,天下贵之。”
静,并非不问世事,而是万物静观,恬淡平和。
只有静下来,才能圆融通透,从容安好,自在生活。
人这辈子,守住一个“静”字,便是最好的养生。
01
身静,养寿
《周易》有云:“动则生阳,静则生阴。”
运动可以生发阳气,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身静可以潜藏阴气,降低损耗,能延年益寿。
就像虚云禅师常年坐禅,杨绛居家创作,杨振宁默默科研。
他们的身体大部分时间都在静中蕴养,寿命却大多高过运动员。
动养能健身,静养能长寿,一动一静,阴阳平衡,缺一不可。
尤其是对于高龄老人、体弱多病者,更应多身静颐养,心境安定。
即可疏通气血经脉,松弛疲劳大脑神经,也可少耗神气,以免透支身体。
正如《淮南子》所说:“静而日充者以壮,躁而日耗者以老。”
身静如山,精气日益充实,就是一个人健康长寿最好的灵丹妙药。
02
耳静,养性
俗话说:“两耳不闻窗外事。”
喧嚣尘世中,听太多,人心浮躁,便容易移了性情。
耳根清静,专注自己,丰盈内心,才是修身养性的良方。
作家汪曾祺从小时候就喜欢读书,在文字中徜徉。
有次随父亲去外祖父家中,别人聚在一起说说笑笑、打牌娱乐。
他却静耳不听,躲在外祖父的书房的藤椅上看书,丰富自己。
往后经年,纵使人生几经波折,身不由己被迫卷进命运的旋涡。
他仍始终沉心静耳,外界的风风雨雨他不入耳,更不必入心。
而是读书创作,研究学问,将每一个苦难的日子过得从容快活。
《道德经》有云:“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
与其万事入耳少有清欢,不如修篱种菊,静耳不闻。
远离繁华嘈杂,怀一颗超脱悠然的心,涵养性情,行走于红尘陌上。
03
心静,养德
当代作家林白在书中写:“闲养道,静养德。”
人这一生,其实就是一场关于心的修行。
心不静,患得患失,意乱神迷,则德行难修。
唯有心静,安然自若,坐怀不乱,才可立德养德。
曾看过一个这样的故事。
一老一少两个和尚出门远游,途径一条湍急的河流。
见一女子踌躇不前,还开口向他们请求帮助她过河。
老和尚见状,当即将女人抱起,过了河又将她放下,继续赶路。
一路上,小和尚都烦躁难安,嘀咕道:近女色乃是佛门大忌,怎么能背女人呢?
老和尚叹道:“我早已经放下了,你却还没放下!”
常言道:“心若不动,风又奈何。”
静不下心来,外界的一点纷纷扰扰都是修德的阻碍。
内心清静淡然,宠辱不惊,行止随心,再多风雨也只会是养德的阶梯。
04
思静,养神
《千字文》中说:“性静情逸,心动神疲。”
意思是,思绪若沉静淡泊,人就自在安逸。
反之,如果内心浮躁好动,精神就会疲惫不堪。
放空自己,少思少虑,享受当下的美好,才是养神养生之道。
著名书法家于右任先生,饱经沧桑起伏,却一生淡泊,颐养天年。
常有朋友问及原因,他就指着高悬客厅墙上的字画,笑而不语。
那是一副写意莲花图,上面题字写着:不思八九,常想一二,横批是如意。
人这一生,不如意事常八九,要想心旷神怡,就要少思“八九”,只思“一二”。
古语有云:“静者神藏,躁者消亡。”
很多时候,你心神不宁,活得太累,都是因为想太多,心思太躁。
心思宁静,恬淡安然,精神才能内藏,以洒脱的心态,奔赴幸福。
05
气静,养福
《大学》有言:“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一个人,在面对突如起来的考验、苦闷、愤怒的时候。
倘若可以及时压住脾气,戒骄戒躁,让自己气静神闲。
必然有所得、有所获,化解难题和矛盾,迎来属于自己的福气。
晚清名臣曾国藩初入官场后,心浮气躁,目中无人。
加上没什么官场经验,一时陷入困境,脾气也变得越来越暴躁。
因此不仅与朋友反目,也被同僚排挤,可他自己也不明白其中症结。
直到有天,他的老师唐鉴赠他一“静”字,曾国藩才恍然大悟。
于是,曾国藩每日打坐静气,修养身心,坚持了数十载。
后来才能水到渠成,步步高升,官居一品,成就了一番伟业。
正所谓:人有静气,必有福气。
平心静气,泰然自若,人生路才会越走越顺畅,福气也会随之而来!
养成阅读好习惯,看完顺手点 在看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南怀瑾国学智慧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